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扁平疣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面部扁平疣
梁某某,女,29岁
【初诊】
面部遍起赘疣如粟如大小数十个,前额及两颊为多,始发于两月前,渐次增多。面色萎黄晦暗,神疲乏力,抑郁寡欢,两脉弦细,按之无力,舌淡苔白且润,前医用疏风清热化湿方法,服之无效。此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面,则邪气乘虚结聚,治当益气养血,扶正达邪。
黄芪15克,桂枝6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当归10克,生姜10克,大枣5枚。七付
【二诊】
脉仍弦细,舌白苔润,心情抑郁不舒,阳和之气不得上达,浊邪因而上聚为疣,继用升和方法。
黄芪15克,桂枝6克,赤白芍各10克,防风6克,荆芥6克,炙甘草6克,当归10克,生苡米30克,生姜10克,大枣5枚,七付
【三诊】
面色渐润,赘疣略见稀疏。气血有冲和之象。脉象仍属弦细,郁滞尚未全开。继用前法加减。
生黄芪15克,桂枝6克,赤自芍各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防风6克,白芷6克,荆芥6克,丹参10克,生苡仁30克,生姜10克,大枣5枚,七付
【四诊】
面部赘疣显著减少,红润之色渐显于面,言语之间可见欢愉。然脉仍弦细,足见郁结日久,气血失和,此非徒赖药物所可治,必自我解脱,达观乐业,并辅以运动锻炼,乃为治本之法。
前法进退。
生黄芪15克,桂枝6克,赤白芍各10克,当归10克,丹参10克,川芎10克,白芷6克,防风6克,香附10克,生苡仁30克,生姜10克,大枣5枚,焦三仙各10克,七付
上药续服两周,面部赘疣完全脱落,面色有荣润之象。嘱其宽怀自解,多事运动,以为善后之望。
【按】:面部扁平疣突然发生,多系病毒感染。然必与机体功能状态有关。本案患者体质柔弱,忧郁寡欢,木郁土中,阳气不能上升,故面色晦暗萎黄。经云“清阳出上窍”。若中阳不足,不能上达于面,则浊阴必乘虚凑之。此赘疣之所以生于颜面也。初诊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辛甘温之剂鼓舞中阳,以滋元气之本。次诊加入风药升阳上达,并重用生苡仁化湿浊。前后教诊,皆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难经》所谓“损其肝者缓其中。”本案患者起于抑郁伤肝,土受术乘,中气伤损日久,故变疏肝为扶中之法,而后逐渐加入活血调气疏郁之药,解其郁而升其阳,则湿浊自化而疣去。然要在患者能宽怀自解,达观乐业,否则此病虽愈,他病复起,恐其不免矣。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