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法
《达生编》:开口法
(开口只宜多饿两日.或日半.以儿肚软瘪为主.瘪音别,不坚实也.)
婴儿痘毒.多因受母腹瘀血秽恶.生下不为消尽.至出痘之时.种种危险.或未出之先.惊风疮痍.总由于此.只在儿生后.六个时内.亟服后药.解下瘀血.如黑漆胶痰.再停半日.或一日.俟瘀血解尽吃乳.痘竟不出.即出亦稀少.屡次神应.但儿初生未曾吃乳.虽多饿一日.两日.亦饿不坏.
方用 生大黄(五分酒拌.) 桃仁(五粒.去皮尖.捣碎.双仁者不用.) 当归尾(五分) 红花(三分) 生甘草(一分)
用水一杯.煎稠汁半杯.将棉花浸.挤儿口内服完.要于生下六个时服之.迟则无用.如子时生者.巳时内服之.午时生者.亥时内服之.因初生时.瘀血尚在上部.约迟六时行在中下部.可以一推而出矣.服药后.须再饿一日.或六七个时.如子时生儿.巳时内服药.迟至整十三四个时.吃乳最好.更要摸儿腹.如饱硬.用手轻摩.须再饿半日.俟儿腹软瘪.方可与乳.或疑大黄.性恐猛烈.殊不知毒滞非此难除.最能下有形积秽.并不伤儿.可放心任用.此方乃周 翁刊传.翁年已九十余.子孙四代二十余人.并无痘 .且俱长寿.总因翁积德行善.传方普济也.
《竹林女科证治》:开口法
婴儿初生,即拭去口中恶物,随用胡桃二枚(油者勿用,去壳及皮取肉),嚼极细烂,用稀绢或薄纱包如枣核大,安儿口中,使吮其汁,非独和中,且能养脏,最佳法也。若母气多热小儿肥盛者,宜用牛黄(五厘)
朱砂(五分,水飞) 研极细末,热蜜调匀,薄绢包如枣核大,与吮为佳,极能辟痰邪、去秽恶,除热安神,庶免惊痫之患。若婴儿清弱者用。又经验方中用橄榄核一枚(烧灰存性,研极细末),朱砂(五分,水飞),和匀,外用生芝麻一撮,口嚼细津吐和药绢包如枣核大,与之吮,取下肠胃秽毒,令儿少痰及麻痘亦稀少也。此惟母体素强,婴儿体实者宜之。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