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雪草
《本草经集注》:积雪草
味苦,寒,无毒。主治大热,恶疮,痈疽,浸淫赤 ,皮肤赤,身热。生荆州川谷。
方药亦不用,想此草当寒冷尔。(《大观》卷八,《政和》二三三页)
《本草图经》:积雪草
积雪草(图缺),生荆州川谷,今处处有之。叶圆如钱大,茎细而劲蔓延,生溪涧之侧,荆楚人以叶如钱,谓为地钱草。徐仪《药图》名连钱草。八月、九月采苗叶,阴干用。段成式《酉阳杂俎》云∶地钱,叶圆茎细,有蔓,一曰积雪草,一曰连钱草。谨按《天宝单行方》云∶连钱草,味甘、平,无毒。元生咸阳下湿地,亦生临淄郡、济阳郡池泽中,甚香。俗间或云圆叶似薄荷,江东、吴越丹阳郡极多,彼人常充生菜食之。河北柳城郡尽呼为海苏,好近水生,经冬不死,咸、洛二京亦有。或名胡薄荷,所在有之。单服疗女子小腹痛。又云∶女子忽得小腹中痛,月经初来,便觉腰中切痛连脊间,如刀锥所刺,忍不可堪者。众医不别,谓是鬼疰,妄服诸药,终无所益,其疾转增。审察前状相当,即用此药。其药夏五月正放花时,即采取,曝干,捣筛为散。女子有患前件病者,取二方寸匕,和好醋二小合,搅令匀,平旦空腹顿服之。每日一服,以知为度。如女子先冷者,即取前件药五两,加桃仁二百枚,去尖皮,熬捣为散,以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日空腹以饮及酒下三十丸,日再服。以疾愈为度。忌麻子、荞麦。
《本草衍义》:积雪草
今南方多有,生阴湿地,不必荆楚。形如水荇而小,面亦光洁,微尖为异。今人谓之连钱草,盖取象也。其叶各生。捣烂,贴一切热毒痈疽等。秋后收之,荫干为末,水调。
《名医别录》:积雪草
无毒.生荆州.
《本经》原文∶积雪草,味苦,寒.主大热,恶疮痈疽,浸淫赤 皮肤赤,身热.生川谷.
《千金翼方》:积雪草
味苦,寒,无毒。主大热恶疮,痈疽浸淫,赤 皮肤赤,身热。生荆州川谷。
《医学入门》:积雪草
处处有之。蔓生溪涧侧,叶圆如钱,又谓之地钱草。味苦,寒,无毒。主一切热毒,痈疽肿毒,恶疮鼠 ,风疹疥癣,浸淫赤 ,皮肤暴热,小儿丹毒寒热,腹内热结,内服外敷。八九月采苗叶,阴干。
《神农本草经》:积雪草
味苦寒。
主大热,恶创痈疽,浸淫,赤熛,皮肤赤,身热。生川谷。
《名医》曰:生荆州。
案陶宏景云:荆楚人以叶如钱,谓为地钱草,徐仪药图名连钱草。本草图经云:咸洛二京亦有,或名胡薄荷。
《新修本草》:积雪草
味苦,寒,无毒。主大热,恶疮,痈疽,浸淫赤 ,皮肤赤,身热。生荆州川谷。
方药亦不用,想此草当寒冷尔。
〔谨案〕此草,叶圆如钱大,茎细劲,蔓延生溪涧侧。捣敷热肿丹毒,不入药用。荆楚人以叶如钱,谓为地钱草,《徐仪药图》名连钱草,生处亦稀。
《证类本草》:积雪草
(积雪草_图缺)
味苦,寒,无毒。主大热,恶疮痈疽,浸淫赤 ,皮肤赤,身热。生荆州川谷。
陶隐居云∶方药亦不用,想此草当寒冷尔。唐本注云∶此草叶圆如钱大,茎细劲,蔓延生溪涧侧。捣敷热肿丹毒,不入药用。荆楚人以叶如钱,谓为地钱草,《徐仪药图》名连钱草,生处亦稀。今按陈藏器本草云∶积雪草,主暴热,小儿丹毒,寒热,腹内热结,捣绞汁服之。又按别本注云∶今处处有,并入药用。生阴湿地,八月、九月采苗、叶,阴干。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连钱草亦可单用。能治瘰 鼠漏,寒热时节来往。日华子云∶味苦、辛。
以盐挪贴,消肿毒并风疹疥癣。
图经曰∶积雪草,生荆州川谷,今处处有之。叶圆如钱大,茎细而劲,蔓延生溪涧之侧,荆楚人以叶如钱,谓为地钱草,《徐仪药图》名连钱草。八月、九月采苗叶,阴干用。段成式《酉阳杂俎》云∶地钱叶圆,茎细有蔓。一曰积雪草,一曰连钱草。谨按《天宝单行方》云淄郡、济阳郡池泽中,甚香。
俗间或云圆叶似薄荷,江东吴越丹阳郡极多,彼人常充生菜食之。河北柳城郡尽呼为海苏,好近水生,经冬不死,咸、洛二京亦有。或名胡薄荷,所在有之。单服疗女子小腹痛。又云∶女子忽得小腹中痛,月经初来,便觉腰中切痛连脊间,如刀锥所刺,忍不可堪者。众医不别,谓是鬼疰,妄服诸药,终无所益,其疾转增。审察前状相当,即用此药。其药,夏五月正放花时,即采取曝干,捣筛为散。女子有患前件病者,取二方寸匕,和好醋二小合,搅令匀,平旦空腹顿服之。
每日一服,以知为度。如女子先冷者,即取前件药五两,加桃仁二百枚,去尖、皮,熬捣为散,及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日空腹饮及酒下三十丸,日再服,以疾愈为度。忌麻子陈藏器云∶东人呼为连钱,生阴处,蔓延地,叶如钱。
衍义曰∶积雪草,今南方多有,生阴湿地,不必荆楚。形如水荇而小,面亦光洁,微尖为异。
今人谓之连钱草,盖取象也。叶叶各生,捣烂,贴一切热毒痈疽等。秋后收之,荫干为末,水调敷。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