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酒疸

小便不利,心中懊 而热,不能食,时时欲吐,面目黄,或发赤斑,由大醉当风入水所致。盖酒湿之毒,为风水所遏,不得宣发,则蒸郁为黄也。


茵陈蒿汤 治酒疸,心中懊 ,小便黄赤。


茵陈蒿 葛根 赤苓(各五钱) 升麻 秦艽 栝蒌根(各三钱) 山栀(五分)


水煎三钱,温服,日二,以瘥为度。


小麦饮


生小麦二合,水煎取汁顿服,未瘥再服。


大黄汤 治酒疸,懊 ,胫肿溲黄,面发赤斑。


大黄(炒,二两) 山栀 枳实 豉(炒,三合)


水煎四钱,温服,日二。加茵陈亦得。


葛根汤(《济生》)


干葛(二钱) 栀子(二钱) 枳实 豆豉(各一钱) 炙草(五分)


水煎温服无时。


论曰胃虚谷少,醉以入房。冒犯风邪。胃中热毒。随虚入里,小便黄赤。热毒内聚。心下懊痛,熏发肌肉。则身目发黄。或发赤斑。足胫浮肿。或下之早,则变为黑疸。令人心如病饥,大便黑瘀。皮肤不仁,治法概宜先去湿毒。后分小水,余随证治之。


治酒疸。心中懊痛。小便黄赤。茵陈汤方


茵陈蒿 赤茯苓(去黑皮) 葛根(锉各半两) 栀子仁(半分) 栝蒌根(三分) 秦艽(去苗土) 升麻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日三。


治酒疸。心懊痛。足胫满。小便黄。面发赤斑。或黄黑色。此由饮酒大醉。当风入水所致。黄 木兰散方


黄 (锉二两) 木兰皮(锉一两)


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食前热酒调下。日三。


治酒疸。身目俱黄。心中懊痛。艾叶汤方


生艾叶(一握无生者干者亦得) 麻黄去(根节二两) 大黄(锉炒一两半)


上三味。锉如麻豆大。每服四钱匕。以酒一盏半。入大豆半合。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


治酒疸。小便不利。或饮少溲多。如白泔色。凝水石散方


凝水石(烧令通赤) 白石脂 栝蒌根(各一两一分) 菟丝子(酒浸别捣炒干) 知母(焙) 桂(去粗


上六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煮大麦粥饮调下、日三。


治酒疸。小麦饮方


生小麦(二合)


上一味。以水一盏。研绞取汁。食后顿服。


治酒疸。腹满如水状。心中懊 。不能下食。时时欲吐。桔梗汤方


桔梗(锉炒) 百合 赤茯苓(去黑皮) 桑根白皮 枳壳(去瓤麸炒各一两半) 槟榔(五枚) 木通


上七味,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良久再服。


治酒疸,身面黄。心懊痛。小便黄赤不利。黄连丸方


黄连(去须) 黄柏(去粗皮) 黄芩(去黑心) 大黄(锉炒) 栀子仁 黄药子 郁金秦艽(去苗土) 贝母(去心) 甘草(炙锉) 款冬花 黄明胶(炙令燥) 白芥子(各半两)


上一十三味,捣罗为末。研粳米饭。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煎麦门冬汤下。


治酒疸,通身黄肿。木通散方


木通(锉) 甘草(炙锉) 木香 槟榔(锉) 麻黄(去根节) 秦艽(去苗土) 瞿麦穗 干姜(炮)


上八味等分。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白汤点服。空心食前日三。病甚者,用猪胆一枚,去汁一半。入巴豆一粒。薤白二寸,在胆内。以线系定。同青橘皮少许,水一盏半。煎熟去胆,取药汤调下一钱匕。


治酒疸,遍身发黄。追毒饮方


狗脊(去毛一两) 白芥子(一钱) 甘草(一分)


上三味,细锉。用酒一升。煎取半升,去滓分温二服。利下为度。


治酒疸,心下懊痛。身目发黄。乳香 砂丸方


乳香(研) 砂(研) 安息香(研各一分) 巴豆(三十粒去皮心膜醋煮研) 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


上五味,合研匀细。枣肉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食后临卧、温生姜米饮下。


治酒疸,心下懊痛。胫肿溲黄。面发赤斑。大黄汤方


大黄(锉炒二两) 枳实(去瓤麸炒) 栀子仁(各一两) 豉(炒三合)


上四味粗捣筛,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日三。


治酒疸,遍身黄。瓜蒂丸方


瓜蒂 大黄(锉炒) 荛花(炒各一两) 牛胆(一枚) 芫花(醋炒半两)


上五味捣罗四味为末,以清酒二升。渍一宿,煎至一升。去滓入牛胆汁。微火熬稠。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温熟水下,得吐利瘥。


心中懊 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


○夫病酒黄胆,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热,足下热,是其证。


○酒黄胆者,或无热,静言了了,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


○酒疸心中热,欲吐者,吐之愈。


○酒黄胆,心中懊 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


○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齑状,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金匮》)


《金匮》治酒疸,用或吐、或下之法,言虽错出,义实一贯。盖酒之积热入于膀胱,则气不化,小便不利。积于上焦,则心中热。积于下焦,则足下热。其无心中足下热者,则清言了了,而神不昏,但见腹满欲吐鼻燥三证,可知其膈上与腹中,阴阳交病,须分先后治之。当辨脉之浮沉,以定吐下之先后。脉浮,病在膈上,阳分居多,先吐上焦,而后治其中满。脉沉弦,病在腹中,阴分居多,先下其中满,而后治其上焦。若但心中热欲呕,则病全在上焦,吐之即愈。其酒热内结,心神昏乱而作懊 ,及痛楚者,则不可不下。但下法劫病,不可久用,久久下之,必脾肺之阳尽伤,不能统领其阴血,其血日趋于败而变黑耳。仲景于一酒疸,胪列先后次第,以尽其治,精详若此。


○酒疸之黑,与女劳疸之黑,殊不相同,女劳疸之黑,为肾气所发;酒疸之黑,乃营血腐败之色。营者水谷之精气,为湿热所瘀而不行,其光华之色转为晦黯,心胸嘈杂如啖蒜齑,其芳甘之味变为酸辣,乃至肌肤不仁,大便正黑,脉见浮弱,皆肺金治节之气不行而血瘀也。必复肺中清肃之气,乃可驱营中瘀浊之血,较女劳疸之难治,特一间耳。方书但用白术汤理脾气解酒热,抑何庸陋之甚耶!(喻嘉言)


疸证,惟黑疸最剧,良由酒后不禁酒湿流入髓脏所致,土败水湮之兆。始病形神未槁,尚有湿热可攻,为治疸之向导。若病久肌肤消烁,此真元告匮,不能回荣于竭泽也。(张路玉)


【酒疸之症】身目俱黄,心热足热,懊 时时欲吐,小便赤,腹满,鼻燥,胸中热痛,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状,大便黑,皮肤不仁,此皆酒疸之症。


【酒疸之因】其人以酒为事,或饥时浩饮,大醉当风、入水,兼以膏粱积热,互相蒸酿,则酒疸之症成矣。


【酒疸之脉】其脉浮弱,或见洪大,或见浮数,或见沉数。


【酒疸之治】心中热,欲呕者,吐之。或无热,神清腹满,欲吐,先吐之。脉沉者,酒疸,心懊 ,或热痛,《金匮》栀子大黄汤。今推展身发热口渴者,葛根汤治之。作呕,合平胃散。小便涩,加减五苓散。


《金匮》栀子大黄汤 治酒疸,心中懊 ,发热。


栀子 大黄 枳实 豆豉


推展干葛汤


干葛 山栀 豆豉 枳实 甘草


平胃散 见前。


加减五苓散


猪苓 泽泻 白茯苓 白术 茵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