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寒
《续名医类案》:感寒
冯楚瞻治一孕妇,劳役受寒,忽四肢厥冷,喘急大作,额汗如雨,六脉沉细欲绝。令以人参五钱,桂、附共三钱煎服。病家曰∶已孕三四月,服桂、附保勿堕乎?曰∶此时重母不重子,未有母亡而子活者。服下少顷,即吐出清水,药入肠胃,其声 直达而下,作嗳数声,喘减汗收,脉渐起。乃平和调理,以渐而安,十月足,生一子。
张路玉治一妇人,素禀气虚多痰,怀妊三月,因腊月举丧受寒,遂恶寒呕逆清血,(血字疑水字之误。)腹痛下坠。脉得弦细如丝,按之欲绝。与生料干姜人参半夏丸,二服不应。更与附子理中加苓、半、肉桂,调理而康。大抵怀孕母气多火,得连则安,多寒得桂、附则安,多痰得苓、半则安,务在调其偏胜,适其寒温。未有母气逆而胎得安,亦未有母气安而胎反堕者。(较冯说自然。)所以《金匮》有怀妊六七月,胎胀,腹痛恶寒,少腹如扇,用附子汤温其脏者。然认症不果,不得妄行是法。一有差误,祸不旋踵,非比芩、连之误,犹可引延时日也。
《医学摘粹》:感寒
感寒者,触受风寒也。四时俱有感寒之证,脉浮或紧,头痛发热无汗,或恶寒,或咳嗽不禁,即伤寒之浅者。以桑防汤主之。此时俗通治之法也,重者仍以伤寒法治之。
桑防汤
桑叶(三钱) 防风(三钱) 甘草(二钱) 白芍(三钱) 杏仁(三钱) 生姜(三钱片) 桔梗(二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覆衣取微汗。
《医学摘粹》:感寒
〔感寒提纲〕四时俱有感风寒,浮紧原从脉象看,无汗头疼身发热,如兼咳嗽更难安。
桑防汤
(证附) 外感风寒治有方,姜甘芍杏与桑防,再兼桔梗通经络,发热头疼用此良。
《友渔斋医话》:感寒
金(一四) 憎寒,发热,怕风,背颈项俱痛,脉浮紧,舌淡黄,此感受天气暴寒也。人感其气,卫气不行,即伤寒病热之症。麻黄汤既不敢服,只得权宜以应之,与香苏合葱豉法。
紫苏 香豉 羌活 当归 橘皮 香附 炙草 生姜 大枣 葱头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