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
- 《本草备要》:荠
- 《本草便读》:荠
- 《本草乘雅半偈》:荠
- 《本草经集注》:荠
- 《本草求真》:荠
- 《本草图经》:荠
- 《本草衍义》:荠
- 《得配本草》:荠
- 《滇南本草》:荠
- 《名医别录》:荠
- 《千金翼方》:荠
- 《医学入门》:荠
- 《食疗本草》:荠
- 《食疗本草》:荠
- 《吴普本草》:荠
- 《新修本草》:荠
- 《新修本草》:荠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荠
- 《证类本草》:荠
- 《证类本草》:荠
《本草备要》:荠
补,和中,解毒
寒利肺,甘解毒(能解百药及蛇虫毒,在诸药中,毒皆自解)。和中止嗽,治消渴强中(渴症下消,茎长兴盛,不交精出,名强中。消渴之后,发为痈疽),痈肿疔毒。
似人参而体虚无心,似桔梗而味甘不苦(奸贾多用以乱人参。时珍曰∶荠 即甜桔梗)。
《本草便读》:荠
荠 (图缺)
甘能解毒.清金除消渴之邪.寒可退阳.入肾治强中之火.(荠 即甜桔梗.甘寒入肺.专解金石草木药毒蛊毒.以及疮毒疔肿沙虱禽兽诸毒.皆可服之.大清肺火.是其所长.至所治强中消渴等疾.亦清其源而流自洁耳.又其所以成消渴强中者.或恣意服饵金石燥毒等物.助阳肆欲.以致内火自焚.为害不浅.荠 能解之.)
《本草乘雅半偈》:荠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主冷气泄痢。生食,除胸中酸水。 碎,傅蚁 。(藏器)
【核】曰∶水苏,即紫苏。一名卢苏,处处有之。喜生水旁,春二月皆以子种,或子着地间,次年自发。茎方叶圆,叶端有尖,边作锯齿,肥地者,叶面背俱色紫,瘠地者,仅背紫面青。七八月开花红紫色,成穗作房,结实如芥子,臭香色褐,碎之绞液作油,甚甘美也。
若叶面背色白者,即荏子,子不甚香,而叶转辛。若叶面背青白者,即荠 ,叶上有毛而气臭,五月采叶,七月采茎,九月采实,各取得气之全。今市肆茎叶,多霜后采取,此已 之本,气味俱失,不宜用也。别录另立苏,及白苏两条;苏即水苏,白苏即荏子,又有鱼苏、鸡苏二种。鱼苏,即荏子同类,一名 苏,状似茵陈,叶大而香。吴人用煮鱼食,因名鱼苏。
鸡苏,一名回回苏,茎叶俱紫,叶边锯齿极细密,叶面交纽若剪绒状,宛似鸡冠,因名鸡苏。王祯云∶即水苏之异形,故主疗诸疾亦相同也。
先人云∶诸苏同一种类,但有家莳野生,及色香气味之殊。故主治功力,似异而同也。
皆宜于水,质都柔润,虽色香气味,稍分浓薄,而辛温芳烈则一,当以本经水苏为正。顾苏之有荏有荠,若术之有苍有白,何须另立门户。
【 】曰∶此以功用诠名,水取坎刚,以荡活泼之体。苏则震 ,以舒阳和之用。更详色香气味,体性生成,致新推陈之宣剂轻剂也。故主气下者,可使之宣发,气上者,可使之宣摄,并可开发上焦,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故谷亦杀,毒亦去,臭恶亦辟,神明可通,轻身耐老矣。别录用治吐血,衄血,及血崩,此气不宣发宣摄,以气如橐龠,血如茎则偏于宣通,子则兼而有之,而性稍缓。别录又出荏子,藏器又出荠 。荏即水苏之色白者,易于入肺,以肺之经气,起于中焦,上隔属肺,乃能布气四达故也。荠即水苏之色青者,易于入肝,以肝之经气,终于中焦,中焦食气,乃能散精于肝故也。如泄痢酸水,正食气不得散精于肝,致气冷痿厥,遂成五饮,变生种种形证耳。
(水苏独为中焦主,故可宣扬,复可宣摄;荏子独为上焦主,为经气之始;荠 独为下焦主,为经气之终。而三苏之扬摄,又莫不繇中焦,次第以为分属者。然水苏枢之属,荏子开之属,荠 阖之属矣。)
《本草经集注》:荠
味甘,寒,无毒。主治解百药毒。
根茎都似人参,而叶小异,根味甜绝,能杀毒。以其与毒药共处,而毒皆自然歇,不正入?
《本草求真》:荠
(山草)和中止嗽消渴
荠 (专入肺脾)。即甜桔梗。似人参而体虚无心。似桔梗而味甘不苦。按据诸书有因味甘。载能和中止嗽消渴。然力专主。以毒性急迫。甘以和之故也。观葛洪肘后方云。一药而解众毒者。惟荠 汁浓饮一升。或煮嚼之。亦可作散服。此药在诸药中。毒皆自解也。又张朝野佥载云。名医言虎中药箭。食清泥而解。野猪中药箭。 荠 而食。物犹知。何况于人乎?观此洵为之最。且更能治强中精出。消渴之后。发为痈疽之症。(千金有荠丸。猪肾荠 汤方。)亦以取其清热之功。无他义耳。(荠 丸。用荠 大豆茯神磁石栝蒌根熟地黄地骨皮玄参石斛鹿茸各一两。人参沉香各半两。为末。以猪肚洗净煮烂。杵和为丸。空心盐汤下。猪肾荠 汤。用猪肾一具。荠 石膏各三两。人参茯苓磁石知母葛根黄芩栝蒌根甘草各二两。黑大豆一升。水一斗半。先煮猪肾大豆。取汁一斗。去滓。下药再煮三升。分三服。后人名为石子荠 汤。)但市肆多取此苗以乱人参。(又有取此作为党参者。其性即属荠 。)不可不察。
《本草图经》:荠
荠 (图缺),旧不载所出州土,今川蜀、江浙皆有之。春生,苗茎都似人参,而叶小异,根似桔梗根,但无心为异。润州尤多,人家收以为果菜,或作脯啖。味甚甘美。二月、八月采根,曝干。古方解五石毒,多生服荠 汁,良。又短剧方,疗蛊,取荠 根捣末,以饮服方寸匕,立瘥。
《本草衍义》:荠
今陕州采为脯,别有法,甚甘美,兼可寄远。古人以谓荠 似人参者是。此解药毒甚验。
《得配本草》:荠
一名甜桔梗,一名杏参。
甘,寒。入手太阴经。解上焦热邪,利肺气,解百药毒。治咳嗽、消渴、强中,疮毒疔肿。
《滇南本草》:荠
荠 ,气味辛、甘,性寒。寒利肺,甘解毒。利中止嗽,消渴强中,并治疔痈疮毒。
──模板卷十
杏叶沙参,又名荠 。根茎似人参,叶不同,又似桔梗,但无心,与沙参异种。味甘,性微寒。入心、肺二经。利中气,治干咳,解百药毒。中蛊毒,用杏叶沙参煨水。红糖引服解。
──于本卷下
《名医别录》:荠
味甘,温,无毒.主利肝气,和中.其实,主明目,目痛.
《千金翼方》:荠
味甘,寒,无毒。主解百药毒。
《医学入门》:荠
荠味甘温能和中,疏利五脏尤凉肝,子治目痛青盲翳,根叶烧灰痢疾安。
荠,齐也,好也。《诗》云∶其甘如荠。叶作菹羹,味佳。无毒。和中,利五脏及肝气。凡患气及服丹石人食之动痼疾。又与面同食令人背闷,子,亦呼为菥 子。味甘,平。主目痛青盲翳膜,解热毒,补五脏不足。
四月八日收之良。根叶烧灰为末,蜜汤下,治赤白痢极效。
根汁点暴赤眼痛。煮荠法∶取荠一二升许,净洗,入淘了米三合,冷水三升,生姜二指大,生油一蚬壳,不用盐醋,又不须搅动,俟羹熟取食,能引血归肝明目,治疮,与夜读服熊胆之意同。此幽人山居之禄,不可忽也。
《食疗本草》:荠
丹石发动,取根食之尤良。〔证〕
《食疗本草》:荠
(一)补五脏不足。叶∶动气。〔心〕
(二)荠子∶入治眼方中用。不与面同食。令人背闷。服丹石人不可食。〔嘉〕
《吴普本草》:荠
按∶此药参见本书桔梗条,《别录》载此药。
《新修本草》:荠
味甘,寒,无毒。主解百药毒。
根茎都似人参,而叶小异,根味甜绝,能杀毒。以其与毒药共处,而毒皆自然歇,不正入方家用也。
《新修本草》:荠
味甘,温,无毒。主利肝气,和中。其实,主明目,目痛。
荠类又多,此是人可食者,生叶作菹、羹亦佳。《诗》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又疑荼是菜类矣。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荠
味甘,寒。主解百药毒。日华子云∶治蛇虫咬,热病温疾, 毒箭。杀∶蛊毒。《图》∶古方解五石毒。又∶《短剧方》治蛊,取荠 根捣末,以饮服方寸匕,立瘥。《食疗》云∶丹石发动,取根食之,良。出∶川蜀、江浙。
《证类本草》:荠
(荠 _图缺)
味甘,寒。主解百药毒。
陶隐居云∶根、茎都似人参,而叶小异,根味甜绝,能杀毒。以其与毒药共处,而毒皆自然歇,不正入方家用也。今按别本注云∶根似桔梗,以无心为异,无毒。二月、八月采根,曝干。臣禹锡等谨按尔雅云∶ , 。释曰∶ ,一名 。郭云∶荠 也。日华子云∶荠,杀蛊毒,治蛇虫咬,热狂温疾, 毒箭。
图经曰∶荠 ,旧不载所出州土,今川蜀、江浙皆有之。春生苗茎,都似人参,而叶小异,根似桔梗根,但无心为异。润州尤多,人家收以为果菜或作脯啖,味甚甘美。二月、八月采根曝干。古方解五石毒,多生服荠 汁,良。又《短剧方》疗蛊。取荠 根捣末,以饮服方寸匕,立瘥。
食疗云∶丹石发动,取根食之尤良。千金翼封疔肿。取生荠 根汁一合,去滓敷,不过三.食医心镜荠 ,主利肺气,和中,明目,止痛。蒸切作羹粥食之,齑菹亦得。金匮玉函方∶钩吻叶与芹叶相似,误食之杀人。荠 八两,水六升,煮取三升,为两服解之。朝野佥载野猪中毒药箭,多食此物出。别说云今多以蒸压褊乱人参。但味淡尔。
衍义曰∶荠 ,今陕州采为脯,别有法,甚甘美,兼可寄远。古人以谓荠 似人参者是此。
《证类本草》:荠
味甘,温,无毒。主利肝气,和中。其实,主明目,目痛。
陶隐居云∶荠类又多,此是今人可食者,叶作菹羹亦佳。《诗》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是也。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荠子,味甘,平。患气人食之,动冷疾,主青盲病不见物,补五脏不足。其根、叶烧灰,能治赤白痢,极效。孟诜云∶荠子,入治眼方∶中用。不与面同不可食。陈士良云∶实,亦呼菥 子。主壅,去风毒邪气,明目,去视物鲜明。四月八日收实,良。其花捋去席下辟虫。日华子云∶荠菜,利五脏。根,疗目疼。
圣惠方∶治暴赤眼,疼能碜涩。荠菜根汁点目中。
三种陈藏器余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