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喉痛

疹毒热甚上攻喉,肿痛难堪实可忧,表邪元参升麻用,里热凉膈消毒求。


【注】疹毒热盛,上攻咽喉,轻则肿痛,甚则汤水难下,最为可虑,表邪郁遏,疹毒不能发舒于外,致咽喉作痛者,元参升麻汤主之;里热壅盛,或疹已发于外,而咽喉作痛,以凉膈消毒饮主之。


元参升麻汤


荆芥 防风 升麻 牛蒡子(炒、研) 元参 生甘草


水煎服。


【方歌】表郁疹毒喉肿痛,急服元参升麻汤,荆芥防风升麻蒡,元参甘草水煎尝。


凉膈消毒饮


荆芥穗 防风 连翘(去心) 薄荷叶 黄芩 生栀子 生甘草 牛蒡子(炒、研) 芒硝 大黄(生)


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里热喉痛苦难当,凉膈消毒饮最良,荆防翘薄芩栀草,牛蒡芒硝生大黄。



疹毒热盛.上攻咽喉.轻则肿痛.甚则汤水难下.最为可虑.表邪郁遏.疹毒不能发舒于外.致咽喉作痛者.元参升麻汤主之.里热壅盛.或疹已发于外.而咽喉作痛.以凉膈消毒饮主之.


元参升麻汤 治表郁喉痛


荆芥 防风 升麻 粘子 元参 甘草


凉膈消毒饮


荆芥 防风 连翘 薄荷 黄芩 栀子(生) 甘草 粘子 芒硝 大黄(生)


加灯心


喉以纳气而通于天,咽以纳食而通于地,会厌 乎其上以司开 ,惟其为心肺肝肾呼吸之门,饮食声音吐纳之道,关系死生,为害速矣。经云∶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其证喉痹为总名,而风温喉痛为多,亦宜内外兼治。


分阴阳,(二百遍。)推三关,(一百遍。)退六腑,(一百遍。)掐心经,(五十遍。)掐总经,(五十遍。)清天河水,(五十遍。)水底捞明月,(五十遍。)泻肾水,(五十遍。)二龙戏珠,(三十六遍。)运斗肘。(五十遍。)凡推用葱姜水。


按∶程钟龄外科十法,喉肿不刺血,喉风不吐痰,喉痈不放脓,喉蛾不针破,皆非法也。凡使刀针,切勿伤蒂丁,以及舌根等处。尤氏以喉痹属痰,喉风属火,总因火郁热毒,致生乳蛾等证。治宜去风豁痰,解热开郁,其证自痊。初病寒热者,须疏散,迨二便秘结,系有实火者,以下夺之法主之。不可骤用寒凉,以痰实结胸,遇寒不运,渐至喘塞不治也。其气急闭塞欲死者,亟用吹法、吐法、针法。其吹也,硼砂胆矾末,或皂角末少许吹鼻,喷嚏即开;其吐也,捣皂角浸水,以水灌入即吐,或新汲水磨雄黄灌入亦吐,或鸡鹅翎蘸桐油一、二滴,入百沸水,以箸敲水,即用鸡鹅翎入喉探吐;其针也,用三棱针于喉肿处刺血出。若口噤针不能入,如手足冷,以水温之。刺少商穴,左右皆刺二分,出血,口即开,喉即宽。或针照海、然谷四穴,使血出如珠,皆可求愈也。若刺少商穴,血出散而不收者为无治。近时有烂喉痧者,最为险恶之证。初起憎寒壮热,咽痛渴烦,宜辛凉清散。若骤服寒凉,外邪益闭,内火益焰,咽痛愈剧,溃腐日甚矣。至丹痧透发,已无恶寒等证,则宜寒凉泄热,不宜杂进辛散,煽动风火,致增肿腐,必致滴水下咽,痛如刀割,此证由感风火湿热而发,治法因风热者,主清透。以普济消毒去升柴主之。因湿热者主清渗,痰火凝集者主消降,邪达则痧透,痧透则烂止。所虑者,毒瓦斯深伏,郁不能发,为闷痧之证。邗上患此者甚多。一由疫毒内陷,一由庸医误治。用柴葛升麻,一切辛温风燥之品,升提热毒,入于咽喉,市医坐蹈是弊,俾病者即归冥路。噫,此误治也。医者不自知,病家不能知,而病而死者或有知,死者能甘心哉?余有《痧喉正义》续出问世,海内诸君子,有以匡正之,则幸甚矣。(惕厉子)


雷公真君曰∶凡人有咽喉忽肿作痛,生双蛾者,饮食不能下,五日不食即死矣。但此症实火易治,而虚火难医,实火世人已有妙方,如用山豆根,芩、连、半夏、柴胡、甘草、桔梗、天花粉治之立消。惟虚火乃肾火不藏于命门,浮游于咽喉之间,其症亦如实火,惟夜重于日,清晨反觉少轻;若实火清晨反重,夜间反轻。实火,口燥舌干而开裂;虚火,口不甚渴,舌滑而不裂也。以此辨症,断不差错。此种虚痛,若亦以治实火之法治之。是人已下井,而又益之石也。故不特不可用寒凉,并不可用发散。盖虚火必须补也,然徒补肾水,虽水能制火。可以少差,而火势太盛,未易制伏,又宜于水中补火,则引火归源而火势顿除,有消亡于顷刻矣。方用引火汤,熟地一两;元参一两。白芥子三钱,山茱萸四钱,北五味二钱,山药四钱,茯苓五钱,肉桂二钱,水煎服。一剂而痰声静,痛顿除、肿亦尽消,二剂全愈。盖熟地、山茱萸、五味之类,纯是补肾水圣药,茯苓、山药又益精而利水,助肉桂之下行,元参以消在上之浮火,白芥子以消壅塞之痰,上焦既宽,而下焦又得肉桂之热,则龙雷之火有不归根于命门者乎。一剂便生,真有鬼神莫测之机,又胜于八味地黄汤也。倘喉肿闭塞,勺水不能下,虽有此神方,将安施乎。我更有法,用附子一个,破故纸五钱。各研末,调如糊作膏,布摊如膏药,大如茶钟。贴脚心中央,以火烘之一时辰,喉即宽而开一线路,可以服药矣,又不可不知此妙法也。


疹毒热甚上攻喉,肿痛难堪实可忧,表邪元参升麻用,裹热凉膈消毒求。


[注]


疹毒热盛,上攻咽喉轻则肿痛,甚则汤水难下,最为可虑,表邪郁遏,疹毒不能发舒于外,致咽喉作痛者,元参升麻汤主之,里热壅盛,或疹已发于外,而咽喉作痛,以凉膈消毒饮主之(元参升麻汤)荆芥防风升麻牛蒡子炒研元参生甘草水煎服。


(方歌)


表郁疹毒喉肿痛,急服元参升麻汤,荆芥防风升麻蒡,元参甘草水煎尝。


(凉膈消毒饮)荆芥穗防风连翘去心薄荷叶黄芩生栀子生甘草牛蒡子炒研芒硝大黄生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


里热喉痛昔难当,凉膈消毒饮最良,荆防翘薄芩栀草,牛蒡芒硝生大黄。


疹毒热甚上攻喉,肿痛难堪实可扰,表邪元参升麻用,里热凉膈消毒求。


注∶疹毒热盛上攻咽喉,轻则肿痛,甚则汤水难下,最为可虑。表邪郁遏,疹毒不能发舒于外,致咽喉作痛者,元参升麻汤主之。里热壅盛,或疹已发于外而咽喉作痛者,以凉膈消毒饮主之。


元参升麻汤


荆芥穗 防风 升麻 牛蒡子(炒研) 元参 生甘草


水煎服。


方歌∶表郁疹毒喉肿痛,急服元参升麻汤,荆芥防风升麻蒡,元参甘草水煎尝。


凉膈消毒饮


荆芥穗 防风 连翘(去心) 薄荷叶 黄芩 生栀子 生甘草 牛蒡子(炒研) 芒硝 生大黄


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里热喉痛苦难当,凉膈消毒饮最良,荆防翘薄芩栀草,牛蒡芒硝生大黄。


小儿喉痛,与大人同,可照本书时病篇喉症法治之。小儿喉痛,须留心检查乃知。如不会说话,看其咽乳时,必挤眼难过也。留心脉象,沉细多热,微虚中虚。如喉痛而脉沉不细,恶寒,呕吐,身体觉胀,四肢觉麻,是为痧闭,应速刮痧。喉旁耳下,后颈窝下两旁,扇子骨中间,背脊骨两旁两肩,用小瓷羹匙边抹桐油或菜油,刮出红点喉痛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