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糜
《儿科萃精》:口糜
小儿满口溃烂,乃膀胱移于小肠,上迫而生口糜。古法主导赤散五苓散合用,以导赤能去小肠之热,五苓能去膀胱之热,必合用乃效。
〔真按〕口糜多因久病失治,不能概以实热括之。如果属热,内可服导赤五苓两散,外则用薄荷、青黛、黄柏、人中白、儿茶、冰片、青果核灰、经霜西瓜皮,共为末,吹患处可愈。然亦有因肝脾之气不足,虚火泛上无制,则宜用理中汤收其浮游之火,外以上桂心末吹之,方能有效。寒热之界,毫厘千里,是不可以不辨。
《金匮钩玄》:口糜
戴云∶满口生疮者便是。江茶粉草敷之。
又方∶苦参、黄丹、五倍子、青黛各等分,敷之。
《圣济总录》:口糜
论曰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夫小肠之脉,络心循咽,下膈抵胃,阴阳和平,水谷入胃,小肠受之,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今热气厥逆,膀胱移热于小肠,胃之水谷,不得传输于下,则令肠膈塞而不便,上则令口生疮而糜烂也,大抵心胃壅热,则必熏蒸于上,不可概以敷药,当求其本而治之。
治小肠热胀,口糜生疮,柴胡泽泻汤方
柴胡(去苗) 泽泻 陈橘皮(浸去白焙) 黄芩(去黑心) 枳实(麸炒) 旋复花 升麻芒硝(别研各三两) 生地黄(一升)
上九味,除芒硝外, 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取一盏,去滓下芒硝末半钱匕搅匀,食后温服。
治口糜生疮,久不瘥,及心脾中热,乍发乍退,大青丸方
大青(去根) 甘草(炙锉) 枳壳(去瓤麸炒) 苦参(锉各三分) 黄连(去须) 生干地黄(焙) 升麻(各一两)
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熟水下,日二服。
治口糜生疮,久不瘥,大黄散方
大黄( 灰火煨锉) 甘草(炙锉) 黄柏(炙锉各一两) 密陀僧(研) 滑石(研各一分)
上五味,捣研为散,每用一钱匕,绵裹含,有涎即吐。
治口糜生疮,升麻丸方
升麻 黄连(去须) 黄柏(炙锉)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各一两)
上四味,将上三味,捣罗为末,次研杏仁如膏,炼蜜三两,以药末并杏仁膏,合和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含化咽津。
治大人小儿,口糜生疮,紫金散方
黄柏(蜜涂慢火炙令紫色半两) 诃黎勒(一枚煨熟去核) 麝香(研) 腻粉(研各少许)
上四味,捣研为散,再同研匀,每用半钱许,糁疮上。
治口糜生疮,大黄汤方
大黄(锉一两) 芒硝(研) 黄连(去须) 黄柏(炙各半两)
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入蜜半匙,酥少许,细呷含咽治口糜生疮,痛不得食,甘草丸方
甘草(一寸炙赤色) 杏仁(二十枚汤浸去皮尖双仁研) 黄连末(一分)
上三味,捣研为末和匀,每服绵裹如杏仁大,含化咽津。
治口糜生疮,柴胡汤方
柴胡(去苗) 地骨皮(各一两)
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细含咽之。
治口糜生疮,黄柏散方
黄柏(蜜涂炙干去火毒) 白僵蚕(直者置新瓦上下以火爆蚕丝丝断出火毒)
上二味等分,捣为细散,糁疮及舌上,吐涎。
治口糜生热疮,杏仁饼子方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十四枚别研细) 腻粉(一钱)
上二味,和研匀如膏,每饼如钱眼大,铅丹为衣,先用盐汤漱口,含一饼,涎出即吐。
治口糜生疮,大黄蜜煎方
大黄(一两切如指头大)
上一味,以蜜煎五七沸,候冷取出,每含一块咽津。
治口疮糜烂,生蜜涂方
蜜(生使)
上一味,频用涂疮上,三五次即愈。
《外科心法要诀》:口糜
口糜阴虚阳火成,膀胱湿水溢脾经,湿与热瘀熏胃口,满口糜烂色红疼。
【注】此证由阳旺阴虚,膀胱湿水泛溢脾经,湿与热瘀,郁久则化为热,热气熏蒸胃口,以致满口糜烂,甚于口疮,色红作痛,甚则连及咽喉,不能饮食。初起宜服导赤汤。口臭、泻泄脾虚湿者,宜服连理汤;糜烂延及咽喉,日轻夜重者,服少阴甘桔汤;便秘者服凉膈散。外俱以姜柏散搽之有效。
导赤汤
木通 生地(各二钱) 甘草(生,一钱)
竹叶二十片,水一盅,煎半盅,温服。
【方歌】导赤汤医口糜证,脾湿化热熏胃成,木通生地生甘草,竹叶煎服热自平。
加味连理汤
白术(土炒,二钱) 人参 白茯苓 黄连 干姜(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水煎,热服。
【方歌】连理胃热脾虚湿,口糜臭气泻泄俱,参苓白术炙甘草,干姜黄连脾胃宜。
少阴甘桔汤
桔梗(二钱) 甘草(生,一钱) 川芎 黄芩 陈皮 元参 柴胡(各六分) 羌活 升麻(各四分)
葱白一根,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
【方歌】少阴甘桔治口糜,芎芩羌活桔陈皮,元参柴草升麻共,葱白水煎神效奇。
姜柏散
干姜 黄柏(末,各等分)
各研末,共合一处研匀,干搽口内,温水漱口。
【方歌】姜柏散搽口糜烂,黄柏干姜各细研,等分兑匀搽患处,温水漱口效如仙。
凉膈散(见面部面发毒)
《医述》:口糜
膀胱移热于小肠,隔肠不便,上为口糜。(《素问》)
小肠之脉,循咽、下膈、抵胃。热气厥逆,膀胱移热于小肠,胃之水谷不得传输,于是下则秘塞不通,上则口疮糜烂也。大抵肠胃壅热,自必熏蒸于上,未可概用敷病,当求其本而治之。(《圣济总录》)
《医学读书记》:口糜
王肯堂治许少薇口糜,谓非干姜不愈,卒如其言。又从子懋 ,亦患此,势甚危急,欲饮冷水,与人参、白术、干姜各二钱,茯苓、甘草各一钱,煎成冷冻饮料,日数服,乃已。盖土温则火敛,人多不能知。此所以然者,胃虚食少,肾水之气逆而乘之,则为寒中,脾胃虚衰之火被迫上炎,作为口疮。其症饮食少思,大便不实,或手足逆冷,肚腹作痛是也。
《医学纲目》:口糜
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全文见诊病传变。)
□
〔垣〕移热汤 治口糜。《内经》云∶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好饮酒人多有此疾。易老用五苓散、导赤散相合服之,神效。
□
〔丹〕治满口白烂。荜茇一两,浓黄柏一两六钱,为末,用米醋煎数沸后,调上药,涎出吐之,再用汤漱口即愈,重者二次。
□
〔罗〕胡黄连散 治口糜。
胡黄连(五分) 藿香(一钱) 细辛(三钱) 黄连(三钱)
上为末,每用半钱,干掺口内,漱吐之。
必效散 治口糜。
白矾 大黄(等分)
上为细末,临卧干贴,沥涎尽,温水漱之。
□
运气 口糜皆属热。经云∶少阴之复,火气内发,上为口糜,治以苦寒是也。
《医宗金鉴》:口糜
【方歌】口糜阴虚阳火成,膀胱湿水溢脾经,湿与热瘀熏胃口,满口糜烂色红疼。
【注】此证由阳旺阴虚,膀胱湿水泛溢脾经,湿与热瘀,郁久则化为热,热气熏蒸胃口,以致满口糜烂,甚于口疮,色红作痛,甚则连及咽喉,不能饮食。初起宜服导赤汤
。口臭、泻泄脾虚湿者,宜服连理汤;糜烂延及喉咽,日轻夜重者,服少阴甘桔汤;便秘者服凉膈散。外俱以姜柏散搽之有效。
方剂:导赤汤
组成:木通生地(各二钱)
甘草(生,一钱)
竹叶二十片,水一钟,煎半钟,温服。
【方歌】导赤汤医口糜证,脾湿化热熏胃成,木通生地生甘草,竹叶煎服热自平。
又方:加味连理汤
组成:白术(土炒,二钱)人参白茯苓黄连干姜(各一钱)甘草(炙,五分)
水煎,热服。
【方歌】连理胃热脾虚湿,口糜臭气泻泄俱,参芩白术炙甘草,干姜黄连脾胃宜。
又方:少阴甘桔汤
组成:桔梗(二钱)甘草(生,一钱)
川芎黄芩陈皮元参柴胡(各六分)羌活升麻(各四分)
葱白一根,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方歌】少阴甘桔治口糜,芎芩羌活桔陈皮,元参柴草升麻共,葱白水煎神效奇。
又方:姜柏散
组成:干姜黄柏(末,各等分)
各研末,共合一处研匀,干搽口内,温水漱口。
【方歌】姜柏散搽口糜烂,黄柏干姜各细研,等分兑匀搽患处,温水漱口效如仙。
又方:凉膈散(见面部面发毒)
《证治准绳·类方》:口糜
五苓散(见消痹。) 道赤散(见发热。)
(胡黄连散)
胡黄连(五分) 藿香(一钱) 细辛 黄连(各三钱)
上为末,每半钱,干掺口内,漱吐之。
必效散
白矾 大黄(各等分)
上为细末,临卧干贴,沥涎尽,温水漱之。
黄柏散
黄柏(蜜涂炙干,去火毒) 白僵蚕(直者,置新瓦上,下以火爆断丝,去火毒)
上研极细,少许掺疮上及舌上,吐涎。
《重订灵兰要览》:口糜
经云∶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宜以清凉之剂利小便,用五苓、导赤散,却合服之神效。又云∶少阳之火气内发热,上为口糜。则又当用苦寒之剂也。
如二法不效,则宜炮姜之类反佐之。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