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骨木
《本草纲目》:接骨木
「释名」续骨木、木蒴。
「气味」甘、苦、平、无毒。
「主治」
1、折上伤筋骨。用接骨木半两、乳香半钱,芍药、当归、芎,自然铜各一两,共研为末,化黄蜡四两,投药末搅匀,做成丸子,如芡子大。若只是伤损,以酒化服一丸即可;若碎折筋骨,则先用化药敷贴,然后内服。
2、产后血晕。用接骨木碎块一把,加水一升煮成半升,分次服下。
《本草蒙筌》:接骨木
味甘、苦,气平。有小毒。(《本经》云∶无毒。误也。)木高一二丈许,轻虚无心枝插土即生,近京多植。花叶并类陆英水芹,故又名木蒴 也。专续筋接骨,易起死回生。折伤频渍酒吞,风痒堪作汤浴。
任煮三次,功力一般。产后诸疾亦驱,女科方药中屡用。
叶主疟生捣汁饮,(大人七叶,小儿三叶。)惟得吐寒热竟除。根皮采收,亦堪煎服。痰疟胀利消。见效即停,切勿终剂。又种折伤木,多产资州山(属四川。)系藤绕大树引长,其叶如茴草圆浓。八九月内,采茎日干。主折伤筋骨殊功,散产伤血痢立效。酒水煮饮,并与前同。
《本草图经》:接骨木
接骨木(图缺),旧不着所出州土,今近京皆有之。木高一、二丈许,花叶都类陆英、水芹辈,故一名木蒴 。其木轻虚无心,斫枝插土便生,人家亦种之。叶主疟,研绞其汁饮之,得吐乃瘥。大人七叶,小儿三叶,不可过多也。又上有枳 条云∶其木径尺,木名白石,叶如桑柘,其子作房,似珊瑚,核在其端,人多食之,即《诗·小雅》所谓南山有枸是也。陆机云∶枸,枝枸也。木似白杨,所在山中皆有。枝枸不直,啖之甘美如饴,八、九月熟,谓之木蜜。
本从南方来,能败酒,若以为屋柱,则一屋之酒皆薄。
《本经逢原》:接骨木
一名续骨木,又名木蒴 ,俗名扦扦活
甘苦平无毒。
发明 此木专主折伤续筋骨,除风痹,龋齿,可作浴汤。根皮主痰饮水气痰疟,打伤瘀血,一切血不行,并煮汁服之,不可多服,以气腥伤伐胃气也。
《冯氏锦囊秘录》:接骨木
禀土气以生,故味甘、苦,气平,无毒。甘能入脾,养血,故主折伤筋骨,苦凉能除风热,故可作风痒,浴汤也。《千金方》治打伤瘀血,及产妇恶血,一切血不行,或行不止,并煮汁服,以味甘养血,续绝之中复有苦泄,下行之义耳。
接骨木,又名木蒴 ,专续筋接骨,易起死回生,折伤频渍酒吞;风痒堪作汤浴,任煮二次,功力一般,产后诸血疾亦驱,女科方药中屡用。叶主疟,惟得吐,寒热竟除,生捣汁饮,大人七叶,小儿三叶。根皮收采亦堪煎服,痰疟痰饮吐去,水胀水肿利消,见效即停,切勿终剂。又种折伤木,主折伤筋骨殊功,散产伤血痢立效。酒水煎饮,并与前同。
《千金翼方》:接骨木
味甘苦,平,无毒。主折伤,续筋骨,除风痒龋齿。可作浴汤。
《新修本草》:接骨木
味甘、苦,平,无毒。主折伤,续筋骨,除风痒龋齿。可为浴汤。
叶如陆英,花亦相似。但作树高一、二丈许,木轻虚无心。斫枝插便生,人家亦种之。
一名木蒴 ,所在皆有之。(新附)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接骨木
味甘苦,平,无毒。主折伤,续筋骨,除风痒,龋齿,可作浴汤。陈藏器云∶有小主痰饮,下水肿及痰疟。煮服之,当痢下及吐;不可多服。叶∶主疟。小儿服三叶,大服七叶,并生捣绞汁服,得吐为度。《产书》云∶治产后心闷,手脚烦热,气力欲绝,血晕连心,头硬及寒热不禁。
《证类本草》:接骨木
(接骨木_图缺)
味甘、苦,平,无毒。主折伤,续筋骨,除风痒,龋齿,可作浴汤。
唐本注云∶叶如陆英,花亦相似。但作树高一、二丈许,木轻虚无心。斫枝插便生,人家亦种之。一名木蒴 。所在皆有之。(唐本先附)臣禹锡等谨按陈藏器云∶接骨木,有小毒。
根皮主痰饮,下水肿及痰疟。煮服之,当痢下及吐,不可多服。叶主疟。小儿服三叶,大人服吐为度。《本经》云∶无毒误也。
图经曰∶接骨木,旧不着所出州土,今近京皆有之。木高一、二丈许。花、叶都类陆英、水芹辈,故一名木蒴 。其木轻虚无心。斫枝插土便生,人家亦种之。叶主疟,研绞其汁饮之,得吐乃瘥。大人七叶,小儿三叶,不可过多也。又上有枳 条云∶其木径尺,木名白石,叶如桑柘,其子作房似珊瑚,核在其端,人多食之。即《诗·小雅》所谓南山有枸是也。陆机云∶枸,枝枸也。木似白杨,所在山中皆有,枝枸不直,啖之甘美如饴。八、九月熟,谓之木蜜。本从南方来。能败酒。若以为屋柱,则一屋之酒皆薄。
产书云治产后心闷,手脚烦热,气力欲绝,血晕连心头硬,及寒热不禁。接骨木破之如算子一握,以水一升,煎取半升,分温两服。或小便数,恶血不止,服之即瘥。此木煮之三遍,其力一般。此是起死人方。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