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释名」菜、鱼腥草。


「气味」(叶)辛、微温、有小毒。


「主治」


1、背疮热肿。用蕺菜捣汁涂,留孔以泄热毒。


2、痔疮肿痛。用鱼腥草一把,煎汤熏洗。洗后,以鱼腥草包敷患处。


3、疔疮作痛。用鱼腥草捣烂敷上。初敷一段时间,会感觉疼痛,须忍住,不可去药。痛后一、二日即愈。


4、小儿脱肛。先以朴硝水洗过患处,然后把鱼腥草捣如泥,放芭蕉叶上,令病孩坐药,脱肛自入。


5、虫牙痛。用鱼腥草、花椒、菜子油等分,捣匀,加泥少许,和成小丸,如豆大。左牙痛,塞左耳,右牙痛,塞右耳;左右牙都痛时,不能同时塞两耳,须轮流换塞,否则有损听觉。


6、蛇虫咬伤。用鱼腥草、皱面草、槐树叶、草决明,一起捣烂敷涂。


蕺,俗名鱼腥草。生于下湿之地,得阴中之阳,故其昧辛气温,入手太阴经,能治痰热壅肺,发为肺痈,吐脓血之要药,然肺主气,辛温能散气,故多食,令人气喘也。


肺与大肠为表里,大肠湿热盛,则为痔疮,用此煎汤熏洗,仍以渣敷患处。则湿热之气散而自愈也。故又为痔疮必用之药。


味辛,微温.主治 溺疮,多食令人气喘.


味辛,微温。主蠼 溺疮,多食令人气喘。



味辛,微温。主蠼 溺疮,多食令人气喘。


俗传言食蕺不利人脚,恐由闭气故也。今小儿食之,便觉脚痛。


〔谨案〕此物,叶似荞麦,肥地亦能蔓生,茎紫赤色,多生湿地、山谷阴处。山南江左人,好生食之,关中谓之菹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