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冷嗽

冷嗽者,身受寒气,口饮寒浆得之。盖肺主气,外合皮毛,而其经内循胃口,故外内得寒,皆能伤之。经云∶形寒饮冷,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是也。其症呼吸不利,呕吐冷沫,胸中急痛,恶寒声嘶,得温则减,得寒益甚。


仲景小青龙汤 散外寒,蠲内饮。


麻黄 芍药 干姜 炙甘草 细辛 桂枝(各三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升半)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此散寒蠲饮之神剂。东垣云∶肺寒气逆,则宜五味子同干姜治之。有痰者以半夏为佐。


按∶


《金匮》浓朴麻黄汤,加浓朴、石膏、杏仁、小麦,减桂枝、芍药。《圣济》干姜汤,加紫菀、杏仁、减芍药、细辛、半夏。《外台》羊肺汤,加款冬、紫菀、白前,食茱萸,减麻黄、芍药、半夏。《易简》杏仁汤,加人参、茯苓、杏仁,去麻黄。其干姜、五味、甘草则四方如一辙也。盖本一青龙而各有裁制耳。


加减麻黄汤


麻黄(去节,一两) 桂枝 炙甘草(各半两) 陈皮 半夏(各七钱) 杏仁(五十个,去皮尖,微妙另研)


上细锉,每三钱,紫苏七叶,生姜四片,煎服。


三拗汤


麻黄 杏仁 甘草(炙,各等分)


上 咀,每服三钱,生姜三片,煎服微汗愈。深师有细辛。《外台》加桂枝,名小投杯汤。《和剂》加苏子、茯苓、桑皮,名华盖散。


《圣济》饴糖煎


饴糖 干姜(炒,一两半) 豉(炒,二两) 杏仁(五十个,去皮尖)


上分二剂,煎去滓,入饴糖,干姜末服。


按∶咳嗽经年不愈,余无他症,服药无效者,得三拗汤恒愈。多用清凉,屡发屡甚,别无热症者,得饴糖煎遂瘥。不可不知也。《局方》于麻黄、杏仁、甘草中,加阿胶、贝母、桑叶、知母、款冬、半夏,盖杂清润于辛温之内,凡阴虚邪伏者,服之最宜,名款冬花散。


论曰形寒饮冷。内外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盖肺主气。外合皮毛。其经环循胃口。


故内外得寒。皆能伤之。而为冷嗽。其候呼吸气寒。口如饮冰雪。呕唾冷沫,胸中急痛。昼静夜甚。得温则止,遇寒即发是也。


治肺感寒。咳嗽不止。五味子汤方


五味子(炒) 人参 黄 (锉) 阿胶(炒令燥) 桂(去粗皮) 熟干地黄(焙各半两) 紫菀(去苗土) 干姜(炮裂)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各一分) 白术 紫苏叶(各一分半)


上一十一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日三。


治冷嗽,干姜汤方


干姜二两炮裂 紫菀去苗土半两 麻黄去节二两 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三十枚 桂去粗皮甘草炙锉各一两 五味子半两


上七味, 咀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日三。


治冷嗽。阿胶汤方


阿胶炒令燥 五味子 麻黄去节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一两 甘草炙锉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各半两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治肺寒。咳嗽喘满。细辛散方


细辛(去苗叶) 甘草(炙锉) 干姜(炮裂) 五味子(各三两) 赤茯苓(去黑皮四两)


上五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沸汤点服。日三。


治肺寒久嗽。四顺散方


干姜(炮裂) 甘草(炙锉)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别研)


上四味等分。除杏仁外。捣罗为末,入杏仁再研匀。每服一钱匕。以沸汤点服,空心食前日三。


治一切冷嗽 五嗽丸方


皂荚(去皮子涂酥炙) 干姜(炮裂) 桂(去粗皮)


上三味等分。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每服十丸。米饮下。不拘时。


治冷嗽,姜饴煎方


干姜(炮裂三两为细末) 胶饴(一斤)


上二味拌匀。以瓷器盛。置饭上蒸。令极熟。每服一枣大。含化咽津。日三夜二。


治冷嗽呼吸气寒。呕吐冷沫,胸中急痛。杏仁丸方


杏仁(一升去皮尖双仁炒黄) 生姜(一斤去皮片切曝干)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五两)


上三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温酒下、不拘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