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肠草
《本草纲目》:鸡肠草
「气味」微辛、苦、平、无毒。
「主治」
1、小便频数。用鸡肠草一斤,在豆豉嗔中煮过,和米煮粥。常吃。
2、小儿下痢。用鸡肠草捣汁一合,调蜜服,有效。
3、风热牙痛。用鸡肠草、旱莲草、细辛,等分为末。每天擦三次。此方名“祛痛散”。
4、头疮。用鸡肠草烧灰,和盐涂搽。
5、漆疮发痒。用鸡肠草捣烂涂搽。
《本草经集注》:鸡肠草
主治毒肿,止小便利。
人家园庭亦有此草,小儿取 汁,以捋蜘蛛网,至粘,可掇蝉。治蠼 溺也。(《大观》卷二十九,《政和》五二一页)
《名医别录》:鸡肠草
主治毒肿,止小便利.
《千金翼方》:鸡肠草
主毒肿,止小便利。
《医学入门》:鸡肠草
生田野下湿地。茎梗细而中空,有似鸡肠,断之有丝缕,故又名蘩蒌。味酸平,无毒。主破血及产后血块,炒热和童便饮之,恶血尽出。烧灰揩齿止宣露。水煎服止淋,止小便利。又积年恶疮毒肿不愈,捣汁敷之神效。
《新修本草》:鸡肠草
主毒肿,止小便利。
人家园庭亦有此草,小儿取挪汁,以捋蜘蛛网,至粘;可掇蝉,疗蠼 溺也。
〔谨案〕
此此条,宜除之。
《证类本草》:鸡肠草
主毒肿,止小便利。
陶隐居云∶人家园庭亦有此草,小儿取挪汁,以捋蜘蛛网至粘,可掇蝉,疗蠼 溺也。
唐本注云∶此草,即蘩蒌是也,剩出此条,宜除之。今按∶鸡肠草,亦在草部下品。唐注以为剩出一条。详此主疗相似,其一物乎?今移附蘩蒌之下。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鸡肠草,平,草,微寒。尔雅云∶KT ,KT KT 。释曰∶KT ,一名KT KT ,一名鸡肠性论云∶鸡肠草亦可单用,味苦。洗手足水烂,主遗尿,治蠼 尿疮,生挪敷三、四度疗一切疮及风丹遍身如枣大。痒痛者,捣封上,日五、六易之。亦可生食,煮作菜食,益人。去脂膏毒瓦斯。又,烧敷疳 。亦疗小儿赤白痢,可取汁一合,和蜜服之,甚良。
图经文具蘩蒌条下。
食疗∶温。作菜食之,益人。治一切恶疮,捣汁敷之,五月五日者验。肘后方∶治发背欲死。鸡肠草敷,良。食医心镜∶主小便利。以一斤于豉汁中煮,调和作羹食之,作粥亦得。
博物志所著作疮。以汁敷之效。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