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马脾风

小儿暴喘,俗谓之马脾风,因寒邪客于肺俞,寒化为热,闭于肺经,故胸高气促,肺胀喘满,两胁煽动,陷下作坑,鼻窍煽张,神气闷乱,初起古法主五虎汤(如蜜炒麻黄、炒杏仁、生甘草、石膏、细茶等味)。


〔真按〕小儿胸膈积热,心火凌肺,热痰壅盛,忽然大喘,为马脾风。盖心为午火,属马,言心脾有风热也。急用黑牵牛(生炒)五分(取头末)、锦庄黄(酒润晒干)、陈枳壳(麸炒)各一钱,煎好,加生白蜜一汤匙,调匀,徐徐灌之,以气平为度。


暴喘而胀满也。



〔田〕暴喘,俗传为马脾风也,大小便哽,宜急下之,用牛黄夺命散,后用白虎汤平之。


牛黄夺命散 治小儿肺胀喘满,胸膈起急,两胁扇动,陷下作坑,两鼻窍张,闷乱嗽喝,声嗄而不鸣,痰涎潮塞,俗云马脾风。若不急治,死在旦夕。


白牵牛 黑牵牛(各一两,半生半熟) 川大黄 槟榔(各一两)


上为细末,三岁儿每服二钱,冷浆水调下。涎多加腻粉少许。无时,加蜜少许。


无价散 治风热喘促,闷乱不安,俗谓之马脾风。


辰砂(二钱半) 轻粉(五钱) 甘遂(面裹煮,焙干,一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一字,用温浆水少许,入滴油一点,挑药在上,沉下去,却以浆水灌之,立效。


又一法 小儿喘胀,俗谓之马脾风,又谓之风喉者。以草茎量病儿手中指里近掌纹至中指尖截断,如此二茎,自乳上微斜直立两茎于梢尽头,横一茎,两头尽头,点穴灸三壮,此法多曾见愈。



〔世〕马脾风在百日内者,不治。


暴喘传名马脾风,胸高胀满胁作坑,鼻窍扇动神闷乱,五虎一捻方最灵。


[注]


马脾风俗得之名,即暴喘是也,因寒邪容于肺俞,寒化为热,闭于肺经,故胸高气促,肺张喘满,两□掮动,陷下作坑,鼻窍握张,神气闷乱,初遇之急服五虎汤,继用一捻金下之,倘得气开,其喘自止,如儿生百日内见此者病多不救。


(五虎汤)麻黄蜜炒杏仁炒去皮尖甘草生白石膏研为末细茶引用生姜水煎,临时用药冲石膏服。


(方歌)


五虎汤治马脾风,麻黄蜜炒杏仁从,甘草石膏细茶叶,煎服之后喘自松。


(一捻金)方见不大便。


初虞世曰.马脾风者.暴喘而兼胀满也.大小便硬.宜急下之.用牛黄夺命散.后用白虎汤平之.马脾风.若患在百日内者.不治.


吴绶曰.有马脾风者.因寒邪入肺.寒郁为热.痰喘上气.肺胀 .若不速治.立见危亡.宜用辰砂二钱半.甘遂一钱半.轻粉五分.共为末.每取一字.以温浆水少许.上滴香油一点.挑药在油花上.待沉下却去浆水.灌之.即名马脾风散.此方甚妙也.


暴喘传名马脾风,胸高胀满胁作坑,鼻窍煽动神闷乱,五虎一捻服最灵。


【注】马脾风俗传之名,即暴喘是也。因寒邪客于肺俞,寒化为热,闭于肺经,故胸高气促,肺胀喘满,两胁扇动,陷下作坑,鼻窍扇张,神气闷乱。初遇之急服五虎汤,继用一捻金下之,倘得气开,其喘自止。如儿生百日内见此者,病多不救。


五虎汤


麻黄(蜜炒) 杏仁(炒,去皮尖) 甘草(生) 白石膏(研为末) 细茶


引用生姜,水煎,临时用药冲石膏服。


【方歌】五虎汤治马脾风,麻黄蜜炒杏仁从,甘草石膏细茶叶,煎服之后喘自宁。


一捻金(方见不大便)


暴喘而胀满也。田氏云∶暴喘,俗传为马脾风也,大小便哽,宜急下之,用牛黄夺命散,后用白虎汤平之。马脾风在百日内者不治。


牛黄夺命散 治小儿肺胀喘满,胸膈起急,两胁扇动,陷下作坑,两鼻窍张,闷乱嗽喝,声嗄而不鸣,痰涎潮塞,俗云马脾风,若不治,死在旦夕。


白牵牛 黑牵牛(各一两,半生半熟) 川大黄 槟榔(各一两)


上为细末。三岁儿每服二钱,冷浆水调下。涎多,加腻粉少许,无时,加蜜少许。


无价散 治风热喘促,闷乱不安,俗谓之马脾风。


辰砂(二钱半) 轻粉(五钱) 甘遂(面裹者,焙干,一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一字,用温浆水少许,入滴油一点,挑药在上,沉下去,却以浆水灌之,立效。


又一法,小儿喘胀,俗谓之马脾风,又谓之风喉者。以草茎量病儿手中指里近掌纹至中指尖截断,如此二茎,自乳上微斜直立,两茎于稍尽头横一茎,两头尽头点穴,灸三壮,此法多曾见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