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吐哕逆
《保婴撮要》:寒吐哕逆
钱仲阳曰∶寒吐者,由乳母当风取凉,或风寒客于乳房,其症面目胀,额汗出,脉沉迟微,寒气停于胃,故胃不纳而吐出也。哕逆者,由胃气虚甚,过服克伐,使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以致气不宣通而作也。风寒在胃者,用理中丸,次服酿乳法。若呕吐清涎夹乳,小便清利,用大安丸。若因乳母食浓味,用东垣清胃散。若乳母饮醇酒,用葛花解醒汤;饮烧酒,服冷米醋三五杯。乳母食生冷而致者,用五味异功散。乳母停食者,母服大安丸,子服异功散。乳母劳役者,子母俱服补中益气汤。乳母怒动肝火者,用加味逍遥散。乳母郁怒伤脾者,用归脾汤,仍参热吐霍乱治之。
治验一小儿因停食腹痛,服疏导之药而愈。后复停食,又用前药,寒热不食,腹胀后重,大便频而少,此脾气复伤而下陷也,先用异功散加升麻数剂,后重渐愈,再用当归痊愈。后因乳母恚怒,致见寒热发搐作呕,用六君、柴胡、山栀,以治其母,兼灌其儿并愈。
一小儿因乳母感冒风寒发热,儿患呕吐,身发赤晕,用东垣人参安胃散而愈;又切牙发搐,呕吐酸腐,待其吐止自安。
一小儿时吐乳食,诊其母有郁怒之症,用加味归脾汤、加味逍遥散治之而愈。
一小儿七岁,身羸兼吐,少食发热面黄,余谓脾脏受伤,用六君、煨姜二剂,而饮食进,去姜,又数剂而愈。
一小儿吐乳,大便臭秽,目睛缓视,因乳母交感后饮乳所致,用六君、木香、藿香,治之而安。
一小儿吐乳不食,手足搐搦,痰涎上涌,手足指冷,额黑唇青,此肾水胜心火也,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炮姜,顿愈;去姜,又数服而愈。
一小儿不时干呕,不乳腹膨,此脾胃虚而将成疳也,用四味肥儿丸以治疳,四君子汤以健中而痊。后伤食,吐泻完谷,行气困惫,四肢微搐,余曰且勿药,次日吐止,但搐而泻青黄,此脾土虚而肝木胜也,用六君、钩藤钩而痊。
酿乳法 治婴儿有胎热症,令乳母服之,不可遽用冷药,恐损脾胃。若加呕吐,必成大患。
泽泻(二两五钱) 猪苓(去黑皮) 赤茯苓 天花粉(各一两半) 生地黄(二两) 山茵陈(去梗) 甘草(各一两)
上每服五钱,水煎,食后捏去旧乳服。
茯苓半夏汤 治呕秽,心下坚痞,膈间有水,痰眩惊悸。
半夏(五钱) 白茯苓(二两)
上每服三钱,姜水煎服。
二陈汤 治痰饮,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因食冷物,胃气不和。
半夏 橘红(各五钱) 白茯苓(三钱) 甘草(炙,一钱五分)
上每服二三钱,乌梅一个,姜枣水煎服。
四味肥儿丸 治呕吐不食,腹胀成疳,或作泻不止,或食积脾疳,目生云翳,口舌生疮,牙龈腐烂,发热瘦怯,遍身生疮。又治小便澄白,腹大青筋,一切疳症。
黄连 芜荑 神曲 麦芽(炒。各等分)
上为末,水糊丸,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空心白滚汤送下。
东垣人参安胃散 治服峻剂,脾胃虚损,或成慢惊,泄泻呕吐,肠胃有热,以致前症。(方见脾脏)
东垣清胃散(方见内钓)
理中丸(方见咳嗽)
葛花解醒汤(方见热吐)
大安丸(即保和丸加白术)
保和丸
补中益气汤(三方见虚羸)
加味逍遥散
加味归脾丸
清胃散
六君子汤
异功散
四君子汤(六方见内钓)
八珍汤(方见寒热)
人参养胃汤(方见疟症)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