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
- 《本草备要》:荷叶
- 《本草从新》:荷叶
- 《本草分经》:荷叶
- 《本草分经》:荷叶
- 《本草撮要》:荷叶
- 《本草求真》:荷叶
- 《本经逢原》:荷叶
- 《得配本草》:荷叶
- 《顾松园医镜》:荷叶
- 《药笼小品》:荷叶
- 《药性切用》:荷叶
《本草备要》:荷叶
轻宣,升阳,散瘀
苦平。其色青,其形仰,其中空,其象震(震仰盂),感少阳甲胆之气。烧饭合药,裨助脾,胃而升发阳气(洁古枳术丸,用荷叶烧饭为丸),痘疮倒 者,用此发之(僵蚕等分为末,胡荽汤下。闻人规曰∶胜于人牙、龙脑)。能散瘀血,留好血。治吐、衄、崩、淋,损伤产瘀(熬香末服),一切血证,洗肾囊风(东垣曰∶雷头风症,头面疙瘩肿痛,憎寒恶热,状如伤寒,病在三阳,不可过用寒药重剂,诛罚无过,处清震汤治之。荷叶一枚,升麻、苍术各五钱,煎服。郑奠一曰∶荷叶研末,酒服三钱,治遗精极验)。
《本草从新》:荷叶
轻宣、升阳散瘀.
苦平.其色青.其形仰.其中空.其象震.(震仰盂.)感少阳甲胆之气.烧饭合药.裨助脾胃.而升发阳气.(洁古枳术丸、用荷叶烧饭为丸.)痘疮倒 者.用此发之.(僵蚕等分为末、胡荽汤下.)能散瘀血.留好血.治吐衄崩淋.损伤产瘀.一切血证.洗肾囊风.(郑奠一曰∶荷叶研末、酒服三钱、治遗精极验、东垣曰∶雷头风证、头面疙瘩肿痛、憎寒壮热、状如伤寒、病在三阳、不可过用寒药重剂、诛伐无过、处清震汤治之、荷叶一枚、升麻苍术各五钱、煎.)升散消耗.虚者禁之.
《本草分经》:荷叶
苦平,裨助脾胃而升发阳气,能散瘀血留好血。
《本草分经》:荷叶
见脾和。
《本草撮要》:荷叶
味苦平.入足太阴阳明经.功专升少阳生气.得升麻、苍术治雷头风.得僵蚕、胡荽治痘疮倒陷.独用叶炙灰酒服治遗精.虚者禁用.紫背荷叶主治同上.而功益捷.
《本草求真》:荷叶
(水果)升阳散瘀
荷叶(专入胆)。其味虽苦。其气虽平。然生水土之下。污秽之中。挺然独立。实有长养生发之气。故昔人谓其色青。主属木。其形仰。主上行。其中空。主上发。其象震。主入胆。为东方胆木必用之药。故洁古枳术丸方。用荷叶烧饭为丸。取其以为升发脾胃之气。(杲曰。素问云。履端于始。序则不愆。荷叶生于水土之下。污秽之中。挺然独立。其色青。其形仰。其中空。象震卦之体。食药感此气之化。胃气何由不升乎?用此为引。可谓远识合道矣!
更以烧饭和药。与白术协力滋养。补令胃浓。不致内伤。其利广矣。)东垣清震汤用此以治头面风痛等症。取其以为升发风寒之具。(清震汤用荷叶一枚。升麻苍术各五钱。煎服。)闻人规用此以治痘疮风寒外袭。变黑倒靥。取其以为温肌散邪之自。(闻人规论云。痘疮已出。复为风寒外袭。则窍闭血凝。其点不长。或变黑色。此为倒靥。必身体四肢微厥。但温肌散邪。则热气复行而斑自出也。宜紫贝荷叶散治之。盖荷叶能升发阳气。散瘀血。留好血。僵蚕能解结滞之气故也。此药易得。而活人甚众。胜于人牙龙脑也。)证治要诀用此一味烧灰单服。以治阳水浮肿。取其温以行水之意。至入脾胃。须用其蒂。谓之荷鼻。取其味浓独胜他处。但服荷叶过多。令人瘦劣。非可常用。试观丹士缩银。用荷叶同 。而银质顿轻。于此可知其概矣。
《本经逢原》:荷叶
苦涩平,无毒。
发明 荷叶得清震之气,故洁古枳术丸方用荷叶,烧饭为丸。东垣治雷头风证,头面肿痛,疙瘩,憎寒发热,状如伤寒证在三阳不可过用寒药,清震汤治之。用荷叶、升麻、苍术煎服。又痘疮为风寒外袭而变黑倒靥。闻人规用荷叶合僵蚕解结滞之气而痘自起。又烧灰单服可消阳水浮肿。入健脾药,但用其蒂,谓之荷鼻,取其味浓胜于他处也。戴元礼云,服荷叶令人瘦劣,非可常服。观丹士缩银法用荷叶同锻,则银质顿轻,其性之消烁无有甚于此者。
《得配本草》:荷叶
畏桐油。伏白银、硫黄。
苦,平。生发元气,(足少阳甲胆之气,与手少阳三焦元气,同为生发之气。)裨助脾胃。消水谷,发痘疮,涩精浊,除水肿,散瘀血,留好血,下胞衣,治吐衄及崩淋损伤,产后一切血症。得升麻、苍术,治雷头风证。得白僵蚕,治痘疮倒 。得 本,治脚膝浮肿。得童便,治产后心痛。得蚌粉,保伤寒胎孕。(卷荷更好。
蜜调服,并涂腹上。)配红花、姜黄,童便调服,治伤寒产后血运。配蒲黄,止吐衄崩中。活血,生用。止血,炒焦用。
荷叶蒂
一名荷鼻
苦,平。除恶血,留新血,初产者必需。研烧,治下痢。(赤痢沙糖调,白痢白蜜调。)烧研末,糯米泔调服,安胎。
《顾松园医镜》:荷叶
〔芳平,连蒂用。〕裨助脾胃,升发阳气,〔故张洁古积术丸方中,用荷叶烧饭为丸。〕治雷头风而颇效,〔头面疙瘩肿痛,或闻雷声,取其有震仰孟之象,类从之义也。〕疗诸血症亦多功。〔以其能祛恶血,留好血也。〕〕
《药笼小品》:荷叶
色青而仰,象震。
开发阳气,凡肝经病,用此引经甚妙。
《药性切用》:荷叶
味苦性平,色青形仰,中空象震;禀少阳甲胆之气,能升胃中清气。煨饭,助脾胃消炒黑,崩漏下血。荷叶蒂∶守中和胃。荷叶边∶醒阳气以四达。荷叶梗∶开郁结以通淋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