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折
《续名医类案》:寒折
徐仲光治一痘,五日,形色少神,腹胀喘急,肠鸣肢冷。或拟内伤者,或拟陷伏者,殊不知内伤者按必痛,陷伏者必烦闷。今便利安宁而虚鸣者,乃阴阳二气不和,伤冷之症,或服凉药也。经曰∶中虚不足,则腹满肠鸣。以理中汤加木香、陈皮、官桂等,疏逐冷气,诸症悉平。又以补中益气汤,调理而愈。
一痘因春夏久雨,为寒湿之气所侵,不能起者,五苓散加苍术、防风,多服之佳,或平胃快斑汤。
松江黄绮云,疗徐氏儿痘,儿幼,遇冬月,痘不起,炽炭围炉,抱儿火边,以酒浆挹火,火气熏儿,痘立起发。(《广笔记》。)
费建中治朱氏子痘,稠密干红,或以色滞,便用清火兼升发,累日不起。见其鼻流清涕,身凉且静,时在春初,寒风凛凛,此热毒轻而感寒重,毒火为外邪所闭也。以温肌透毒散、陈皮、枳壳、荆芥,连二剂,身渐暖,顿起发。次日,鼻塞眼封,而痘发煌,身渐热,清解治毒,调理收功。
一儿痘稠密不松,眉愁,腹痛不寐,毒盛也。苍白干滞,涕吐稠粘,头温足冷,邪闭也。急疏风攻毒,四朝,体渐热,痘渐起,色渐红活。但筋脉时惕,以活血驱毒而愈。
一儿痘三日,目红鼻塞,喷涕甚浓,气粗热壮,痘甚稀,色滞干红,无甚内症,以荆芥穗、葛根、前胡、黄芩、牛蒡、木通、丹皮、蝉蜕、青皮、赤芍,三剂,起发沛然,六日肥绽,顺叙收功。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