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风
《灵素节注类编》:劳风
帝曰∶劳风为病何如?岐伯曰∶劳风法在肺下,其为病也,使人强上冥视,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此为劳风之病。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救俯仰。巨阳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咳出青黄涕,其状如浓,大如弹丸,从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则伤肺,伤肺则死也。
太阳经浅在皮毛,而皮毛为肺之合,平日劳伤肺气,太阳风邪乘虚入肺,肺气主降,邪随走于肺下。太阳经脉为目上纲,风邪伤之,故目不能正视,勉强上视,即冥无所见;肺下之邪,与津液胶结,故唾出稠痰如涕;表邪仍在,故恶风而振寒,此因劳伤而感风邪,故名劳风。太阳经脉行于背,故背强不能俯仰,治之当先救其俯仰,用针法引太阳经之精气三日,若中年及精衰之人,须引五日七日,精气生发,则内陷之邪得以渐出,咳出青黄涕如浓,大如弹丸,或从口或从鼻而出,病方可愈。若邪不出,则伤肺,伤肺将成失音、肺痈等病而死也。引太阳精气,如用药当开提肺气,疏利太阳经脉也。
《圣济总录》:劳风
论曰内经曰。劳风法在肺下。其为病也。使人强上冥视。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夫劳风之肺中劳动治劳风胸膈不利。涕唾稠粘。上焦壅滞。喉中不快。麻黄汤方
麻黄(去根节) 荆芥穗 杏仁(去皮尖及双仁麸炒) 木香 当归(切焙) 黄芩(去黑心) 羌遍一钱) 牵牛子(
上一十二味。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生姜一片。同煎取八分。去滓食后温服。
治劳风强上冥视。芎枳丸方
芎 (一两) 枳壳(去瓤麸炒半两)
上二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后温水下。
治劳风项强急痛。四肢烦热。葳蕤饮方
葳蕤(三两) 人参 羚羊角(镑各二两)
上三味。粗捣筛。每半两入豆豉三合。葱白一握。以水五盏。煎取二盏去滓。分温空腹二服。
治劳风发热烦闷。不能食。兼数欠。眠睡不安。黄连丸方
黄连(去须三两) 人参 生姜(薄切焙干) 茯神(去木各一两半) 葳蕤(一两) 豉(一
上六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食后米饮下二十丸。日二服。
治劳风上膈壅痰实。利头目。地骨皮汤方
地骨皮(五两) 知母(一两半) 桔梗(去芦头炒) 甘草(炙各一两) 前胡(去芦三两)
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治劳风壅滞。多痰逆头昏。防风汤方
防风(去叉) 独活(去芦头) 羌活(去芦头) 柴胡(去苗) 白术 甘草(炙) 麻黄(去
上一十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
治劳风肺热气壅。卧即多惊。时复头旋。龙齿饮方
龙齿(碎二两半) 黄芩(去黑心) 防风(去叉) 赤芍药 白茯苓(去黑皮各一两半) 升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半。入生姜两枣大拍碎。竹沥半合。银半两许。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
治劳风心脾壅滞。痰涎多。喉内隘塞。吐逆不思饮食。或时昏愦。皂荚丸方
皂荚木白皮(去粗皮酥炙令黄) 天南星(炮) 白附子(炮) 半夏(汤洗去滑七遍焙) 白
上五味。捣罗为末。以生姜汁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以温水下十丸。不拘时候。
治劳风涕唾稠粘。枳壳汤方
枳壳(去瓤麸炒二两) 人参 赤茯苓(去黑皮各一两)
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
《医述》:劳风
劳风发在肺下,其为病也,使人强上冥视,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此为劳风之病。治之奈何、以救俯仰?
巨阳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咳出青黄涕,其状如脓,大如弹丸,从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则伤肺,伤肺则死也。(《素问》)
风为百病之长,热为六气之邪,俱易伤人。热甚则能食气,风甚则数变非常。盖人身之气,惟肾生之,惟肺主之。气化于精,精生于气。肺主皮毛而属金,火烁流金,故曰食气。风动火炎,烁金尤易,所以腠理外干风邪,则肺壅不通,高源先竭,矧兼食气之热耶?人知风寒为害,思患预防,至若风热为患,或因热生风,或因风鼓热,人所不防者也。其始不过鼻塞声重,或恶风,或不恶风,或身热无汗,或干咳无痰,或喉痛头痛,斯时略进甘桔、僵蚕、牛蒡、薄荷等类,风热消化,引精咳出稠涕,数日自愈。若视为泛常,不向医药,不慎口腹,恣肆房帷,直至热邪内结,致成喉痹、牙疳者有之;热结巅顶,头风灌目而瞽者有之;填塞阳明少阳,纠结听会而聋者有之;由胆移热于脑,而成鼻渊者有之;头面 肿,五官闭塞,致成骨槽风者有之;颈项粗大,而成虾蟆瘟者有之;结聚不解,而为瘰 者有之;热移大肠,痔漏者有之。至于风热相搏,结而不化,久咳无痰,以致动血。医者见其咳血,便云有火;见其发热便云阴虚。不审此火何来,阴虚何自,非滋阴降火,即保肺敛阴,甚至明知其有外因,犹必执定夺血毋汗之成竹于胸中,不思虚火宜滋,贼火亦宜滋乎?滋敛无休,嗽热日甚,脏腑递损,声音喑哑,肺痿而死;脓血杂至,胸背隐痛,甲错侧卧,肺痈而死。俗云∶伤风不愈变成劳,其实医者有以成之也。世之病劳者,真劳本不多见,大率皆由于此。经衣冠文物明言之,何不察也?按巨阳者,即太阳。皮毛腠理,肺之合也。引精者,上引津液而为痰涕也。不精者,老弱之人也。大概少壮之人,止须三日,便可引精为痰;中年则阴气自半,生化日迟;若老弱则殆甚耳。治法当于肺下求之,不外清散润下。温补之误犹可修,维滋敛之误绝无可救。(曹恒占)
《医学读书记》:劳风
劳风法在肺下。其为病也,强上冥视,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治之奈何?曰∶以救俯仰,巨阳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咳出青黄涕,其状如脓,大如弹丸、从口中或鼻中出,不出则伤肺,伤肺则死矣。读此,可悟伤风不解成痨之故。劳风者,既劳而又受风也。劳则火起于上,而风又乘之,风火相搏,气凑于上,故云法在肺下也。肺主气而司呼吸,风热在肺,其液必结,其气必壅,是以俯仰皆不顺利,故曰当救俯仰也。救俯仰者,即利肺气、散邪气之谓乎?然邪气之散与否,在平正气之盛与衰。若阳气旺而精气引者,三日,次五日,又次七日,则青黄之涕从咳而出,出则风热俱去,而肺无恙矣。设不出,则风火留积肺中而肺伤,肺伤则喘咳声嘶,渐及五脏,而虚劳之病成矣。今人治劳,日用滋养而不少益者,非以邪气未出之故欤?而久留之邪,补之固无益,清之亦不解,虚劳病之所以难治也。
再按《脉解篇》云∶太阳所谓强上引背者,阳气大上而争,故强上也。劳风之病,火在上而风乘之,风、火皆阳也;风性善行,火性炎上,非所谓阳气大上而争者乎?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