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诞
《冯氏锦囊秘录》:论初诞
夫天地肇分,阴阳始成,禀五行而具体,合四时以成形。一身象备一天,九脏类诸九有,父之精白而轻情,母之血黑而重浊,故阳胎气则轻清九分,阴时气则重浊十分,盖阴气不胜其阳则成男,阳气不胜其阴则成女。妊娠十月各有所主,一月如珠露;二月绽似桃花;三月男女始分。男子先生左肋、左眼、左肾,女则反之。四月形体全;五月筋骨成;六月毛发生;七月游其魂,能动左手∶八月游其魄,能动右手,而脏腑具;九月三转动,谷气入胃;十月满足神备而生。然究其实,则止二百七十日,实为定论。于中虚计一月,以应十月数也。故《经》曰∶九九为上,八八次之,七七又次之。凡人之生,禀受二仪之气,会合三才之道。若三才各得其九,则三九二十七,即二百七十日而生,血气充足,精神纯实,相貌皆全,智性具通。八八者,三八二十四,即二百四十日而生。七七者,三才各得其七,三七二十一,即二百一十日而生。逾十月而生者,谓之太过。七八月而产者,谓之不及。太过者,血气阴之有余;不及者,血气养之不足。大抵人得中道,乃即纯粹,阴阳得所,刚柔兼济,气血俱和,百脉相顺,心智明通,精神全备,脏腑充实,形体壮健。观其颅囟,斯可知矣。未周之儿,颅囟坚合,睛黑神情,口方背浓,骨粗臀满,肚软脐深,茎小卵大,齿细发润,声洪睡稳,气壮声清,形紧色紫,此乃受气得中者也。如二三周囟尚解开,手足挛缩,齿发未生,膝如鹤节,或五岁不行,手细脊瘦,色白形萎,气怯声浊,此皆受气不足者也。受气有六,筋骨肉血精气是也。筋实则多力;骨实则早行立;血实则形瘦多发;肉实则少病;精实则灵利,多语笑而不怕寒暑;气实则少发而体肥。然有外肥里虚,面 白色,腹中气响,呕吐乳食,或便青粪,头大囟开,此乃胎气最弱,调理失宜,多变慢惊。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