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忘
- 《古今医鉴》:健忘
- 《金匮钩玄》:健忘
- 《灸法秘传》:健忘
- 《寿世保元》:健忘
- 《万病回春》:健忘
- 《卫生易简方》:健忘
- 《血证论》:健忘
- 《药症忌宜》:健忘
- 《医学纲目》:健忘
- 《医学集成》:健忘
- 《医学心悟》:健忘
- 《医碥》:健忘
- 《医碥》:健忘
- 《医法圆通》:健忘
- 《杂病治例》:健忘
- 《张氏医通》:健忘
- 《证治汇补》:健忘
- 《证治准绳·类方》:健忘
- 《证治准绳·杂病》:健忘
《古今医鉴》:健忘
证
夫健忘者,陡然而忘其事也,尽心力而思量不来,为事有始无终,言谈不知首尾,皆主于心脾二经。盖心之官则思,脾之官亦主思。此由思虑过多,伤于心则血耗散,神不守舍;伤于脾则胃气衰惫,而虑愈深。
二者皆令人事卒然而忘也。盖心生血,因血少不能养其真脏,或停饮而气郁以生痰,气既郁,脾不得舒,是病皆由此作。
治
然治之法,必先养其心血,理其脾土,凝神定智之剂以调理。
亦当以幽闲之处,安乐之中,使其绝于忧虑,远其六淫七情,如此日渐安矣。
方
归脾散治忧思过度,劳伤心脾,令人转盼遗忘,心下怔忡。
黄 (炙) 人参 白术 茯神(去木) 当归 远志 酸枣仁 龙眼肉(各二钱二分) 木香(一钱) 甘草(炙,五分)
上锉作一剂,姜、枣煎服。
加减补心汤 治诸虚健忘等证。
人参(三钱) 白术(三钱) 陈皮(五钱) 白茯苓(五钱) 当归身(五钱) 白芍(五钱,炒) 生地黄(五钱) 远志(泡,去心,五钱) 石菖蒲(三钱) 麦门冬(去心,五钱) 酸枣仁(五钱,炒) 甘草(三钱) 黄柏(酒炒,五钱) 知母(酒炒,五钱)
上锉一剂,水煎服。
加味定志丸(陈白野方) 治健忘。
当归身(酒洗) 川芎 白芍药 生地黄(酒洗,切,各二两) 人参(六钱)石菖蒲(二两) 远志(甘草水泡,去骨,姜汁炒,三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钱,临卧白汤送下。
紫河车 治癫狂健忘,怔忡失志,及恍惚惊怖入心,神不守舍,多言不定,此药大能安心、养血、定神。
聪明汤 治不善记而多忘者。
白茯神 远志肉(甘草水泡) 石菖蒲(去毛,一寸九节者佳)
上各三两,制后共为极细末。每日用三五钱,煎汤,空心食后服,一日不拘数次。久久服之,能日诵千言。
状元丸 治健忘,开心通窍,定智宁神多记。
石菖蒲(去毛,一寸九节者佳) 地骨皮(去木) 白茯神(去皮、木) 远志肉(甘草水泡,去心,各一两) 人参(去芦,三钱) 巴戟天(去骨,五钱)
上为末,用白茯苓去皮二两,粘米二两,共打粉,外用石菖蒲三钱,打碎,煎浓汤,去渣,煮糊为丸。每日食后、午时、卧时服三十五丸。
《金匮钩玄》:健忘
戴云∶健忘者,为事有始无终,言谈不知首尾。此以为病之名,非比生成之愚顽,不知世事者。
精神短少者多,亦有痰者。
《灸法秘传》:健忘
忘前失后,曰健忘也。良由精神短少、神志不交所致,亦有因思虑过度者,或因所愿不遂者,或因痰溷心者包。病因虽异,皆当灸百会一穴而记忆自强矣。
百会(见中风。)
《寿世保元》:健忘
夫健忘者。陡然而忘其事也。尽心力思量不来。为事有始无终。言谈不知首尾。盖主于心脾二经。心之官则思。脾之官亦主思。此由思虑过度。伤心则血耗散。神不守舍。伤脾则胃气衰惫。而疾愈深。二者皆主人事。则卒然而忘也。盖心主血。因而少而不能养其真脏。或停饮而气郁以生痰。气既滞。脾不得舒。是病皆作。治之必须先养其心血。理其脾土。凝神定智之剂。日以调理。亦当以幽闲之处。安乐之中。使其绝于忧惫。远其六欲七情。如此渐安矣一论思虑伤脾。不能摄血。致血妄行。或吐或下。或健忘怔忡。惊悸不寐。发热盗汗。
或心脾伤痛。嗜卧少食。大便不调。或血虚发热。或肢体重痛。妇人月经不调。赤白带下。或晡热内热。瘰 流注。不能消耗溃敛。或思虑伤脾。而作疟痢。
归脾汤 主方。
人参(三钱) 黄 (二钱) 白术(一钱五分) 白茯苓(三钱) 当归(三钱) 远志(一钱甘草水泡去心) 龙眼肉(十枚) 酸枣仁(三钱炒) 木香(八分) 甘草(六分炙)
上锉。姜、枣煎服。加柴胡、附子。名加味归脾汤。神不宁而健忘。倍酸枣仁、茯神、当归。加柏子仁。
一论诸虚健忘。及惊悸怔忡等症。
加减补心汤
人参 白茯苓 陈皮 白芍(酒炒) 远志(甘草水泡去心) 酸枣仁(炒) 知母 白术生地黄 当归 石菖蒲 麦门冬(去心) 黄柏(酒炒) 甘草
上锉。姜、枣煎服。
一论宁心保神。益血固精。壮力强志。令人不忘。清三焦。化痰涎。祛烦热。疗咽干。
除惊悸。定怔忡。育养心神。大补元气。读书劳神。勤政劳心。并宜服之。
天王补心丹 大中丞松石刘公传。加石菖蒲、百部、杜仲、甘草。
怀生地(四两) 天门冬(去心) 桔梗(各五钱) 当归 柏子仁 酸枣仁(炒) 五味子(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 远志(甘草水泡去心) 白茯苓(去皮) 元参 丹参 人参(各一两)
一方。加酒炒黄连五钱。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二三十丸。临卧。灯心、竹叶煎汤送下。
灯心、枣汤亦可。如饮食不思。大便不实。恐不宜也。又当服后方。
安神定志丸 功同补心丸。
人参(一两五钱) 白术(去芦炒) 白茯苓(去皮) 白茯神(去心) 远志(甘草水泡去心)
石菖蒲(去毛忌铁) 酸枣仁(炒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一两) 牛黄(另研一钱) 辰砂(二钱五分水飞为衣)
上为细末。元眼肉四两熬膏。和炼蜜三四两为丸。如梧子大。辰砂为衣。每服三十丸。
清米汤送。不拘时。日三服。
一论凡人多识不忘者。心血足而无所蔽也。若心血不足。邪气蔽之。则伤虚灵之体。而学问易忘矣。龟介虫之灵物也。龙鳞虫之灵物也。假二物之灵。以养心之灵。欲其同气相求云尔。
远志辛温味浓。辛温可使入心。味浓可使养阴。菖蒲味辛气温。味辛则利窍。气温则通神。
以之而治易忘。斯近理矣。
聪明丸 春元周用廷经验。
败龟甲(炙酥) 龙骨(入鸡腹中煮一宿) 远志(去心苗) 石菖蒲(九节者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酒调下。日三服。
一论读书辛苦。而有房劳者。
当归 生地黄 白术 元参(各一钱) 川芎 白芍 白茯苓 黄柏(酒炒) 知母(酒炒)
麦门冬(去心) 山栀(炒) 甘草(各五分)
上锉一剂。生姜煎服。
一论癫狂健忘失志。及恍惚惊怖入心。神不守舍。多言不定。一切真气虚损。用紫河车入补药内服之。大能安神养气宁志。治健忘惊悸怔忡不寐。用六味丸。加远志、石菖蒲、人参、白茯神、当归、酸枣仁炒。
一论诸虚健忘等症。以十全大补汤。去川芎、肉桂、黄 。加陈皮、远志、石菖蒲、麦门冬、酸枣仁、黄柏、知母。
《万病回春》:健忘
健忘者,为事有始无终,言发不知首尾,此是病名也,非比生成愚顽也。精神短少者,多至于痰。有因心气不足,恍惚多忘事者;有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忘事者,用醒脾汤加减;若痰迷心窍忘事者,用瓜蒌枳实汤加减治之(方见痰饮)。
□
健忘者,思虑伤心脾也。又云健忘者,陡然而忘其事也。
归脾汤 治脾经失血,少寐,发热盗汗;或思虑伤脾,不能摄血,以致妄行或健忘怔忡、惊悸不寐;或心脾伤痛、嗜卧少食;或忧思伤脾、血虚发热;或肢体作痛、大便不调;或经候不准、晡热内热;或瘰 流注,不能消散溃敛。
人参 白术 黄 (炒) 白茯苓(去皮) 龙眼肉 当归 远志(甘草泡去心) 酸枣仁(炒,各一钱) 木香 甘草(炙,各五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本方加柴胡、山栀,名加味归脾汤。
状元丸 专补心生血,宁神定志,清火化痰。台阁勤政,劳心灯窗,读书辛苦,并健忘怔忡不寐及不善记而多忘者,服之,能日诵千言,胸藏万卷,神效。
人参(二钱) 白茯神(去皮木) 当归(酒洗) 酸枣仁(炒,各三钱) 麦门冬(去心) 远志(去心) 龙眼肉 生地黄(酒洗) 玄参 朱砂 石菖蒲(去毛,一寸九节者佳,各三钱) 柏子仁(去油,二钱)
上为细末, 猪心血为丸,如绿豆大,金箔为衣。每服二、三十丸,糯米汤送下。
天王补心丹 宁心保神,益血固精,壮力强志,令人不忘。除怔忡,定惊悸,清三焦,化痰涎,祛烦热,疗咽干,养育精神。
人参(五钱) 五味子 当归(酒洗)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 柏子仁 酸枣仁(炒)玄参 白茯神(去皮) 丹参 桔梗(去芦) 远志(去心)各五钱 黄连(去毛,酒炒,二两)生地黄(酒洗,四两) 石菖蒲(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临卧时服,灯心、竹叶煎汤送下。
一方 有熟地黄、百部、牛膝、杜仲、茯神、甘草各等分,金箔为衣,炼蜜为丸,如弹子大。临卧服一丸,细嚼,灯心、红枣煎汤送下。无麦冬、黄连、生地黄。
孔子大圣枕中方∶
龟甲(即龟板自败者佳) 龙骨( ) 远志(去心) 石菖蒲(去毛)。
上四味等分为末。酒调方寸匕,日三服。令人聪明。
人若多忘事,用远志、石菖蒲,每日煎汤服,心通万卷书。
癫狂健忘,怔忡失志及恍惚惊怖,人心神不守舍、多言不定,一切真气虚损,用紫河车入补药内服之,大能安心养血宁神。
一健忘、惊悸、怔忡不寐,用六味丸加远志、石菖蒲、人参、白茯神、当归、酸枣仁(炒),同为丸服。
《卫生易简方》:健忘
治健忘 用菖蒲为末,酒调方寸匕服。常服聪明益智。若七月七日取菖蒲,酒服三方寸匕,饮酒不醉。不可犯铁,令人吐逆。
又方 丁酉日密自至市,买远志着巾角中还,为末服之,勿令人知。
又方 用白商陆花阴干百日,捣末。日暮水服方寸匕,卧思念所欲事,即于眼中自觉。
又方 戊子日取东引桃枝三寸,枕之。
又方 五月五日,日未出时取东向桃枝三寸,刻作人形,着衣带中。
又方 远志、菖蒲等分,煎汤常服。
治心气不定,恍惚多忘 用远志去苗心、菖蒲各二两,人参、白茯苓去皮各三两,为末,炼
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 用白术、茯神各二钱,人参、甘草、木香各半钱。水一盏,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温服不拘时。
治心神不定,事多健忘,心火不降,肾水不升 用茯神去皮二两,沉香半两,为末,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人参汤下。
《血证论》:健忘
健忘者.适然而忘其事.尽心力思量不来.凡所言行.往往不知首尾.病主心脾二经.盖心之官则思.脾之官亦主思.此由思虑过多.心血耗散.而神不守舍.脾气衰惫.而意不强.二者皆令人猝然忘事也.治法必先养其心血.理其脾气.以凝神定志之剂补之.亦当处以幽闲之地.使绝其思虑.则日渐以安也.归脾汤主之.若心经火旺者.是火邪扰其心神.治宜清火宁心.天王补心丹治之.亦有痰沉留于心包.沃塞心窍.以致精神恍惚.凡事多不记忆者.宜温胆汤合金箔镇心丸治之.朱砂安神丸.加龙骨远志菖蒲茯神炒黄丹.亦治之.失血家心脾血虚.每易动痰生火.健忘之证尤多.又凡心有瘀血.亦令健忘.内经所谓血在下如狂.血在上喜忘是也.夫人之所以不忘者.神清故也.神为何物.即心中数点血液.湛然朗润.故能照物以为明.血在上.则浊蔽而不明矣.凡失血家猝得健忘者.每有瘀血.血府逐瘀汤.加郁金菖蒲.或朱砂安神丸.加桃仁丹皮郁金远志.
《药症忌宜》:健忘
属气血两虚。
忌升,燥热,复忌苦寒,辛散,诸药录后。
宜益脾阴,兼补气,酸敛,甘温,甘寒,辛平,通窍。
酸枣仁 白芍药 人参 黄 丹参 炙甘草 五味子 龙眼肉 茯神 远志 柏子仁 麦门冬 石菖蒲 茯苓
《医学纲目》:健忘
□
〔丹〕健忘精神短少者多,亦有痰者。
□
〔《灵》〕黄帝曰∶人之善忘者,何气使然?岐伯曰∶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气虚,虚则荣卫留于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也。(大惑论)
□
〔《千》〕孔子大圣枕中方
龟甲(即龟板自败者) 龙骨 远志 菖蒲
上四味,等分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常令人大聪明。(《衍义》云,龟甲以其灵于物象,用补心甚验。)
治多忘方。
菖蒲(一分) 茯苓 茯神 人参(各五分) 远志(七分)
上五味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五日效。
□
〔《局》〕定志丸 治善忘,安神定志。(方见惊门。)
□
〔《圣》〕《千金翼》、《圣惠》同,补心虚治健忘,令人耳目聪明。用戊子日服,开心不忘方。
菖蒲 远志(各一分)
上捣为细末,服方寸匕,食后令人耳目聪明,从外见里,及千里外事。令人长生,去三百病,毒不能为害。
□
〔《肘》〕治人心孔 塞,多忘喜误,丁酉日密自至市,买远志着巾角中为末,服之,勿令人知。
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全文见诊死生。)
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全文见刺虚实。)
□
运气 喜忘皆属心火虚。经云∶火不及曰伏明,伏明之纪,其病昏或悲忘。又云∶太阳司天,寒气下临,心气上从善忘。又云∶太阳之复,甚则入心,善忘善悲是也。
《本草》商陆花,主人心 塞,多忘喜误,取花阴干百日,捣末,日暮水服方寸匕,卧思念所欲事,即于眼中自觉。
□
〔《集》〕健忘∶列缺 心俞 神门 中脘 三里 少海(灸)。
□
〔无〕 KT 者心高,心高则满于肺,中 而善忘,难开以言。(全文见诊。)
《医学集成》:健忘
清臣曰:健忘者,陡然而忘其事也,年老由精枯髓涸,年少由思虑劳心,宜养心肾培脾土,和气血,安神定志,置身事外,放怀今古,戒一贪字,守一静字,则得之矣。
心血不足,八珍,去参,用生地,加元、麦、枣仁、远志。
心肾不交,朱雀交泰丸:茯神四两、沉香、黄连各一两、肉桂一钱,蜜丸,人参汤下,无真沉香,用香附。
痰迷心窍,二陈汤加胆星、白芥、琥珀、朱砂,用姜汁猪心血为丸,人参汤下。
肝气郁结,存注丹:生地、白芍、焦术各三钱、麦冬五钱、柏仁、柴胡、花粉各二钱、青皮三分、菖蒲、甘草各一钱。
思虑过度,归脾汤,倍当归、茯神、枣仁,加柏仁。
精气衰倦,人参养荣汤,加枣仁、菖蒲,蜜丸服。
一切健忘,六味丸,加人参、茯神、当归、枣仁、远志、菖蒲。
《医学心悟》:健忘
经云∶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肾主智,肾虚则智不足,故喜忘其前言。又心藏神,神明不充,则遇事遗忘也。健忘之症,大概由于心肾不交,法当补之,归脾汤、十补丸主之。亦有痰因火动,痰客心胞者,此乃神志昏愦,与健忘症稍不相同,法当清心开窍,二陈汤加竹沥、姜汁,并朱砂安神丸主之。
归脾汤 十补丸(见虚劳。
二陈汤(见中风。
朱砂安神丸(见惊悸。)
《医碥》:健忘
水清明而火昏浊,此智愚之别。水静而神藏,火躁而消亡,此存亡之殊。
故性静则心如止水,情动则心如亡猿,烦扰外驰,存乎中者几希矣。存乎中者几希,则语后便忘,不俟终日,纵复追忆,邈若山河。惟当夜半鸡鸣牿亡之余,灵明复 ,日间所作、所言、所诵、皆历历能记。由是言之,药虽有安心养血之功,固不若自为存养之为得耳。七情五志,动即为火,皆足扰我安静之神,而痰闭血郁,又无论矣。若乃精神衰短,心 然不能须臾,苟非老而遗忘,何以天夺其魄,牿之反复,夜气不足以存,此孟氏所为致叹于牛山之木也。
思虑过度,心血耗散,不任思索,每一追忆,心火即动,如油竭之灯,倏然焰大,即涤虑凝神,收敛久之,乃略宁息。归脾汤,(见血。)有痰加竹沥。痰迷心窍者,导痰汤(见痰)吞寿星丸。(见狂癫。)精神短少者,人参养荣汤。(见虚损。)
读书勤政劳心者,安神定志丸。心肾不交者,朱雀丸。孔圣枕中丹。菖蒲一,茯苓、茯神、人参各五,远志七,为末,服如上法。商陆花阴干百日,为末,暮服方寸匕。汪轫 曰∶金正希先生尝言,人之记性皆在脑中,凡人外见一物,必有一形影留在脑中,小儿脑未满,老人脑渐空,故皆渐忘。愚思凡人追忆往事,必闭目上瞪而思索之,此即凝神于脑之意也。案此说甚善,脑者髓之海,肾之精也,在下为肾,在上为脑,虚则皆虚,此证之为肾虚,信矣。《易》曰∶智以藏往。智,于五行配水、属肾,肾虚故不能藏也。
《医碥》:健忘
茯神(四两) 沉香(香附可代,一两) 蜜丸,人参汤下。
□
人参(一两五钱) 白术 茯苓 茯神 远志 石菖蒲 枣仁 麦冬(各一两) 牛黄(一钱)
辰砂(二钱五分) 圆眼(四两) 熬膏,加炼蜜四两为丸,辰砂为衣,每三十丸,日三服。
□
败龟板(酥炙) 龙骨(研末,入鸡腹煮一宿) 远志 菖蒲(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酒调一钱,日三服。
□
半夏 陈皮 茯苓 益智 香附 人参(各一钱) 炙草(五分) 乌梅(二个) 竹沥 姜汁
《医法圆通》:健忘
按健忘一证,固有阳虚、阴虚之别,然亦不必拘分,统以精神不足为主。凡人禀二气以生。二气即阳精、阴精也。二气浑为一气,神居二气之中,为气之宰,故曰:精、气、神。二气贯于周身,精气足,则神自聪明,故无所不知不晓。精气衰,则神昏,故时明时昧,犹若残灯之火,欲明不明,不能照物。比病老年居多,少年却少,即有如斯之少年,其所伤损不异乎老人也。此病法宜交通阴阳为主,再加以调养胎息之功,摄心于宥密之地,久久行之,亦可复明,如将竭之灯,而更添其膏也。方用白通汤久服,或桂枝龙骨牡蛎散,三才,潜阳等汤,缓缓服至五六十剂,自然如常,切勿专以天王补心,宁神定志诸方(方原本作“古”,据文义改。),与参、枣、茯神、远志、朱砂一派可也。[眉批]邵子诗云:耳目聪明男子身,鸿钧赋于不为贫,病至健忘,赋畀之良危矣。钦安定以精神不足,透出神昏之所以然,理明法立,非浅见寡闻者所能窥测。苟能按方用药,可疗此疾,又何必深究所以。此一段乃性灵文字,不在医例,亦不得作医书观。夫神与气、精,是三品上药,独神是火,为先天之元阳,不但统制气、精,而气、精皆神所生。故此火宜温不宜凉,宜养不宜折。病人但能存此火烧火,尚可施治。此火一灭,精气绝而其人死矣,岂但健忘一证,即一部《医法圆通》之死证,皆此火之衰绝耳。凡医因何而不敢放胆用姜、附以活人耶!全龙点睛正在此处,学者着眼至摄心有密,乃培养此火种之法。钦安之医、之心、之学,亦于是乎在。
《杂病治例》:健忘
精神短少者多,亦有痰者,随证治之。
清热养血
安神丸、小黄丸合服之。
顺气清神 补中益气加石膏、荆芥、芎。
《张氏医通》:健忘
经云。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虚则营卫留于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也。
按内经之原健忘者。俱责之心肾不交。心不下交于肾。浊火乱其神明。肾不上交于心。精气伏而不灵。火居上。则因而为痰。水居下。则因而生躁。躁扰不宁。是以健忘也。治法。心气不足。妄有见闻。心悸跳动。恍惚不定。千金茯神汤。思虑过度。病在心脾者。归脾汤。挟虚痰者。加姜汁、竹沥。精神短少。人参养荣汤送远志丸。痰迷心窍者。导痰汤加木香。上虚下热。天王补心丹。心火不降。肾水不升。神明不定而健忘。六味丸加五味、远志。心气不定。恍惚多忘。四君子去白术加菖蒲、远志、朱砂。等分。蜜丸服。心气不足。精神恍惚。少睡。夜多盗汗。怔忡健忘。辰砂妙香散。瘀积于内而善忘如狂。代抵当丸。
石顽曰。因病而健忘者。精血亏少。或为痰饮瘀血所致。是可以药治之。若生平健忘。乃心大窍疏之故。岂药石所能疗乎。故凡开凿混沌之方。悉行裁汰。
《证治汇补》:健忘
大意
健忘由精神短少.神志不交.亦有天禀不足者.亦有属痰者.(汇补)
内因
忧思过度.损伤心胞.以致神舍不宁.遇事多忘.又思伤脾.神不归脾.亦令转盼遗忘.若求望高远.所愿不遂.悉属心神耗散.
外候
健忘者.陡然而忘其事也.为事有始无终.言谈不知首尾.
健忘因心肾不交
心不下交于肾.浊火乱其神明.肾不上交于心.精气伏而不用.火居上则搏而为痰.水居下则因而生躁.
故补肾而使之时上.养心而使之时下.则神气清明.志意合治矣.(必读)
治法
当养心血.调脾土.佐以宁神定志之品.
用药
大抵思虑过度.病在心脾者.归脾汤.挟痰.加竹沥、姜汁.精神短少者.人参养荣汤.痰迷心窍者.导痰汤送寿星丸.心肾不交.神志不宁者.朱雀丸.禀赋不足.神志虚扰者.大圣枕中方.
【附:惊恐】
惊因触于外事.内动其心.心动则神摇.恐因内歉其志.志歉则精却.故经云.惊则心无所根据.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不还.气不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治之之法.惊则安其神.恐则定其志.心以神为主.阳为用.肾以志为主.阴为用.阳则气也.火也.阴则精也.水也.及乎水火既济.全在阴精上奉以安其神.阳气下藏以定其志.(汇补)
健忘选方
归脾汤 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
人参 茯苓 黄 枣仁 白术 当归 远志 木香 炙甘草 龙眼肉 宁志膏 人参 枣仁(各一两) 辰砂(五钱) 乳香(二钱半)
蜜丸.弹子大.薄荷汤下一丸.
人参养荣汤 治精神衰倦短少.(方见中风)
导痰汤(方见似中风)
寿星丸 治痰迷心窍健忘.
南星(一斤掘坑深二尺炭五斤坑内烧红扫净酒浇南星下坑急盖密一宿焙) 琥珀(四两另研) 朱砂(一两水飞一半为衣)
猪心血三个.姜汁打糊为丸.每服三钱.人参汤下.
朱雀丸 治心肾不交.
沉香(一两) 茯苓(四两)
蜜丸豆大.每服三十丸.参汤下.
柏子养心丹柏子仁(去壳炒二两) 枸杞(三两) 麦冬 茯神(各一两) 熟地 甘草(五钱)
玄参(二两) 当归(五钱) 石菖蒲(五钱)
蜜丸.临卧服.
大圣枕中方
龟甲 龙骨 远志 菖蒲(各等分)
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令人大聪大明.
定志丸 治恍惚多忘.
还志 人参(各一两) 菖蒲(二两) 茯神(三两)
蜜丸.辰砂为衣.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下.
天王补心丹(方见中风)
二丹丸 治健忘.开心志.
丹参 天冬 熟地(各半两) 茯神 甘草 麦冬(各一两) 远志 菖蒲 朱砂(为衣各五钱) 蜜丸.
《证治准绳·类方》:健忘
归脾汤(《济生》) 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
人参 茯神 龙眼肉 黄 酸枣仁(炒,研) 白术(各二钱半) 木香 炙甘草(各五分)
水二盅,生姜五片,红枣一枚,煎一盅,服无时。薛新甫加远志、当归各一钱。
加味归脾汤(即前方加牡丹皮、山栀各一钱,治脾经血虚发热等证。) 人参养荣汤(见虚劳。)
小定志丸 宁志膏(见狂。) 寿星丸(见痫。) 导痰汤(见痰饮。)
朱雀丸(《百一》) 治心肾不交,心神不定,事多健忘。
沉香(半两) 茯神(二两)
上为细末,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用人参汤下。
加味茯苓汤(《得效》) 治痰迷心窍,多忘失事。
半夏(汤泡) 陈皮 白茯苓 益智仁 香附 人参(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水一盅半,姜三片,乌梅一枚,煎七分,食远服。
读书丸
石菖蒲 菟丝子(酒煮) 远志(各一两) 地骨皮(二两) 生地黄 五味子 川芎(各一两)
上为末,薄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临卧白汤下。
二丹丸 治健忘。养神定志,和血安神,外华腠理。
天门冬(去心) 熟地黄 丹参(各一两半) 白茯苓(去皮) 麦门冬(去心) 甘草(各一两) 远志(去心) 人参(去芦。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桐子大,以朱砂半两,研极细为衣。每服五十丸,加至百丸,空心煎愈风汤送下。(方见风门。)
菖蒲益智丸 治善忘恍惚,破积聚止痛,安神定志,聪明耳目。
菖蒲(炒) 远志(去心,姜汁淹炒) 川牛膝(酒浸) 桔梗(炒) 人参(各三两七钱半) 桂心(三钱)
茯苓(一两七钱半) 附子(一两,炮,去皮脐)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用温酒或米汤送下。
健志丸 久服令人不忘,耳目聪明,身体轻健。
天门冬(去心) 远志(去心) 白茯苓(去皮) 熟地黄(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米饮送下,日进二服。
大益智散 治心志不宁,语言健忘。
熟地黄 人参(去芦) 白茯苓(去皮) 苁蓉(酒浸。各二两) 菟丝子(酒浸) 远志(去心。各七钱半)
蛇床子(二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后米饮调下,日进二服,忌食猪肉。
不忘散
石菖蒲 白茯苓(去皮) 茯神(去木) 人参(去芦。各一两二钱半) 远志(去心,一两七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后温酒调下。
开心散 治好忘。
石菖蒲(一两) 白茯苓(去皮,二两) 远志(去心) 人参(去芦。各二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后米饮调下。
苁蓉散 久服至老不忘。
肉苁蓉(酒浸) 续断(各二钱半) 远志(去心) 石菖蒲 白茯苓(去皮。各七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温酒调下。
《证治准绳·杂病》:健忘
黄帝曰∶人之善忘者,何气使然?岐伯曰∶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气虚,虚则荣卫留于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也。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火不及曰伏明,伏明之纪,其病昏惑悲忘。太阳司天,寒气下临,心气上从,善忘。太阳之复,甚则入心,善忘善悲。
人生气禀不同,得气之清,则心之知觉者明,得气之浊,则心之知觉者昏。心之明者,无有限量,虽千百世已往之事,一过目则终身记而不忘,岂得忘其目前者乎。心之昏者,精神既短,则目前不待于伤心,而不能追忆其事矣。刘河间谓水清明而火昏浊,故上善若水,下愚若火,此禀质使之然也。设禀质清浊混者,则不耐于事物之扰,扰则失其灵而健忘也。盖气与血,人之神也。经曰∶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静乃水之体,躁乃火之用。故性静则心存乎中,情动则心忘于外,动不已则忘亦不已,忘不已则存乎中者几希,存乎中者几希则语后便忘,不俟终日已。所以世人多忘者,役役扰扰,纷纭交错,当事于一生,其气血之阴者将竭,必禀质在中人以上,清明有所守,不为事物所乱者,百难一人也。由是言之,药固有安心养血之功,不若平其心,易其气,养其在己而已。若夫痰之健忘者,乃一时之病。然病忘之邪,非独痰也。凡是心有所寄,与诸火热伤乱其心者,皆得健忘。如《灵枢》谓盛怒伤志,志伤善忘。《内经》谓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善忘。夫如是,岂可不各从所由而为治耶。
思虑过度,病在心脾,宜归脾汤,有痰加竹沥。有因精神短少者,人参养荣汤、小定志丸、宁志膏。
有因痰迷心窍者,导痰汤下寿星丸,或加味茯苓汤。
上虚下盛,于补心药中加升举之剂。心火不降,肾水不升,神志不定,事多健忘,宜朱雀丸。《千金》孔子大圣枕中方,龟甲、龙骨、远志、菖蒲四味,等分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常令人大聪明。
治多忘方,菖蒲一分,茯苓、茯神、人参各五分,远志七分,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五日效。
《圣惠方》菖蒲、远志各一分,捣为细末。戊子日服方寸匕,开心不忘。《肘后方》治人心孔 塞,多忘喜误,丁酉日密自至市,买远志着巾角中,为末服之,勿令人知。本草∶商陆花主人心 塞,多忘喜误,取花阴干百日捣末,日暮水服方寸匕,卧思念所欲事,即于眼中自见。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