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形
《医学入门》:观形
图(图缺)
察儿气色,
肝青,心赤,脾黄,肺白,肾黑。凡病面无黄色不治。春白、夏黑、秋赤、冬黄者逆。
先分部位∶左颊青龙属肝,应春,青为有余。
右颊白虎属肺。
应秋,白为不足。
天庭(额)高而离阳(应夏,色红心热)心火,
红主大热,青乃肝风。印堂青者人惊,红白者水火惊,红者痰热,印堂连准头红者,三焦积热∶印堂至山根红者,心小肠热,小便赤涩;山根至鼻柱红者,心胃热,大小便涩。
地阁(颏)低而坎阴(应夏,色白肾虚)肾水。
承浆色青,食时惊,或烦躁夜啼;黄多吐逆;红者肾中气病;两颐赤者肺热。
鼻在面中,
应四季,准头红黄者,无恙。
脾应唇际。
红主渴。蛔虫咬心头者,唇必反。人中候小肠,喜深长,恶平满。黑者,泻痢死。凡五岳赤者皆热,淡白者皆虚。陈氏五脏惊积冷热诗曰∶肝惊起发际,肝积在食仓,肝冷唇青白,肝热正眉当;心惊在印堂,心积额角荒,心冷太阳位,心热面颊装;脾惊正发际,脾积唇应黄,脾冷眉中岳,脾热穴太阳;肺惊发际赤,肺积发际当,肺冷人中见,肺热面颐傍;肾惊耳前穴,肾积眼胞相,肾冷额色紫,肾热赤食仓。
红气见而热痰壅盛,
印堂属心。红色热痰,青黑惊痰,黄青风痰。
青色露而惊风怔悸。如煤之黑为痛,中恶逆传;似桔之黄食伤(右太阴,文、武台皆青,)脾虚吐利(亦有热者)。
白乃疳痨,
为寒,肺气不利。
紫为热炽。
变黑者死。
青遮口角难医,
惊狂。
黑掩太阳不治。
左太阳青,惊轻;红色,伤寒鼻塞,变蒸壮热∶黑青乳积。右太阳青,惊重;红色,风抽眼目;黑者,死。
红至太阴者,内外有热;连文台者,热极;连武台者,渐生变证。
年寿赤光(平者寿,陷者夭,)多生脓血;山根青黑,频见灾危。
必死。黑色,痢疾;赤黑色,吐泻困倦;黄色,霍乱∶红色,夜啼;紫色,伤饮食。
朱雀贯于双瞳,火入水乡;
朦 ,热毒;黑睛黄者,伤寒危证。
青蛇绕于四白,肝乘肺部。
青为肝风,黄乃食积。
泻痢而带阳须防,咳嗽而拖蓝可忌。疼痛方殷,面青而唇口撮;惊风欲发,面赤而目窜视。火(红)光焰焰,外感风寒;金(黄)气浮浮,中藏积滞。乍黄乍白,疳积连绵;又赤又青,风邪螈 。
气乏囟门成坑,
红色惊热夜啼,红肿惊风痰热。前囟虚软,母气血弱;后囟不坚,父精不实,
血衰头毛作穗。
发黄焦槁者,腑热。肉折皮枯者,死。
肝气眼生眵泪,脾冷涎流滞颐。
正口红色为平,干燥脾热,白主失血,青黄惊积,青黑者死。
面目虚浮,定腹胀而上喘;眉毛频蹙,必腹痛而多啼。
久病两眉红者,夜啼;紫色,风热;赤红者,死。皱者痢疾。
风气二池如黄土,则为不宜;风池红,有风痰将欲发搐;气池红,伤风有热入里。
左右两颊似青黛,则为客忤。
黄色痰实,红主惊风,赤者伤寒。
风门黑主疝,而青为惊(红主吐泻);方广光滑吉,而昏黯凶。
中庭、天庭、司空、印堂、额角、方广,皆命门部位,青黑惊风恶候,亦忌损陷。
手如数物兮,肝风将发;
将手抱头者死。
面若涂朱兮,心火似炙。坐卧爱暖,风寒之入;伸缩就冷,烦热之攻。肚大脚小,脾欲困而成疳;目瞪口张,势似危而必毙。噫!五体以头为尊,一面惟神可恃。
小儿诸病,但见两眼无睛光,黑睛无转运,目睫无锋芒,如鱼、猫眼状,或两眼闭,而黑睛朦昧者死;或外若昏团,而神藏于内不脱者生。黑珠满轮,睛明者少病。眼白多,睛珠或黄、或小者,禀弱多病。目证内赤者,心热;淡红者,心虚热;青者,肝热;浅淡者,肝虚;黄者,脾热;无睛光者,肾虚,白而混者肺热。
况乎声有轻重之不同,
声轻者,气也,弱也。重浊者,痛也,风也。高喊者,热欲狂也,声急者神惊,声塞者痰,声战者寒,声噎者气不顺。喘者气促,喷嚏者伤风。惊哭声沉不响者重;声浊沉静者疳积。如生来不大啼哭,声啾 者夭。
啼有干湿之顿异。
直声往来而无泪者是痛,连声不绝而多泪者是惊。慈煎声烦躁者难愈,躁促声音者感寒。
病之初作,必先呵欠;肝所主也。面赤者风热,面青者惊风,面黄者脾虚;多睡者内热,心神不安者气热,声瓮者伤风。
火之大发,忽然惊叫。
乃火动气虚必死。夜半发者,多有口疮,宜即看之。
藜藿不同于膏粱,韦勃自殊于绮绢。虽由外以识中,勿刻舟而求剑。
相儿寿夭歌∶身软阳痿头四破,脐小脐高肉不就;发稀色脆短声啼,遍体青筋俱不寿;尻肿膑骨若不成,能踞能行能立死;脐深色老性尊持,方是人家长命子。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