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饮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留饮
一切留饮不散,五苓散(二十四)、桂苓甘露饮(三十四)、黄连解毒汤(二十一)、凉膈散(二十三)、白虎汤(二十二)、小陷胸汤(十八)、三一承气汤(十三)选用。伤寒表未罢,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呕,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小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七)。
《圣济总录》:留饮
论曰留饮之病,得于三焦壅痞。气脉凝涩。致水饮不消,留聚于胸膈之间。令人痞满短气。胁下胀痛,喜渴数饮。是其候也。
治膈间留饮。呕逆头眩。短气多渴。赤茯苓汤方
赤茯苓(去黑皮) 柴胡(去苗) 枳壳(去瓤麸炒) 白术 槟榔(锉各一两)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 半夏(汤浸染遍去滑各三分) 人参 旋复花(各半两)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拍碎,煎至一盏,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留饮。宿食不消,心下坚满,腹中积聚。当归汤方
当归(切焙) 人参 桂(去粗皮) 黄芩(去黑心) 甘草(炙) 芍药 芒硝(各二两) 大黄(锉炒四两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切,煎取八分,去滓温服。
治留饮不除,胸中痰冷,半夏汤方
半夏(汤洗七遍五两) 白术(三两) 赤茯苓(去黑皮) 人参 桂(去粗皮) 甘草(炙) 附子(炮裂去
上七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切,同煎取一盏,去滓温服、日二。
治留饮不消。心下痞坚,时复作痛,枳实汤方
枳实(去瓤麸炒二两) 白术(三两) 桂(去粗皮一两)
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入生姜半分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四服。
治留饮宿食不消。心腹坚痛,胸满呕逆。槟榔汤方
槟榔(锉) 人参 桂(去粗皮) 甘草(炙锉) 郁李仁(汤浸去皮) 赤芍药 白术泽泻 木香(各
上一十一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煎至七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微利为度。
利胸膈,去痰逆不思饮食。人参白术丸方
人参 半夏曲 白术(锉) 白茯苓(去黑皮各半两) 天麻 丁香(各一分) 龙脑(研一钱半) 丹
上八味。除研者外。捣罗为细末,和令匀。煮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食后温生姜汤下。茶清亦得。
治留饮。温脾胃,利胸膈。调顺气血。沉香茯苓丸方
沉香(一两)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二两) 槟榔(锉)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白茯苓(去黑皮) 肉豆
上九味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前生姜汤下。
治留饮。调正气,利心胸,行壅滞。利膈丸方
槟榔(锉二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二两) 牵牛子(微炒四两) 木香(半两) 干姜(炮一分) 枳壳
上七味。捣罗为细末,炼蜜和剂。再捣五七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生姜汤下。食后临卧服。
治留饮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后乃快,虽利心下续结满。此为留饮未除,宜服甘遂汤方
甘遂(炒令微黄半两) 半夏(汤浸去滑生姜汁炒干一两)
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一钱匕,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再入芍药末并人参末一钱匕,蜜半匙头。更煎三两沸,空心晚食前温服。气虚人减服。
治留饮食癖。荜茇煮散方
荜茇 丁香 诃黎勒皮 干姜(炮) 甘草(炙) 大腹(各半两) 草豆蔻(去皮) 陈橘皮(汤浸去白
上一十味。捣为粗散。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半,入生姜五片。煎取八分。去滓温服。
《校注医醇剩义》:留饮
留饮者,留而不去也。心下痞满,作哕头眩,芎归桂朴汤主之。
芎归桂朴汤(自制)
川芎(八分) 当归(二钱) 桂枝(八分) 浓朴(一钱) 枳实(一钱) 广皮(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天麻(六分) 菊花(二钱)姜(三片)
芎、归肝家血药也,姜、桂开太阳也,枳、朴、橘、半、茯苓消痰湿也,天麻、菊花佐芎、归而上行也。诸方皆降,而此独升,独用血药,以肝为寒饮侵犯,而血行不畅也。祖怡注。
《症因脉治》:留饮
【留饮之症】《金匮》云∶心下有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又云∶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则辄已。又云,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脉沉者,必有留饮。
【留饮之因】始因水饮停积,结成痰饮,日久不化,即曰留饮。夫留者,聚而不散之谓也。饮留于背,妨督脉上升之阳,而为背寒,少阳肝胆之脉,由缺盆过季胁,饮留于胁,阻绝肝胆生升之气,故胁下痛引缺盆,留饮胸中,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
【留饮之脉】脉多沉者,胸有留饮;双弦者寒,偏弦者饮。
【留饮之治】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
甘遂半夏汤
甘遂 半夏 芍药 炙甘草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