颊
《证治准绳·杂病》:颊
( 也,俗呼颧骨)。属手足少阳三焦胆,手太阳小肠经之会,又属手少阴心经。
(《灵枢》曰∶心病者颧赤。乔岳曰∶心绝则虚阳上发,面赤如脂。○按∶如脂者,如女人以粉敷面,以丹敷颧也。夫白者肺之候,丹者心之候,《发明》谓之火克金,是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其病不治。故《脉诀》云∶面赤如妆,不久居也)。又属足少阴肾经。(《灵枢》曰∶肾病者,颧与颜黑)。
颊(面旁也)。属手足少阳三焦胆,手太阳小肠,足阳明胃经之会。(《素问》曰∶少阳之脉色荣颊前,热病也。注∶足少阳部在颊,色,赤色也;前,当根据《甲乙经》作筋。《灵枢》曰∶邪气中于颊,则下少阳。又曰∶少阳气至则啮颊。《素问》又曰∶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又曰∶上部地,两颊之动脉。注∶在鼻孔下两旁,近于巨 穴之分,动应于手足阳明脉气之所行也。巨 直两目瞳子)。又属足厥阴肝经。(《素问》曰∶肝病气逆则颊肿)。其在小儿面部。左颊属足厥阴肝经。(《素问》曰∶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右颊属手太阴肺经。(《素问》曰∶肺热病者,右颊先赤)。颊侧(蕃也)。属足少阳胆,阳明胃经之会。颐(本作臣 中也)。属足阳明胃经。(《素问》曰∶阳明虚则寒栗鼓颔,终则口耳动作。注∶口耳动作,谓目 而鼓颔也)。又属足少阴肾经。(《素问》曰∶肾热病者颐先赤)。侠颐属足阳明胃经。(《素问》曰∶病上冲喉者,治其渐,渐者上侠颐也。注∶阳明之脉渐上颐而环唇,故名侠颐为渐,即大迎穴也,在曲颔下一寸三分,骨陷中动脉)。《内经》取治面颊肿痛有三法∶其一,取手阳明。经云∶ 痛,刺足阳明曲周动脉见血,立已。不已,按人迎于经,立已。又云∶厥胸满面肿,唇漯漯然,暴言难,甚则不能言,取足阳明。又云∶厥头痛,面若肿起而烦心,取之足阳明、太阴,为烦心也。又云∶ 痛,刺手阳明与 之盛脉出血是也。其二,取手太阳。经云∶手太阳之脉,是动则颔肿不可以顾。所生病者,目黄颊痛。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也。其三,取手足少阳。经云∶三焦手少阳之脉,所生病者,颊痛。又云∶胆足少阳之脉,所生病者,颔肿。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也。又云∶肝气逆则头痛,耳聋,颊痛,取血者。盖取足少阳之血也。丹溪治朱奶,两腮热肿,膈壅之病也。用干葛、桔梗一钱半,升麻一钱,苏叶一钱半,甘草炙七分,薄荷一钱,姜一片,水煎服。东垣云∶咽痛颔肿,脉洪大面赤者,羌活胜湿汤,加黄芩、桔梗、甘草各半钱治之。如耳鸣目黄,颊颔肿,颈、肩、 、肘、臂外后廉痛,面赤,脉洪大者,以羌活、防风、甘草、本通其经血,加黄芩、黄连消其肿,以人参、黄 益其元气,而泻其火邪。两腮肿,以细辛、草乌等分为末,入蚌粉,以猪脂调敷肿处。或用醋调赤小豆末,敷之亦妙。口含白梅,置腮边良久,肿退出涎,患消矣。消时肿必先向下。 腮用柏叶、车前草、柏子仁杵碎,热敷患处。或用鸡子清调赤小豆末。(详见疡科)。平江陈氏,因惊惧后,常用手指甲拄掐两颊,遂两颊破损,心中懊不安,脉数而实,诸药不愈,用《活幼口议》牛黄清心凉膈丸,数服如失。《三因方》,凡伸欠颊车蹉,但开不能合,以酒饮之,令大醉,睡中吹皂角末,搐其鼻,嚏透即自止。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