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肿翻出
《儿科萃精》:肛肿翻出
小儿积热太盛,以致肛门作肿,大便艰难,努力翻出,肛脱不收,古法主外用蟠龙散消其肿〔如干地蟠龙(略用土焙)一两,风化朴硝二钱,以上 研为细末,仍和匀,肛门湿润者干涂,干燥者以湿油调涂〕。先用荆芥、生葱、煎汤洗浴,轻予拭干,然后敷药。
内服皂刺大黄汤(方见便血)。
〔真按〕小儿肛肿翻出,但用生鳖头( 灰)一个,五倍子( 末)三分,枯白矾三分,共研极细掺之,则肛自收。
附例:
小儿肛漏泻虫,因真阴未充,阳独升降,肌肉苍赤,巅窍如蒙,当与壮水制火,兼以化虫。方用生六味各二钱,加苦楝子白皮八分,煎服。
小儿梦中遗尿,但以生甘草头一个,煎浓汤常饮之有效。
小儿水痘有似正痘,外候面红唇赤,眼水如光,咳嗽喷嚏,涕唾稠粘,出时形如小豆,明如水泡,皮薄痂结,中心圆晕,易出易压,温之则痂难落,而成烂疮。切忌姜椒辣物,并沐浴冷水,犯之则姜疥水肿。方用飞滑石钱半,地骨皮五分,生甘草五分,金银花一钱,赤芍药一钱,荆芥穗五分,引用小麦十四粒。
小儿最多疮疡,方用金银花一钱,生甘草五分,赤芍药一钱,净连翘一钱,细木通五分,引用灯芯十茎。
小儿黄水疮,方用 石膏、 龙骨、片松香、枯白矾各等分,共研细末,以鸡蛋黄熬油,和前药敷上。
小儿白秃癞疮,方用百草霜一两,雄黄一两,胆矾六钱,轻粉一钱,榆皮三钱,用锻石窑内烧红流结土渣四两,共为细末,猪胆汁调匀,俟剃头后搽之极效。
小儿疥疮,但用苦参一两,煎汤,滴入猪胆汁,乘热遍身沐浴,内亦以苦参一钱煎服,但苦参不宜常服,每日洗一次,亦可痊愈。
小儿瘰 ,由肝胆二经风热血燥而成,结若贯珠,多生于耳之前后,及头项下至缺盆,及胸腋之侧。初起如豆粒,渐如桃李,按之则动而微痛,宜速治不能久延,方用直僵蚕二两,水洗三次,晒干炒枯,另用晚米二两,炒热并研末,细米糊为丸,以夏枯草煎汤送下,量儿大小与之。
小儿汤火伤,方用生大黄末研极细,再用猪板油熬汁候冷,成冻如膏,和大黄末搽之即愈。急则以香油菜油先搽亦可。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