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
- 《本草纲目》:酱
- 《本草从新》:酱
- 《本草分经》:酱
- 《本草撮要》:酱
- 《本草蒙筌》:酱
- 《本草图经》:酱
- 《本草衍义》:酱
- 《冯氏锦囊秘录》:酱
- 《海药本草》:酱
- 《雷公炮炙论》:酱
- 《名医别录》:酱
- 《千金翼方》:酱
- 《千金翼方》:酱
- 《医学入门》:酱
- 《食疗本草》:酱
- 《新修本草》:酱
- 《新修本草》:酱
- 《饮膳正要》:酱
- 《饮食须知》:酱
- 《证类本草》:酱
《本草纲目》:酱
「气味」咸、冷利、无毒。
「主治」
1、汤火伤。用酱涂。
2、中砒毒。用酱调水服。
3、妊娠下血。有酱二升,去汁,取豆,炒过,研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4、妊娠尿血。用豆酱一大碗,熬干,加生地黄二两,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5、疬疡。用酱清调石硫磺细末,每日涂搽。
《本草从新》:酱
解毒.
咸冷利.杀百药及热汤火毒.并一切鱼肉菜蔬蕈毒.入药当用豆酱.陈久弥佳.(轻粉毒、陈酱化水漱.)
《本草分经》:酱
咸冷利,解药食汤火诸毒,宜用豆酱。
《本草撮要》:酱
味咸冷利.入手足太阴阳明少阴经.功专杀百药及热汤火毒.并一切鱼肉菜蔬蕈毒.入药当用豆酱.陈者佳.
《本草蒙筌》:酱
味咸、酸,气冷利。无毒。所造弗一,其用亦殊。鱼肉造者,呼为醢,充庖厨妙;豆面造者,名曰酱,入药剂灵。勿取新鲜,惟尚陈久。杀诸虫蛇蝎蜂毒立效,解百药菜蔬菌毒殊功。疥癣略涂,瘙痒如劫。圣人谓∶不得其医不食。意欲五味调和,五脏悦受,斯亦安乐之一端也。榆仁酱味甚辛,食下通便,除心腹恶气。芜荑酱气略臭,食多落发,发小儿无辜。
《本草图经》:酱
(音矩)酱(图缺),生巴蜀,今夔川岭南皆有之。昔汉武使唐蒙晓谕南越。
南越食蒙以 酱,蒙问所从来,答曰∶西北 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武帝感之,于是开 、越 也。刘渊林注《蜀都赋》云∶ 酱缘木而生。其子如桑椹,熟时正青,长二、三寸。以蜜藏而食之,辛香、温,调五脏。今云蔓生,叶似王瓜而浓大,实皮黑肉白,其苗为浮留藤,取叶合槟榔食之,辛而香也。两说不同小异。然则渊林所云∶乃蜀种,如此今说是海南所传耳。今惟贵荜拨而不尚 酱,故鲜有用者。
《本草衍义》:酱
圣人以谓不得即不食,意欲五味和,五脏悦而受之,此亦安乐之一端。
《冯氏锦囊秘录》:酱
酱惟豆酱陈久者入药,其味咸酸令利,故除热止烦满,及瘵汤火伤毒,并杀其一切鱼肉菜蔬蕈毒。
酱系痘面 者,入药,惟尚陈久杀诸虫,蛇蝎蜂毒解百药,疏菜蕈毒,疥癣略涂,瘙痒即劫。
《海药本草》:酱
谨按《广州记》云∶出波斯国,其实状若桑椹,紫褐色者为上,黑者是老不堪。黔中亦有,形状相似,滋味一般。主咳逆上气,心腹虫痛,胃弱虚泻,霍乱吐逆,解酒食味。
近多黑色,少见褐色者也。(《大观》卷九页32,《政和》页229,《纲目》页815)
《雷公炮炙论》:酱
雷公云∶凡使,采得后,以刀刮上粗皮,便捣,用生姜自然汁拌之,蒸一日了,出,日干。
每修事五两,用生姜汁五两,蒸干为度。
《名医别录》:酱
味咸,酸,冷利.主除热,止烦满,杀百药、热汤及火毒.
《千金翼方》:酱
味辛,温,无毒。主下气温中,破痰积。生巴蜀。
《千金翼方》:酱
味咸酸,冷利。主除热,止烦满。杀百药,热汤及火毒。
《医学入门》:酱
酱味咸酸虽冷利,将和五脏有名义,除热止烦解药伤,火烧蜂虿痛掣指。
酱,将也。将和五味,以安五脏,故圣人不得不食。以豆作陈久者良。无毒。除热止烦满,杀百药、汤火灼毒,及一切蛇虫、蜂虿、鱼肉、蔬菌毒发,小儿无辜。又有肉酱、鱼酱,皆呼为酰,不入药用。榆仁酱亦辛美,杀诸虫,利大小便,心腹恶气,不宜多食。芜荑酱,功力强于榆酱,多食落发,孕妇合雀食,令儿面黑。
《食疗本草》:酱
(一)主火毒,杀百药。发小儿无辜。〔证〕
(二)小麦酱∶不如豆。〔证〕
(三)又,榆仁酱∶亦辛美,杀诸虫,利大小便,心腹恶气。不宜多食。〔证〕
(四)又,芜荑酱∶功力强于榆仁酱。多食落发。〔证〕
(五)獐、雉、兔、及鳢鱼酱,皆不可多食。为陈久故也。〔证〕
《新修本草》:酱
味辛,温,无毒。主下气温中,破痰积。生巴蜀。
《蜀都赋》所谓流味于番禺者。蔓生,叶似王瓜而浓大,味辛香,实似桑椹,皮黑肉白。
西或谓二种。交州、爱州人云 酱,人家多种,蔓生,子长大,谓苗为浮留藤,取叶合槟榔食之,辛而香也。又有荜拔,丛生,子细,味辛烈于 酱,此当信也。(新附)
《新修本草》:酱
味咸、酸,冷利。主除热,止烦满,杀百药热汤及火毒。
酱多以豆作,纯麦者少。今此当是豆者,亦以久久者弥好。又有肉酱、鱼酱,皆呼为醢,不〔谨案〕又有榆人酱,亦辛美,利大小便。芫荑酱大美,杀三虫、虽有少臭气,
《饮膳正要》:酱
味咸酸,冷,无毒。除热止烦,杀百药、热汤火毒,杀一切鱼、肉、菜蔬毒,豆酱主治胜面酱。陈久者尤良。
《饮食须知》:酱
味咸甘,性冷。杀鱼肉菜蕈百药毒,多食助湿发疮,发小儿无辜生痰动气。妊妇合雀肉食,令儿面黑。同葵藿食,能堕胎。麦酱同鲤鱼及鱼 食,生口疮。
患肿胀五疸咳嗽者,勿食豆酱乃佳。患疮疖者食之,令瘢黑。服甘遂者忌之。
《证类本草》:酱
味咸、酸,冷利。主除热,止烦满,杀百药,热汤及火毒。
陶隐居云∶酱多以豆作,纯麦者少。今此当是豆者,亦以久久者弥好又有肉酱、鱼酱、皆呼为醢,不入药用。唐本注云∶又有榆仁酱,亦辛美,利大小便。芜荑酱大美,杀三虫,虽有少臭,谨按日华子云∶酱,无毒。杀一切鱼、肉、菜蔬、蕈毒。并治蛇、虫食疗∶主火毒,杀百药。发小儿无辜,小麦酱,不如豆。又,榆仁酱,亦辛美,杀诸虫,利大小便,心腹恶气。不宜多食。又,芜荑酱,功力强于榆仁酱。多食落发。獐、雉、兔及鳢鱼故也。圣惠方∶治飞蛾入耳,酱汁灌入耳即出。又,击铜器于耳旁。千金方∶治指掣痛。以酱清和蜜,任多少,温敷之愈。肘后方∶汤火烧灼未成疮,豆酱汁敷之。杨氏产乳∶妊娠,不得豆酱合雀肉食之,令儿面黑。
衍义曰∶酱,圣人以谓不得即不食,意欲五味和、五脏悦而受之。此亦安乐之一端。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