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疮
《保婴撮要》:漏疮
漏疮之症,因禀气血不足,或久病血气虚弱,或儿肝脾食积内热,不能生肌,或乳母七情不和,脾气不能收敛。当审其所因,调补元气,佐以如圣饼、葱熨之类为善。若用流气破血追蚀等药,反为败症矣。余当参各门主之。
一小儿患在臂间,肿硬不消,面色痿黄,脓水清稀,此元气亏损之症,用八珍汤为主,六君子汤为佐,渐愈。因饮食失节,恶寒发热,用六君子加升麻、柴胡而安,用益气汤加异功散而敛。
一小儿腿内侧患之,寒热发渴,此肝脾二经气血虚症也,盖胃为五脏之本,先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柴胡,月余胃气始复;乃用地黄丸补肾水以生肝血而愈。
一小儿臂间漫肿,按之至肉方痛,肉色不变,形体消瘦,面目多白,余谓此禀肾经虚症,当补脾肺以滋化源。反用寒凉克伐之药,脾气大虚,患处肉死;又用追蚀之药,死肉虽去,疮口不敛而殁。
一小儿四岁,尚解颅,余用地黄丸而颅阖,至十六颐间肿硬,发热唾痰,余谓属肾经气不足,水泛而为痰,气伤而为肿。不信,反用火针败毒,破而出水。余曰∶肾主骨,骨而为痈,元气亏败,余何能为?后果殁。惜哉!
─小儿患在臂外侧,疮口开张,肿硬色黯,发热恶寒,手足时冷,此少阳经阳气虚寒,不能生肌收敛也,当助胃气。不信,仍行攻疮而殁。
一小儿十五岁,足跟患之,二年不愈,日出清脓数滴,余谓禀肾气虚弱也。不信,毕姻后,肿硬寒热,仍用攻伐之药,而殁。
如圣饼
葱熨法(二方见流注)
八珍汤(方见发热不止)
六君子汤(方见肠痈)
补中益气汤(方见肌肉不生)
六味地黄丸(方见作渴不止)
《回生集》:漏疮
人牙灰、油发灰、雄鸡内金灰各等分为末。麝香、轻粉少许油调敷。
《金匮钩玄》:漏疮
须先服补药以生气血,即参、 、术、归、芎为主,大剂服之。外以附子末唾和作饼如钱浓,以艾炷灸之。漏大艾炷亦大,漏小艾炷亦小。但灸令微热,不可令痛,干则易之。
干研为末,再和再灸,如困则止。来日如前法再灸,直至肉平为效。亦有用附片灸,仍前气血药作膏药贴之。
《续名医类案》:漏疮
薛立斋治一男子,臂患漏,口干发热,喜脓不清稀,脉来迟缓,以豆豉饼灸,及服八珍汤加麦冬、五味子、软柴胡、地骨皮,三月余而愈。后因不慎房劳复溃,脓清脉大,辞不治,果殁。河间云∶因病致虚则为轻,盖病势尚浅,元气未虚也。至病初愈,而劳复饮食劳倦,或房劳,七情六欲,阳瘁阴弱,加致羸损,此因虚致损则为重,病势已过,元气已索之故也。
一男子年逾二十,禀弱,左腿外侧患毒,三月方溃,脓水清稀,肌肉不生,以十全大补汤加牛膝,二十余帖渐已。更以豆豉饼灸之,月余而痊。又一媪左臂结核,年余方溃,脓清不敛。一男子患贴骨痈,腿细短软,疮口不合。俱饮十全大补汤,外用附子饼及贴补药膏,调护得宜,百帖而愈。大凡不足之症,宜大补之,兼灸以接补阳气,祛散寒邪为上。
京师董赐年逾四十,胸患疮成漏,日出脓碗许,喜饮食如常。以十全大补汤加贝母、远志、白蔹、续断,灸以附子饼,脓渐少,谨调护,岁余而愈。
一男子患漏,时值阴寒,忽恶寒,右手脉有而似无,此胃气虚而不任风寒也。以四君子汤加炮姜、肉桂,二剂少止,又四剂而安。
姚应凤治郑孝廉,患流注,穿漏垂死。应凤曰∶气从下泄,难以奏功。乃取药作糜,周身封以败楮,隙肩井穴吸之而愈。
褪管方∶人手指甲炙黄,象牙屑、穿山甲炙黄各研细,乳香、没药俱炙,朱砂水飞,旧羊角灯底(须十年外者。)打碎麸炒,为极细末。各三钱,合匀再研,以黄蜡化和丸,如椒大,初服五丸,逐日加一丸。服至十日外,又每日减一丸,退至五丸。再逐日加一丸,如此周而复始。每日空心陈酒下,管渐褪出,褪尽为度。
《杂病治例》:漏疮
补 用人参、黄 、白术、川芎、当归为主,以生气血。有湿热者,先下后用。
熏蒸 用附末,唾和如饼,若半指浓,上用艾蒸之,五七次,肉平为度,或只有 末亦可。
《证治准绳·幼科》:漏疮
〔薛〕漏疮之证,因禀气血不足,或久病血气虚弱,或儿肝脾食积内热,不能生肌,或乳母七情不和,脾气不能收敛。当审其所因,调补元气,佐以如圣饼、葱熨、之类为善。若用流气、破血、追蚀、等药,反为败证矣,余当参各门主之。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