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阴茎
《本草经集注》:狐阴茎
味甘,有毒。主治女子绝产,阴痒,小儿阴颓卵肿。五脏及肠∶味苦,微寒,有毒。主治蛊毒寒热,小儿惊痫。雄狐屎,烧之辟恶,在木石上者是。
江东无狐,皆出北方及益州间,形似狸而黄,亦善能为魅也。(《新修》二二二页,《大观》卷十八,《政和》三九一页)
《本草蒙筌》:狐阴茎
味甘,气微寒。有毒。江南虽生,京洛尤盛。形类黄狗,尾大鼻尖。心多疑,渡河冰辄听;口善媚,礼北斗而灵。能为妖魅迷人,由古淫妇所化。其名阿紫,至今自称。猎犬追寻,亦能捕获。医方所用,雄者为佳。刮取阴茎,烘研酒下。主妇人绝产阴痒,治小儿卵肿阴 。肉无毒瓦斯温,任煮炙日食。愈疮疥,补虚羸,却惊痫,驱蛊毒。去五脏积冷邪气,除精神恍惚乱言。胆主暴亡,温水微研灌入;肝治风疾,烧灰以酒调吞。
五脏及肠疗蛊毒,兼疗牛疫;头尾并粪辟邪恶,且辟春瘟。腑下皮毛,(纯白色。)作冬裘轻柔难得;(狐白裘即此,非一狐可能。)口中涎液,合媚药合接易成。(以小口罐盛肉,置狐所常经处,狐见肉欲啖,爪不能入,徘徊不舍,涎皆入罐中,故得取为媚药。)又种名狸,是亦狐类。但狐口锐尾大,其狸口方身文。此种甚多,须知选择。如猫斑者劣,似虎斑者优。入方剂取骨,炙研水调;治诸疰毒瓦斯,在皮刺痛。去游风恶毒,止心气走疼。同雄麝(雄黄、麝香。)丸,治痔效。头骨治鲠,为散下咽。肌肉疗诸疰亦宜,阴茎通月水诚验。屎主寒热瘟疟,收宜五月端阳。
《本经逢原》:狐阴茎
甘平有小毒。
发明 狐属阴类,故其茎主女子绝产,阴中痒,小儿阴 卵肿,以狐阴善缩入腹也。
《冯氏锦囊秘录》:狐阴茎
狐阴茎主妇人绝产阴痒,小儿卵肿阴 。
《名医别录》:狐阴茎
味甘,有毒.主治女子绝产,阴痒,小儿阴颓卵肿;五脏及肠,味苦,微寒,有毒蛊毒寒热,小儿惊痫.雄狐屎,烧之辟恶.在木石上者是.
《千金翼方》:狐阴茎
味甘,有毒。主女子绝产,阴痒,小儿阴 卵肿。
五脏及肠
味苦,微寒,有毒。主蛊毒寒热,小儿惊痫。
《新修本草》:狐阴茎
味甘,有毒。主女子绝产,阴痒,小儿阴颓卵肿;五脏及肠,味苦,微寒,有毒,主蛊毒寒热,小儿惊痫;雄狐屎,烧之辟恶,在木石上者是。
江东无狐,皆出北方及益州间,形似狸而黄,亦善能为魅也。
〔谨案〕狐肉及肠,作食之,主疥疮久不瘥者。肠,主牛疫,烧灰和水灌之,乃胜獭。狐鼻尖似小狗,唯尾大,全不似狸。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狐阴茎
味甘,有毒。主女子绝产阴痒、小儿阴颓卵肿。五脏及肠∶味苦,微寒,有毒。主蛊毒寒热,小儿惊痫。孟诜云∶补虚,又主五脏邪气,患蛊毒寒热。宜多服之。日华子云∶暖,无毒。补虚劳,治恶疮疥,随脏而补。头尾灰∶治牛疫。以水饮之。
《证类本草》:狐阴茎
(狐阴茎_图缺)
味甘,有毒。主女子绝产,阴痒,小儿阴颓卵肿。
五脏及肠 味苦,微寒,有毒。主蛊毒寒热,小儿惊痫。
雄狐屎 烧之辟恶。在木、石上者是。
陶隐居云∶江东无狐,皆出北方∶及益州间。形似狸而黄,亦善能为魅。唐本注云∶狐肉及肠,作 食之,主疥疮久不瘥者。肠主牛疫。烧灰和水灌之乃胜獭。鼻尖似小狗,唯大尾,全不似狸。臣禹锡等谨按阴 通用药云∶狐阴茎,微寒。孟诜云∶狐补虚,煮炙食之。又主暖,无毒。补虚劳,治恶疮疥,随脏而补。头、尾灰治牛疫,以水饮。心、肝生服治狐魅。雄狐尾烧辟恶。
图经曰∶狐,旧不着所出州郡。陶隐居注云∶江东无狐,皆出北方∶及益州。今江南亦时有,京、洛尤多。形似黄狗,鼻尖尾大,北土作脍生食之,甚暖。去风,补虚劳,阴茎及五脏皆入药。肝烧灰以治风,今人作狐肝散用之。胆主暴亡。《续传信方》云∶腊月收雄狐胆,若常须预备,救人移时,即治无及矣。雄狐屎烧之辟恶。在木、石上者是也。崔元亮《海上方》治五种心痛云∶肝心痛,则颜色苍苍如死用野狐粪二升烧灰,姜黄三两,捣研为末。空腹酒下方寸匕,日再服,甚效狐之类KT (音湍),似犬而矮,尖喙,黑足,褐色,与獾、貉三种,而大抵相类。头、足小别。郭璞注《尔雅》云∶KT一名獾,乃是一物,然方∶书说其形差别也。KT 肉主虚劳,行风气,利脏腑,杀虫。
膏主上气咳逆。脂主尸疰。
胞主吐蛊毒。獾肉主小儿疳瘦,啖之杀蛔虫。貉肉主元脏虚劣及女子虚惫,方∶书亦稀用之。
唐本余雄狐粪烧之去瘟疫病。狐鼻尖似狗而黄长,唯尾大,善为魅。雄狐粪在竹木间石上尖头坚者是也。食疗肉,温,有小毒。主疮疥,补虚损及女子阴痒绝产,小儿溃卵肿,煮炙任食之,良。五脏邪气,服之便瘥。空心服之佳。肠肚,微寒。患疮疥久不瘥,作羹 食之。小儿惊痫及大人见鬼,亦作羹 食之,良。其狐魅状候,或叉手有礼见人,或于静处独语,或裸形见人,或祗揖无度,或多语,成紧合口,叉手坐,礼度过,常尿屎乱放,此之谓也。如马疫亦同,灌鼻中便瘥。头,烧,辟邪。圣惠方∶治恶刺。用狐唇杵,和盐封之。千金方∶恶刺。取狐屎灰,腊月膏和封孔上。又方∶治一切恶痿中冷息肉。用正月狐粪,不限多少,干末,食前新汲水下一钱匕。食医心镜治惊痫,神情恍惚,语言错谬,歌笑无度,兼五脏积冷,蛊毒寒热。狐肉一片及五脏,治如食法,豉汁中煮,五味和作羹,或作粥,炙食并得。京中以羊骨汁、鲫鱼替豉汁。
衍义曰∶狐,今用肝治风,皮兼毛用为裘者,是也。此兽多疑,极审听,人智出之,以多疑审听而捕取,捕者多用KT。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