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桂
《本草经集注》:菌桂
味辛,温,无毒。主治百疾,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生交址、桂林山谷岩崖间。无骨,正圆如竹,生桂林山谷。立秋采。
交址属交州,桂林属广州,而《蜀都赋》云∶菌桂临崖。今世中不见正圆如竹者,惟嫩枝破卷成圆,犹依桂用,恐非真菌桂也。《仙经》乃有用菌桂,云三重者良,则判非今桂矣,必当别是一物,应更研访。(《新修》九三页,《大观》卷十二,《政和》二九○页)
《名医别录》:菌桂
无毒.生交趾、桂林山谷岩崖间.无骨,正圆如竹,立秋采.
《本经》原文∶菌桂,味辛,温.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
《千金翼方》:菌桂
味辛,温,无毒。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生交趾、桂林山谷岩崖间,无骨,正圆如竹,立秋采。
《神农本草经》:菌桂
味辛,温。
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生山谷。
《名医》曰:生交址桂林岩崖间,无骨,正圆如竹,立秋采。
案《楚词》云:杂申椒与菌桂兮;王逸云:桂皆香木;《列仙传》云:范蠡好服桂。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菌桂
味辛温。主百病,言百病用之得宜皆有益也。养精神,通达脏腑,益在内也。和颜色,调畅血脉,益在外也。为诸药先聘,通使。辛香四达,引药以通经络。久服,轻身不老,血脉通利之效。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血和则润泽也。
寒气之郁结不舒者,惟辛温可以散之。桂性温补阳,而香气最烈则不专于补,而又能驱逐阴人身有气中之阳,有血中之阳。气中之阳,走而不守;血中之阳,守而不走。凡药之气胜者,往往补气中之阳;质胜者,往往补血中之阳。如附子暖血,肉桂暖气,一定之理也。然气之阳胜则能动血,血之阳胜则能益气,又相因之理也。桂气分药也,而其验则见于血,其义不晓然乎。
《新修本草》:菌桂
味辛,温,无毒。主百疾,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生交趾、桂林山谷岩崖间。无骨,正圆如竹。立秋采。
交趾属交州,桂林属广州,而蜀都赋云∶菌桂临崖。今俗中不见正圆如竹者,唯嫩枝破卷成圆,犹依桂用,恐非真菌桂也。《仙经》乃有用菌桂,云三重者良,则判非今桂矣,必当别是一物,应更研访。
〔谨案〕菌者,竹名;古方用筒桂者是,故云三重者良。其筒桂亦有二、三重卷者,叶似柿叶,中三道文,肌理紧薄如竹,大枝小枝皮俱是菌桂。然大枝皮不能重卷,味极淡薄,不入药用,今惟出韶州。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菌桂
味辛,温,无毒。主百病,养精神,为诸药先聘通使。
《证类本草》:菌桂
味辛,温,无毒。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生交址、桂林山谷岩崖间,无骨,正圆如竹。立秋采。陶隐居云∶交址属交州,桂林属广州,而《蜀都赋》云∶菌桂临崖。俗中不见正圆如竹者,唯嫩枝破卷成圆,犹根据桂用,非真菌桂也。《仙经》乃有用菌桂,云三重者良,则明非今桂矣,必当别是一物,应更研访。唐本注云∶菌者,竹名。古方用筒桂者是,故云三重者良。其筒桂亦有二、三重卷者,叶似柿叶,中三道纹,肌理紧薄如竹。大枝、小枝皮俱是菌。然大枝皮不能重卷,味极淡薄,不入药用。今唯出韶州。目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叶似柿叶而尖狭光净,花白蕊黄,四月开,五月结实。树皮青黄,薄卷若筒,亦名筒桂。浓硬味薄者名板桂。又不入药用。三月、七月采皮,晒干。
图经文具桂条下。
列仙传范蠡好食桂,饮水讨药,人世世见之。又曰∶桂父,象林人,常服桂皮、叶,以龟脑和服之。韩终采药诗暗河之桂,实大如栗,得而食之,后天而老。别说云∶谨按诸家所说桂之异同,几不可用考。今交、广商人所贩,及医家见用,唯陈藏器一说最近。然筒浓实,气味重者,宜入治脏及下焦药;轻薄者,宜入治头目发散药。故《本经》以菌桂养精神,以牡桂利关节,仲景《伤寒论》发汗用桂枝,桂枝者枝条,非身干也。取真轻薄而能发散。今又有一种柳桂,及桂之嫩小枝条也。尤宜入治上焦药用也。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