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阳理痨汤
《冯氏锦囊秘录》:救阳理痨汤
治劳伤气耗,倦怠懒言,动作喘乏,表热自汗,心烦遍身作痛。
嫩黄 (三钱,酒炒) 人参(二钱) 当归身(一钱五分,酒炒) 白术(二钱,土炒)炙甘草(五分) 陈皮(去白,八分) 北五味(四分,打碎) 上肉桂(去尽皮,七分) 煨姜(三片) 大枣(二枚) 水煎服。(张)按∶正气强旺,则外无感冒之虞,脾胃健行,则内无停食之患,七情无过,则神无伤损之失,如是,疾病何由而作也?故百病之作,必由正气之虚,治者求其所因以调之,则百病不攻而自退,盖人躯壳,犹屋之墙垣也。人之肠胃,犹屋之内房也。人之气血,犹屋中之家人也。倘墙垣不固,盗贼乘虚而入,自宜遵守房户,广集家人,则盗贼焉能为患?自当潜踪远循矣。若不知所重,妄行祛逐,故用大汗药以耗其表者,如自破其墙垣者也。用迅下药以竭其里者,如自毁其房户者也。用消克药以伤其气血者,如自杀屋中之家人也。非关外邪,实由自败,致邪失正,绝人长命,可深叹也。况有劳倦内伤中气,而不能安纳下焦阴火以发热者,误用发散之药汗之,则益耗其阳,而愈竭其阴,如中气不能健运,而不思饮食者。
误用克伐之药消之,则愈伤中气,益增痞闷,耗其阴而发热不已者,再加发散寒凉,中气虚而痞闷不食者,再加消导克削,则已伤已弱之元气,何当无据无义之妄攻?正微不能主宰,势必随药力而变生,别症名治病而实做病,似救生而实伤生也。(张)以养荣归脾之意,合成一方,名为养荣归脾汤,滋阴即所以发汗,导火即所以除热,固正即所以却邪,补心即所以养胃,益火即所以补土,清肺即所以纳气,降浊即所以升清,五脏既调,百骸俱健,自能神清思食而愈矣。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