蛊风
《解围元薮》:蛊风
此症初起腹大肢瘦,形如蛊毒,眼赤唇翻,久则浑身胀肿,皮内紫黑,浮大虚肿,毛发先落,形貌丑陋,后则腐烂危困,或身动战口眼歪斜挛屈又称为毕风。势恶危速而易于传染害人,乃气血虚损,以致九疰毒虫入于胃腑流蠹五脏也,或因寒湿太重,血滞脉络虚火击搏而成。以救苦回生丹、搜风顺气丸、四魔丹选治。此种亦有邪祟不正,阴阳所损之故。
又有一种面上生疮如猫儿眼睛,不放光生彩亦无脓出,冬天自退头背皆然,名曰寒疮,亦怪症也,由多食鸡鱼蒜韭之故,用温补之剂自愈。
夫历节、 蚝、疙瘙、鸡爪、刺风,皆痛风之类也;鱼鳞、鹅掌、雁来、疹风、干风皆痒风之类也。
病症之类最多如走疰而痛者,风与邪气流行也。痛在一处定而不动者,死血聚也。
抽掣游变霎然如刀锥刺,寻之不知其所者,乃湿流关节也。夜剧昼静者阴邪侮阳也,暮苏旦甚者,阳邪侮阴也。如遇阴雨或至隆冬严寒则发者,寒湿抟凝也,似痛非痛洒淅不知其处者,劳伤气血湿痰散走也。皆邪气伤于内与脏腑传应而作也。若痒则不然,皮肤之上浮游淫痒者,血虚火气乘之也,外虽痒而内觉痛者,邪在表而毒注内也,烙之以火,沃之以汤,则爽者,劳伤瘀血凝滞而不散也,痒而搔之又痛者,血虚热气聚也痒生见阳则肿者,元气虚败诸火布于腠理也。古云痛无补法,又云痒麻虚宜补,疼痛实宜泻,又诸痛无补,诸痒无泻。实乃邪气充灌经络,补则助邪为害矣,虚乃正气亏乏,泻则引邪深入而无救矣。
紫云、白癜、大麻、核桃、哑风,皆冷麻之类也;脱跟、 糕、蛇皮、漏蹄、血痹、热风,皆烂秽之类也。
凡似痛非痛,似痒非痒,或抓刺剜切不知,或按于肌肤如隔一纸之状,或酸淅顽痴之类,皆曰木,笃而麻也,凡疮痒穿溃脓血淋漓,浊水滋粘迸裂皲破,皮内腐恶,皆烂坏之属也。
蛤蟆、蝼蛔、血风、水风、蛊风、颠风皆肿胀之类也;邪魅、鼓槌、软瘫、壁泥、半肢、 泄泻,皆痿惫之类也。
凡身体虚浮腹大如鼓,手足头面肿大皮肉如瘫而不穿凹凸不定,或胸臆闷塞胁肋愤,气不升降,神不舒爽,皆肿胀之类也;凡手指挛瘸,腿趾跛蹩,腰背伛偻,口眼歪斜,身体痿软疲困,左瘫右痪,干瘪僵直废驰,行步艰难,皆惫坏之类也。
《圣济总录》:蛊风
论曰蛊风之状。在皮肤间一身尽痛。若划若刺。淫淫跃跃。如中蛊毒。故名蛊风。皆由体虚受风侵伤正气也。
治体虚风邪所中。攻走皮肤。状如刺划。薏苡仁汤方
薏苡仁(二两) 独活(去芦头) 茵芋 细辛(去苗叶) 桂(去粗皮) 侧子(炮裂去皮脐)角(镑各一两) 甘
上一十二味。锉如麻豆。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入生姜半分拍破。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治蛊风皮肤如刺划。天麻丸方
天麻(锉焙) 踯躅花 独活(去芦头) 附子(炮裂去皮脐) 白附子(炮) 原蚕蛾(炒) 防风(炮裂去皮脐各一两) 麻
上一十五味。除研者外。捣罗为末。入麝香再研匀。炼蜜和捣三二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不拘时候。如有汗出。即宜避风。
治蛊风四白散方
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一两半) 白附子(炮) 白僵蚕(微炒) 白蒺藜(炒去角各一两)
上四味。捣罗为散。空心温酒调下二钱匕。晚食前再服。
治六十四种风。注走入皮肤中如虫行。痛如刺划。状似蛊毒。及卒风面目肿起。手不及头。口噤不能言。石南汤方
石南 干姜(炮) 黄芩(去黑心) 细辛(去苗叶) 人参(各一两) 桂(去粗皮)麻黄(去根茱萸(一两一分)
上一十二味。 咀如麻豆大。每服六钱匕。以水一盏。酒一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得汗为度。
治蛊风身痛如刀划。白花蛇煎方
白花蛇 乌蛇(并用酒浸皮去骨焙干各二两) 白蜜(三十两) 生姜(汁六两) 薄荷汁(
上九味。捣罗六味为末。先下蜜。并生姜汁薄荷汁。次下诸药末拌和匀。银器中重汤熬成煎。以无灰酒调下半匙匕。久服身体滑腻。
治蛊风。何首乌散方
何首乌(去黑皮) 威灵仙(去土各一两) 苦参(半两) 麒麟竭(一分)
上四味。并生捣罗为散。入乳钵内研三五百遍。每服一钱匕。用荆芥汤调下。每日三服。酒服尤妙。
治蛊风皮肤尽痛。淫淫如有蛊啄。搔之生疮。甚者如刀划。茵芋酒方
茵芋 乌头(炮裂去皮脐) 石南 防风(去叉) 女葳 蜀椒(去目及合口者炒出汗)附裂去皮脐) 秦
上一十五味。 咀如麻豆大。少壮人无用熬。虚老人薄熬之。清酒二斗渍。冬七日。夏三日。春秋五日。初服一合。不知加至二合。
治蛊风皮肤尽痛。如刀划状。及头目不利。风痰等疾。薄荷丸方
干薄荷叶(一斤) 天麻(四两) 威灵仙(去苗土三两) 羌活(去芦头四两) 山栀子仁(二两) 蔓荆实(去白皮三两) 白芷 桔梗(炒) 防风(去叉各二两) 大黄(湿纸裹煨令纸干一两)
上一十三味。捣研为末。再和匀炼蜜。丸如鸡头实大。每服一丸。食后细嚼。茶酒任下治蛊风皮肤尽痛。身体若划、若刺。乌头五灵脂丸方
乌头(生去皮脐) 五灵脂(各五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二两) 野狼毒(炮一两) 防风(去自然铜((研一钱) 乱发(存
上一十六味。各锉研。日中曝七日。捣罗为末。以生姜自然汁和。捣熟为丸。如弹子大。每一丸分作四服。用温酒入生姜汁少许磨化服。此药亦治瘫痪急慢中风。痰涎壅塞。胸中不利。眼口 斜。半身不遂。神昏恍惚。及血风走注。并根据前汤使日二三服。偏正头疼。夹脑风疾。以腊茶清和少姜汁磨下。即枕卧少时。肿痛处磨一丸涂之。产后诸疾备急。用姜汁磨化。入童子小便并酒各半盏。稍热服。血风劳、及败血攻四肢。或攻刺腹肋痛。用当归酒下。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