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魅
《圣济总录》:鬼魅
论曰心者精之合神之舍也,心气不足,精神衰弱,邪气乘虚而感,则为鬼魅,其状令人喜怒不常,情思如醉,或狂言惊怖,向壁悲啼,梦寐多魇,与鬼交通,病苦乍寒乍热,腹满短气,不能食,诊其脉人迎气口,乍大乍小,乃鬼魅所持之候也。
治感鬼魅邪气,惊怖悲啼,休作有时,九精丸方
牛黄(研) 荆实 曾青(研) 玉屑(研) 雄黄(研) 空青(研) 赤石脂(研)玄参
上九味,捣研为末,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一丸,食前温酒下,日三,以知为度。
治邪气鬼魅所持,妄言狂走,恍惚不识人,煞鬼五邪丸方
丹砂(研) 雄黄(研) 龙骨鬼臼(去毛炙) 鬼箭羽(去茎各二两半) 赤小豆(一两半)
上八味,除研者外,捣罗为细末,入雄黄丹砂,再研拌匀,熔蜡和丸,如弹子大,囊盛之,男左女右,系于臂上,小儿系于头上,合药时,勿令妇人鸡犬见,亦可用蜜和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丸,米饮下,日三。
治邪气鬼魅,脉见人迎气口,时大时小,黄环丸方
黄环(五两) 琥珀(研三两) 丹砂(研) 生银(水磨细) 龙胆(各二两) 白颈蚯蚓(微
上九味为细末,酒煮面糊和丸,如绿豆大,鸡鸣及日中时,用温麝香酒,下十丸,稍加至二十丸,以知为度。
治鬼魅,四物鸢头散方
东海鸢头汤洗七遍焙干由跋是也 莨菪炒 金牙石研 防葵(炒各一两)
上四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一钱匕,温酒调下。
治妖魅,病患不言鬼方
鹿角(镑屑)
上一味,捣罗为细散,水服方寸匕,自言则瘥。
治精魅感着,语言狂乱,悲怖不常,不饮食方。
水银(一两)
上一味,入浆水一盏,炭火上煎取三分,去火取水银,如豌豆大,空腹温水下三丸,晚再服一丸,日三。
辟鬼魅方
虎爪(烧二两) 丹砂(研细) 雄黄(研细) 蟹爪(烧各一两)
上四味,除研者外,捣罗为细末,再入研者拌匀,熔蜡为丸,如梧桐子大,每至正旦,及有狐魅处焚之,甚效,以熏巫人即神去。
治鬼迷不寤方
雄黄(研如粉)
上一味,吹入病患两鼻中,瘥。
辟诸邪祟附着,及小儿惊哭恐悸方。
安息香
上一味,取一皂子大,焚烧令烟起,邪自去。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