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复
《扁鹊心书》:劳复
伤寒瘥后,饮食起居劳动则复发热。其候头痛、身热、烦躁,或腹疼,脉浮而紧,此劳复也。服平胃散、分气丸,汗出而愈。若连服三四次不除者,此元气大虚故也,灸中脘五十壮。(劳复证仲景数方,用须斟酌,第一须审邪气之有无,辨寒热之多寡,以施治则无误矣。)
《伤寒括要》:劳复
(大病新瘥最忌思虑伤神多言耗气梳浴行动太早则因劳发热复病如初)
劳复发热.(小柴胡主之脉浮汗解脉沉下解)劳神.(归脾汤)气弱脉细.(补中益气汤)一切劳复.(鳖甲为末炒黄米汤送下)
《普济方·针灸》:劳复
鼠粪(微寒) 豉(寒) 竹沥(大寒) 龟甲(平) 柴胡(平。微寒) 麦门冬(平。微寒)
《伤寒明理论》:劳复
伤寒劳复.何以明之.劳为劳动之劳.复为再发也.是伤寒瘥后.因劳动再发者是也.伤寒新瘥后.血气未平.余热未尽.劳动其热.热气还经络.遂复发也.此有二种.一者因劳动外伤.二者因饮食内伤.其劳动外伤者.非止强力摇体.持重远行之劳.至于梳头洗面则动气.忧悲思虑则劳神.皆能复也.况其过用者乎.其饮食内伤者.为多食则遗.食肉则复者也.内经曰.热病已愈.而时有遗者何也.以热甚而强食之.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留薄.两阳相合.故有所遗.经曰.病已瘥尚微烦.设不了了者.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令微烦.损谷则愈.夫伤寒邪气之传.自表至里.有次第焉.发汗吐下.自轻至重.有等差焉.又其劳复则不然.见其邪气之复来也.必迎夺之.不待其传也.经曰.大病瘥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若有宿食加大黄.且枳实栀子豉汤则吐之.岂待虚烦懊 之证.加大黄则下之.岂待腹满谵语之候.经曰.伤寒瘥后更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脉浮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亦是便要折其邪也.盖伤寒之邪.自外入也.劳复之邪.自内发也.发汗吐下.随宜施用焉.呜呼.劳复也.食复也.诸劳皆可及.御内则死矣.若男女相易.则为阴阳易.其不易自病者.谓之女劳复.以其内损真气.外动邪热.真虚邪盛.则不可治矣.昔督邮顾子献.不以华敷之诊为信.临死致有出舌数寸之验.由此观之.岂不与后人为鉴诫哉.
《血证论》:劳复
(怒复)
静则气平而生阴.动则气躁而生阳.烦热喘咳.随之而作.失血病.因劳动而复发者.十之五六.亟宜调息瞑目.以收敛浮动之气.使阴生阳秘.而血乃不复动矣.人参固本汤.加蒲黄苏木治之.烦热甚者.宜用地骨皮散.加炒栀子蒲黄.喘咳甚者.宜人参清肺汤治之.或三才汤.加五味子云茯苓沉香甘草.清燥救肺汤亦治之.血复止后.多饮独参汤.熟睡以息之.
怒复者.怒气伤肝.相火暴发.而血因奋兴.当归芦荟丸以泻之.龙胆泻肝汤以清之.丹栀逍遥散以和之.小柴胡汤.加牡蛎青皮以抑之.血潮不止者.泻心汤.加当归白芍沉香香附子降真香以止之.十灰散.用香附子槟榔童便醋调服以止之.去血过多.则阴愈伤.阳愈亢.怒气愈不能平.宜当归人参沉香香附子生地黄五味子.以大补之.少与之食.以消息之.
总之.失血之人.戒劳更能戒怒.医学考辨.有戒怒诗云.病家误.戒忿怒.忿怒无非些小故.血随气上不循经.犹如轻车就熟路.吾临血证多矣.每有十剂之功.败于一怒.病家自误.医士徒劳.堪发一叹.
《医效秘传》:劳复
劳、为劳动之劳,复、为再病之复也。盖因伤寒新瘥,血气未平,余热未净,劳动其热,热气还经,遂复热也。非止强力摇体,持重远行,至于梳头洗面,夏悲思虑,皆能复也。?其过用者乎。其饮食复者,乃曰多食,过食内滞则复,余邪因食滞而复聚也。又曰、食谷则危,饮酒则剧。经曰、伤寒瘥后更发热者,小柴胡汤和之。脉浮数者,以汗解之。脉沈实者,以下解之。然伤寒之邪,自外入也。劳复之邪,自内发也。
呜呼,食复也,劳复也,诸复可治,而御内则死矣。
昔顾子献不以华尃之诊为信,临死致有舌出数寸之验。由此观之,可不骇哉。
《新修本草》:劳复
鼠屎(《别录》微寒)
豉(《别录》寒)
竹沥(《别录》大寒)
人粪汁(《别录》寒)
《疫疹一得》:劳复
大病瘥后,早犯女色而病者,为女劳复。女犯者为男劳复。其症头重不能举,目中生花,腰背疼痛。四肢无力,憎寒发热,阴火上冲,头面烘热,心胸烦闷。《活人书》以 鼠屎汤主之,有热者竹皮汤、烧 散主之。《千金》以赤衣散,虚弱者以人参三白汤调赤衣散最妙。脉沉细,逆冷,小腹急痛者,以当归四逆散加附子、吴萸,调赤衣散救之。更以吴萸一升酒拌炒熨小腹最妙。凡男卵缩入腹,女乳缩,脉离经者,死不可救。余治劳复,用麦冬汤每每取效。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