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类中

王节斋治一壮年.忽得暴病如中风.口不能言.目不识人.四肢不举.急投苏合香丸.不效.王偶遇闻之.询其由.曰.适方陪客.饮食后忽得此证.遂教以煎生姜淡盐汤.多饮探吐之.吐出饮食数碗而愈.


郑显夫年六十余.因大怒.遂昏仆.四肢不用.丹溪曰.怒则火起于肝.手足厥阴二经之气闭而不行.故神无知.怒甚则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故手足不用.乃以连柏泻其上逆之火香附降其肝气.一二日.神智渐回.再调其气血.全愈.


有一妇人.先胸胁胀痛.后四肢不收.自汗如雨.小便自遗.大便不实.口紧目 .或以为中脏.甚忧.请薛立斋视之.曰.非也.若风既中脏.真气既脱.恶证既见.祸在反掌安能延至十日.乃候其色.面目俱赤而或青.诊其脉.左三部洪数.惟关尤甚.乃知胸乳胀痛.肝经血虚.肝气痞塞也.四肢不收.肝经血虚.不能养筋也.自汗不止.肝经血热.


津液妄泄也.小便自遗.肝经热甚.阴挺失职也.大便不实.肝木炽盛.克脾土也.遂用犀角散四剂.诸证顿减.又用加味逍遥散调理而安.


太史杨方壶夫人.忽然晕倒.医以中风之药治之.不效.迎李士材诊之.左关弦急.右关滑大而 .本因元气不足.又因怒后食停.乃进理气消食药.得解黑屎数枚.急改用六君子加姜汁.服四剂而后晕止.更以人参五钱. 、术、半夏各三钱.茯苓、归身各二钱.加减调理.两月即愈.此名虚中.亦兼食中.


给谏晏怀泉夫人.先患胸腹痛.次日卒然晕倒.手足厥逆.时有医者.以牛黄丸磨就将服矣.士材诊之.六脉皆伏.惟气口稍动.此食满胸中.阴阳痞隔.升降不通.故脉伏而气口独见也.取陈皮、砂仁各一两.姜八钱.盐三钱.煎汤灌之.以指探吐.得宿食五六碗.


六脉尽见矣.左关弦大.胸腹痛甚.知为大怒所伤也.以木香、青皮、橘红、香附、白术煎服.两剂痛止.更以四君子加木香、乌药.调理十余日方瘥.此是食中兼气中.


震按此二条.与节斋丹溪所治同中有异.是善学古人者.故并录之.


章仲舆令爱在阁时.昏晕不知人.苏合香丸灌醒后.狂言妄语.喃喃不休.士材诊之.


左脉七至.大而无伦.右脉三至.微而难见.正所谓两手脉如出两人.此祟凭之脉也.线带系定二大拇指.以艾炷灸两介甲.至七壮.鬼即哀词求去.服调气平胃散加桃奴.数日而祟绝此即恶中也.


易思兰治瑞昌王孙毅斋.年五十二.素乐酒色.九月初.夜起小解.忽倒地.昏不知人目闭气粗.手足厥冷.身体强硬.牙关紧闭.诸医有以为中风者.有以为中气中痰者.用乌药顺气散等药.俱不效.又有用附子理中汤者.愈加痰响.五日后.易诊之.六脉沉细紧滑.愈按愈有力.乃曰.此寒湿相搏. 症也. 属膀胱.当用羌活胜湿汤.其兄宏道问曰病无掉眩.知非中风.然与中气中痰夹阴三者相似.先生独云 病.但吾宗室之家过于浓暧者有之.何由得寒湿而成 病耶.易曰.运气所为.体虚者得之.本年癸酉.岁火不及.


寒水侮之.季夏土旺.土为火子.即能制水.七月八月.主气是湿.客气是水.寒水得令.


不伏土制.是以寒湿相搏.太阳气郁而不行.其证主项背强直.卒难回顾.腰似折.项似拔乃膀胱经 病也.其脉沉细紧滑.沉为病在里.细为湿.紧为寒.中又有力而滑.此寒湿有余而相搏也.若虚证之脉.但紧细而不滑.若风脉当浮.今脉不浮而沉.且无掉眩等证.


何为中风.若痰气之脉不紧.今脉紧而体强直.何言中气中痰. 病诗云.强直反如弓.神昏似中风.痰流唇口动.螈 与痫同.乃先以稀涎散吐痰一二碗.昏愦即醒.随进胜湿汤.


六剂全愈.以八味丸调理一月.精气复常.


震按类中有十种.曰中气.中食.中寒.中暑.中湿.中恶.中痧.中瘴.痰中.虚中散见诸书.当荟萃而详辨之.其异于中风者.虽卒倒昏愦.而无偏枯涡斜也.其治之异于中风者.惟虚中宜补.而余皆不宜补也.只在临证时.审其轻重浅深耳.至如名医类案有虚风一门.临证指南有肝风一门.总不出缪氏内虚暗风四字.类案谓阴虚者凉肝补肾.阳虚者温肺健脾.诚为要言.然其法已备于中风门中.似不必另立名色.至指南所载泄木安胃.镇阳熄风.浊药轻投.辛甘化风.种种妙义.直驾古人而上之.又洗缪氏之髓者矣.特是议论虽精.仍属景岳所谓非风之治法耳.集书者以一类而分二门.未免头上安头之病.


头晕体丰,心悸脉动,类中之渐,须安养调治。


熟地(四钱) 茯神(二钱) 甘菊(一钱五分) 草(一钱五分) 石决明(四钱) 老桑叶(一钱五分) 归身(二钱) 枣仁(三钱) 麦冬(二钱) 白蒺藜(四钱) 柏子霜(一钱五分)



阳不交阴,鼻塞不通,两膝麻而不暖,乃命门火微也。用潜阳温补。


熟地(四钱) 茯神(二钱) 杞子(二钱) 半夏(一钱五分) 胡桃肉(二钱) 归身(二钱) 枣仁(三钱)苁蓉(一钱五分) 新会皮(一钱)



少寐头晕,阳不交阴也,六脉紧数,无疑肝火挟痰为患,防其类中。


熟首乌法半夏 茯神 石决明 橘红 羚羊角 麦冬肉 枣仁 白蒺藜 川郁金


丸方,去羚羊、蒺藜、郁金,加于术、胆星、石菖蒲、淮牛膝、鲜竹茹、钩钩,汤泛法丸。



卒然厥晕,膈次胀楚,六脉弦数,当用佐金法。


川黄连 归身 茯神 川楝子 木香 竹茹 淡吴萸 白芍 枣仁 石决明 橘叶



阳本亏而厥阴气郁,以致身心劳动,即头晕肢麻,脉来弦滑。类中之机,预为调治。


真西党 石决明 茯神 草郁金 橘红 熟首乌 白蒺藜 枣仁 淮牛膝 竹茹



营阴内伤,血不养肝,以致恶寒脉软,膈胀作痛,兼之舌本不利,语言不清。须宽心安养,可免此患。


紫丹参(三钱) 法半夏(一钱五分) 茯神(二钱) 炒白芍(一钱五分) 川郁金(一钱) 大生地(四钱) 煨木香(四分) 枣仁(三钱) 淡苁蓉(一钱五分) 橘叶(三片)



肺胃不清,不能言语,此湿痰凝于肺胃,清窍不利使然。拟方暂服。


炒白术(二钱) 法半夏(一钱五分) 麦冬(二钱) 归身(一钱五分) 淡干姜(七分) 炒毛术(一钱五分)新会皮(一钱) 茯神(二钱) 白蒺藜(四钱)



声音不清,不能言语,属下焦气亏,惟宜温补。


川桂枝 法半夏 茯神 川贝 白芥子 姜汁 制远志 新会仁 枣仁 杞子 石菖蒲


又丸方


党参(二两) 熟地(三两) 夏曲(一两) 茯神(一两五钱) 苁蓉(一两) 橘白(七钱) 于术(二两) 菖蒲(一两)五味(五钱) 胆星(五钱) 枣仁(二两) 肉桂(四钱)


淡蜜水丸。



肝火挟痰,卒然晕厥,当此发生之候,疏风清镇治。


羚羊角 法半夏 白蒺藜 黑山栀 石决明 熟首乌 橘红 天麻 淮牛膝 石菖蒲



中虚肝部,心嘈膈胀,须开怀调养,否则防类中。


西党参 归身 茯神 法半夏 天麻 制于术 白芍 枣仁 煨木香 橘叶


接服归脾丸。



手足麻木,面发红块,风症将成,和营祛风兼理。


大熟地 归身 青防风 红花 浓杜仲 制于术 川断 鹿角霜 木防己 桂枝


炼蜜为丸。



风湿袭于营卫,以致手足麻木,肌肤不仁,以祛湿养营调治。


真茅术 熟首乌 川断 白蒺藜 秦艽 川牛膝 制于术 炒归身 木瓜 草 杞子 生米仁


熬鹿角胶(三两)为丸。



上手足肿痛不仁,艰于言语,此风入络脉,痰蒙清窍也。宜祛风豁痰治之。


羚羊角 秦艽 刺蒺藜 归身 防风 法半夏 木瓜 五加皮 橘红 忍冬藤



积劳内亏,腰痛肢痿,津液内竭,并六脉沉弱,少力。必须温补,否则防类中。


党参 熟地 茯神 杞子 北五味 麦冬 归身 枣仁 苁蓉 胡桃肉



阳微湿困,腰膝无力,软中之基,形戒酒谨慎。


制于术 归身 狗脊 川附子 胡桃 大熟地 杜仲 杞子 五加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