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疾
《急救广生集》:面疾
少年面 紫背浮萍(四两) 汉防己(一两) 煎浓汁洗之。仍用萍在斑 上热擦,日三五次,物虽微末,其功甚大,不可小看。(《普济方》)
面上皴路 大猪蹄(四枚)洗净煮如胶,及卧时,用涂面上,次早以浆水洗之。半月后,面皮细急如童子。(《袖珍方》)
面上酒刺 菟丝子煎水,洗之即愈。(《冯氏锦囊》)
面上粉刺 益母草(烧灰) 肥皂(各一两) 共捣为丸。日洗三次,十日后,粉刺自然不生。须忌酒、姜,恐其再发。(《集简方》)
面上紫块 状如钱大,或满面俱有,用穿山甲(十片烧存性),野大黄、生姜(各四两取汁),川椒末(五钱)共和研,生绢包擦,如干醋润湿,数次如初,屡效。(《陆氏积德堂方》)
面上黑气 半夏焙研,米醋调敷。不可见风,不计遍数,从早至晚,如此三日,皂角汤洗下,面莹如玉也。(摘玄方)
黑粗丑黑 猪胰(五具) 芜菁子(二两) 土瓜根 杏仁(各一两)醇酒浸之,夜涂旦洗,老者少,少者白,神验。(《肘后方》)
面上忽生红黑丹如疥状,不急治,至遍身,必死 将鹿角烧为末,以猪油调 。(《单方全集》)
面上黑斑 白附子 白芨 白蔹 白茯苓 密陀僧 定粉(各等分) 共为末。及睡时,将面洗净,用浆水以药涂之,次早洗去。如此数次,以黑斑除去为止。(《传家宝》)
面上黑 雀斑 黑牵牛 白僵蚕(各二两) 细辛(一两) 合研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日洗数次,一月之后,其斑自去矣。(同上)
面上有靥痕并一切瘢迹 屎白(二钱) 以人津和匀,蜜少许涂面,三四日即光。(同上)
面生白驳 面上生了白驳,似癣非癣,皮渐生白,无药可治。只用鳗鲡鱼脂,火炙出一两。先拭驳上,刮令燥痛,后以油涂上,不过三次即愈。(同上)
酒糟脸 天冬 川椒 白芷 苦杏仁(去皮) 硫黄(各一钱)共研细末,用 油和丸,临卧时擦面上。忌房事百日,愈。(《集验方》)
抓破面皮 生姜自然汁,调轻粉末,敷之无疤。(《奇方类编》)
两腮红肿 白花百合(一斤) 山芝麻根(去皮) 贝母 玄明粉(各一钱) 银朱(七分)加白面调敷,即愈。(同上)
一方,用赤小豆末,敷之,立效。(同上)
腮 青靛花敷之,立愈。(同上)
大笑脱腮 乌梅捣碎为饼,塞满牙尽头处,张口流涎,随手掇上。(《传信方》)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