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里证


凡里证脉实而不浮,不恶寒及恶风,身不疼,自汗谵语,不大便,或咽干腹满者,可下之不可汗也。以上之证宜小承气汤(十二)、大承气汤(十)、调胃承气汤(十一),选而用之。一法不问风寒暑湿,或表、里两证俱不见,但无表证而有可下者,通用三一承气汤(十三)下之。此药发峻效,使无表热入里,而无结胸及痞之众疾也。或热结极深而诸药数下,毕竟不能利,不救成死者,大承气汤加甘遂一钱匕下之。病在里,脉沉细者,无问风寒暑湿,或表里证俱不见;或内外诸邪所伤,有汗、无汗、心腹痛满、谵妄烦躁、蓄热内盛、但是脉沉者,宜三一承气汤(十三)合解毒汤(二十一)下之。解毒、调胃承气汤,能泻大热。


里证宜下不大便,恶热潮热汗蒸蒸,燥干谵语满硬痛,便溏为虚不可攻。


【注】里证,谓热邪内结,不大便,恶热潮热,自汗蒸蒸,口燥舌干谵语,腹满硬痛也。阳明腑主里,故曰里证。里实者,有脾约,有胃实,有大便难,三者均为可下之证,然不无轻重之别。三承气汤、脾约丸,量其可者而与之,庶乎无过也。若便溏为里虚,即有是证不可攻也。论中有急下数证,不待便实而下之者,是下其热也,非下其结也。义详阳明、少阴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