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寒泻

此症必腹痛而喜手按摩,口不渴而舌滑,喜热饮而不喜冷水也,方用散寒止泻汤。


人参 白朮( 各壹钱) 茯苓( 贰钱) 肉桂 干姜( 各贰分) 甘草( 壹分) 砂仁( 壹粒) 神曲( 伍分)


水煎服。


(一名 溏)


溏者,水粪并趋大肠也。夫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脾气衰弱,不能分布,则津液糟粕并趋一窍而下。《金匮》所谓脾气衰则 溏也。又寒气在下,亦令人水粪杂下,而色多青黑,所谓大肠有寒则 溏也。


罗谦甫云∶ 溏者,大便如水,其中有少结粪是也。


补本丸


苍术 川椒(去目,炒,名一两)


末之,醋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温水下。一法∶恶痢久不效者弥佳,小儿丸如米大。


桂枝汤 治太阳经伤动传太阴,下利为 溏。大肠不能禁固,卒然而又下,中有硬物,欲起而下,欲了而又不了。小便多清,此寒也,宜温之。春夏桂枝汤,秋冬白术散。


川桂枝 白芍药 白术(各半两) 炙草(二钱)


每服半两,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


白术散


白术 白芍药(各三钱) 干姜(炮,半两) 炙草(二钱)


上为细末,如前服之。甚则除去干姜,加附子三钱,谓辛能发散也。


附子温中汤 治寒泻腹痛,或水谷不化。


附子(泡) 干姜(炮,各一钱半)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白芍 炙草(各一钱) 浓朴 豆蔻 陈皮


上作一帖,水煎空心服。


寒泻者,因寒而致泻也,不比飧泄洞泄,皆属春伤于风之伏气。伏气之泻,前二篇已详晰矣,所有寒、火、暑、湿、痰、食等泻,虽不因乎伏气,然又不可不详。盖寒泻致病之原,良由感受乎寒,寒气内袭于脾,脾胃受寒则阳虚,虚则不司运用,清阳之气,不主上升,反下陷而为便泻。故所下澄沏清冷,俨如鸭粪,腹中绵痛,小便清白,脉来缓怠近迟,此宜暖培卑监法去西潞、益智,加木香、楂炭治之。书又云∶寒泻即 泻,以其泻出如鸭 之粪也。又谓∶鸭溏者,湿兼寒也。若有湿证所着,宜佐化湿之药,随其证而加减可也。


【寒泻之症】恶寒身痛,不发热,口不渴,小便清白,腹中疼痛,泄泻水谷,此寒邪直中三阴经之寒泻症也。若恶寒身痛,身反发热,口反渴,此寒伤三阳经之热泻症也。


【寒泻之因】真阳素虚,偶值时令之寒,直中三阴之经,则身不发热,口不发渴,小便利,腹中疼痛,而中寒下利之症作矣。若肠胃有热,外寒束于皮毛,内热不得发泄,则寒变


【寒泻之脉】右关沉迟,寒中太阴。左尺沉迟,寒中少阴;左关沉迟,寒中厥阴。若身热脉浮紧,寒伤太阳也。身热脉浮弦,寒伤少阳也。身热脉长,右寸关独大,寒伤阳明也。


【寒泻之治】三阴寒泻,理中汤、四逆汤、真武汤主之。寒伤三阳热泻,应解表,太阳,羌活汤;阳明,葛根汤;少阳,小柴胡汤。应清热者,葛根黄芩黄连汤、黄芩汤主之。


理中汤 见前。


四逆汤 见前。


真武汤


生姜 白术 附子 白芍药 白茯苓


羌活汤


羌活 防风 川芎 黄芩 苍术 白芷


葛根汤


葛根 桂枝 芍药 甘草 麻黄


有汗去麻黄。无汗面赤,加白芷。寒热加柴胡。里热加黄芩。身痛加羌活。


小柴胡汤


柴胡 黄芩 陈皮 人参 半夏 甘草


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 黄芩 黄连 甘草


黄芩汤


黄芩 大枣 甘草 白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