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寒痛

小儿因中气虚弱,复为风冷所乘,则脾经受寒,故不时腹痛。现证尿白,爪甲白,面多青,喜饮热,或腹满下痢,古法主理中汤(方见不乳)。若四肢厥冷,则加附子。


〔真按〕小儿因气弱受寒而腹痛,用参尚须斟酌,必先去寒止痛,再为调补气分,尤臻稳妥。方用北干姜一钱,煨木香八分,广陈皮钱半,炙甘草五分,姜炒浓朴八分,引用生姜一片,俟痛止,再以五味异功散加干姜为引,调补其脾。


寒痛中虚脾受寒,尿爪俱白面青看,喜热腹满或下利,理中肢厥加附煎。


[注]


寒痛者,多因小儿中气虚弱,复为风冷所乘,则脾经受寒,故不时腹痛,现证尿白爪甲白,面多青,喜饮热,或腹满下利,宜理中汤温之,若四肢厥冷,兼属少阴,则加附子。


(理中汤)方见不乳。


寒痛中虚脾受寒,尿爪俱白面青看,喜热腹满或下利,理中肢厥加附煎。


【注】寒痛者,多因小儿中气虚弱,复为风冷所乘,则脾经受寒,故不时腹痛。现证尿白,爪甲白,面多青,喜饮热,或腹满下利。宜理中汤温之。若四肢厥冷,兼属少阴,则加附子。


理中汤(方见不乳)


茅先生歌云∶面青面白犹自可,黑色如青瓜一同,此是腹心生冷痛,须将温药里头攻。钱氏云∶胃虚冷,面 白色,腹痛不思食当补,益脾益黄散主之。若不下利者,调中丸主之。(益黄散治下利而痛也,调中丸治不利而痛也)


曾氏脏寒痛,议附胎寒论后。益黄散(脾)


调中丸


白术 人参 甘草(炒各半两) 干姜(炮,四钱)


上为细末,蜜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五丸,食前、温水下。(海藏云∶仲景理中例也)


当归散 凡小儿夜啼者,脏寒而腹痛,面青手冷,不吐乳是也,宜此方服之效。


当归(去芦头)白芍药 人参(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桔梗 陈皮(各一钱)


上 咀。煎五分,时时少服,愈。


七气汤 治七气所伤,痰涎结聚,心腹亦痛,不能饮食。


半夏(制焙,五两) 人参 辣桂(去皮。各一两) 甘草(半两)


上锉细。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姜五片,枣一枚煎,食前服。


《指迷》七气汤 治七情相干,阴阳不升降,气道壅滞,攻冲作疼。


青皮 陈皮 桔梗 蓬术 辣桂 益智仁(各一两) 香附子(一两半) 甘草 加半夏(制。各七钱半)


上锉细。每服三钱,水一盏,姜四片,枣一枚,煎至七分,不拘时服。


〔张涣〕宽中汤 治心腹疼痛,不可忍者。


高良姜 木香(各半两) 丁香 青橘皮(炒黄) 桔梗 甘草(炙。各一分)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半钱,温酒调下。


蓬莪术丹


蓬莪术(炮制,乘热锉碎) 当归(洗,焙干。各一两) 木香 人参(去芦头) 桂心(各半两) 黑牵牛(炒,微黄,一分)


上件捣,罗为末,细白面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生姜汤下,量儿大小加减。


温胃丹 治腹痛啼哭不止。


人参(去芦头) 白术(炮。各一两) 五味子 当归(洗,焙干) 高良姜(各半两) 木香(一两)


上件,捣为细末,白面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


橘香散


青橘皮(炒) 吴茱萸 木香 当归(洗,焙干。各一两) 干姜(炮) 丁香(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末。每服一钱,水八分一盏,入生姜二片,煎五分,去滓放温热服,食前。


〔曾氏〕 香汤 利脾胃,进饮食,理腹痛,散邪气。


香(炒) 良姜(锉碎,用东壁土炒。各一两半) 苍术(米泔水、浸一宿,去粗皮,滤干,锉片,炒至微黄色,二两) 甘草(炙,一两)


上,锉焙为末。每服一钱,烧盐汤空心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