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肿
- 《产鉴》:浮肿
- 《冯氏锦囊秘录》:浮肿
- 《古今医案按》:浮肿
- 《景景医话》:浮肿
- 《女科折衷纂要》:浮肿
- 《盘珠集胎产症治》:浮肿
- 《济阴纲目》:浮肿
-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浮肿
- 《续名医类案》:浮肿
- 《医述》:浮肿
- 《证治准绳·幼科》:浮肿
- 《竹林女科证治》:浮肿
《产鉴》:浮肿
产后四肢浮肿者,败血乘虚停积,循经流入四肢,留淫日深,不能复还,腐坏如水,故令面黄,四肢浮肿。
医人不识,便作水气治之,多用导水之药,极能虚人,产后既虚,又以药虚之,是谓虚虚,多致夭枉。丹溪曰∶产后肿,必用大补气血为主,少佐以苍术、茯苓使水自利。薛立斋曰∶前证若寒水侮土,宜养脾肺,若气虚浮肿,宜益脾胃,若水气浮肿,宜补中气,当参杂证本门。
白术汤
治心腹坚大如盘,名曰气分。
枳实(一两半) 白术(三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腹中软即愈。
干漆散
治产后遍身浮肿疼痛及产后血水诸证。
干漆 大麦 (等分)
上各为细末,以新瓦罐子中铺一重麦 ,一重干漆,填满用盐泥固济,火 通赤,放冷,研为细末,但是产后诸疾,热酒调下二钱。
丹溪方
治产后浮肿,小便少、口渴、恶寒、无力、脉沉,此体虚而湿热,宜补中导水行气可也。
白术(二两半) 陈皮(一两) 川芎(半两) 木通(五钱) 茯苓(三钱)
上水煎,下与点丸二十五丸炒。按与点丸,用黄芩炒为末粥糊丸,亦名清金丸。
夺魂散
治产后虚肿喘促,利小便则愈。
生姜(三两,取汁) 白面(三两) 大半夏(七枚)
上用生姜汁和面,裹半夏为七饼子,煨焦熟为末,水调一盏,小便利为效。
加味八物汤
治产后遍身浮肿,气急潮热。
人参 白茯苓 熟地黄 小茴香(各三钱) 白术 川芎 当归 白芍 香附子(各五钱) 甘草 黄芩 柴胡(各一钱)
上 分五服,每服水一钟半,生姜三片,煎至七分,空心热服。若腹痛加延胡索、枳壳、倍芍药;呕吐恶心加藿香、砂仁;咳嗽加五味子、款冬花。
加减济生肾气丸
治产后及一切脾胃虚损、腰重脚肿、小便不利,或肚腹膨胀、四肢浮肿,或喘急痰盛,已成蛊证,其效如神。
白茯苓(二两) 附子(半两) 车前子 山茱萸 川牛膝 肉桂(去皮) 泽泻 山药 牡丹皮(各一两) 怀地黄(四两,酒拌蒸熟杵膏)
上为末,加蜜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白汤下。
《冯氏锦囊秘录》:浮肿
痘靥之后,若失调理,或伤饮食,或感风湿,以致伤脾,脾虚则不能治水,水溢上行,故为浮肿也。如因饮食伤者,则用健脾利水。如因风湿伤者,则以汗解之。然久病之后,五内皆虚,脾不能运而气多滞,肺不能输而气不降,肾不能纳而气不藏,所以无根失守之气,任其升降,卧则面浮,起则脚肿,恒多有之。但调五内,浮肿自愈,舍本治肿,终无益也。
《古今医案按》:浮肿
丹溪治一妇产后.四肢浮肿.寒热往来.盖因败血流入经络.渗入四肢.气喘咳嗽.胸膈不利.口吐酸水.两胁疼痛.遂用旋复花汤.微汗渐解.频服小调经.用泽兰梗煎汤调下肿气渐消.
震按此系败血流经之肿.乃产后浮肿之一端耳.其不因败血而肿者.又当另法以治.但产后浮肿.亦是险证.此二方未必能效.
《景景医话》:浮肿
毛又云:“癸丑寓乡,有舵工子,夏患疮痒,医投苦寒之品,至秋渐至浮肿,继延幼科,更进利导,肿势日甚,病及半年,仅存一息,绝食已二日矣。或谓余知医,其父遂踵门求治。余鉴其诚,往视,肿势已甚,面目几不可辨,脉亦无从据按,因思病久必虚,且多服寒凉,脾土益衰,而及于肾,肾水泛溢,三焦停滞,水渗皮肤,注于肌肉,水盈则气促而欲脱,拟急进独参汤以助肺气,盖肺主一身气化,且有金水相生之义也,时乡间无以觅参,乃以仙居术一两,令浓煎,尽一器服之,喉间痰声觉渐退,于是特进六君[子汤],重用参术,甫半月而肿尽消。此二症皆以平淡取效,可见方不在奇,在用之得当耳。
《女科折衷纂要》:浮肿
四肢浮肿,败血乘虚停积,循经流入四肢,留淫日深,腐坏如水,故令面黄浮肿,不可遽投甘遂大戟等药,以导其水。夫产后必虚,又以药虚之,是谓重虚,多致夭枉。殊不知浮肿不一,有自怀妊肿至产后不退者,亦有产后失于将理,外感风寒暑湿,内则喜怒忧惊,血与气搏,留滞经络,不得宣越,故虚肿轻浮,是邪客于气,气肿也。若皮肤如熟李状,则变为水。气肿者发汗即愈,水肿者利小便乃瘥也。
按∶产后浮肿,气分血分不可不辨(气分者先肿而后经断,血分先经断而后水肿)。然亦审其所因脉症以治之。如寒水侮土,宜养脾。肺气虚浮肿,宜益脾胃。水气浮肿,宜补中益气。
丹溪云∶产后浮肿,宜大补气血为主,少佐苍术、茯苓,使水自利。
《盘珠集胎产症治》:浮肿
败血乘虚,流入经络,日久化水,故令面黄,四肢浮肿。若作水气治之,便致夭枉。宜小、大调经汤(和三十八、三十九)。血流为水者,下午肿甚,肿处必有血痕,或胁胀刺痛。
咳嗽小便涩,寒水侮土也。宜补脾肺。补中益气汤。(补六)
气虚,六君子汤(补一)。四君子汤去甘草,加米仁、炒陈卜子。(补四)
六脉沉细无力,或咳嗽,或泄泻不止。脾土虚寒,命门火衰也。《金匮》肾气汤(补四十七)。
口渴恶寒,脉沉无力,体虚而有湿热之积也,必上焦满闷,宜补中行气,兼用导水之剂,白术、茯苓、陈皮、木通。
外感风寒,气血滞于经络;或胁腹绞刺。呕吐恶心,宜加味吴茱萸汤。(散二十九)
气郁作胀,枳实、炒白术。
《济阴纲目》:浮肿
郭稽中曰∶产后四肢浮肿者,败血乘虚停积,循经流入四肢,留淫日深,却还不得,腐坏如水,故令面黄,四肢浮肿,医人不识,便作水气治之,投以甘遂、大戟等药,以导其水。夫产后必虚,又以药虚之,是谓重虚,往往多致夭枉,但服小调经散,血行肿消则愈。
陈无择曰∶产后浮肿多端,有自怀妊肿至产后不退者,亦有产后失于将理,外感寒暑风湿,内则喜怒忧惊,血与气搏,留滞经络。气分血分,不可不辨(气分者,先肿而后经血不行,血分者,先经血不行而后肿也,故治法不同),要当随所因脉证治之。小调经散治血分固效,但力浅难凭,不若吴茱萸汤枳术汤夺魂散大调经散,皆要药也。
又论曰∶夫产后劳伤血气,腠理虚,则为风邪所乘,邪搏于气,不得宣越,故令虚肿轻浮,是邪搏于气,气肿也。若皮肤如熟李状,则变为水肿。气肿者,发汗即愈;水肿者,利小便瘥也。洁古云∶如产后风寒在表,面目四肢浮肿,宜局方七圣丸,白汤下,日加,以利为度。
如浮肿至膝,喘嗽,加木香,槟榔倍之,谓气多也;如浮肿,又头痛昏冒,加羌活、川芎,谓风多也;如只浮肿,止七圣丸本方服。
东垣云∶中满分消丸(见肿满门)用四物汤吞之。
丹溪云∶产后肿,必用大补气血为主,少佐以苍术茯苓,使水自利。
薛氏曰∶前证若寒水侮土,宜养脾肺,若气虚浮肿,宜益脾胃,若水气浮肿,宜补中益气,当参杂证本门主治。
一产妇饮食少思,服消导之剂,四肢浮肿。余谓中气不足,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六君子汤而愈。后因怒腹胀,误服沉香化气丸,吐泻不止,饮食不进,小便不利,肚腹四肢浮肿,用金匮加减肾气丸而愈。(以中气虚误服消克药所致,故宜补土为主,金匮丸者,以补火生土,而有水郁折之之法存焉)
一产妇泄泻,四肢面目浮肿,喘促恶寒。余谓脾肺虚寒,用六君加姜桂而泄泻愈,用补中益气而脾胃健。
杜氏治张宣徽侍宠产后半月,忽患浮肿,急召产科医治,经半月不瘥,病势转剧,召杜治之,杜至,曰∶诸医作何病。张曰∶皆云水气浮肿。杜曰∶非也,且水气发咳嗽,小便涩是也(审水气法,如咳嗽小便涩者,乃因失降下之令)。今爱宠小便不涩,不作咳嗽,惟手足寒,乃血脏虚,气塞不通流,面生浮肿。遂用益血和气药治之,旬日病去七八,经半月痊愈。所用之药乃灵苑方牡丹散也,其方云∶治血脏风虚冷。今产科家多用此药治产后诸病如神,更名捐金汤者是也,(牡丹散见血晕)
一妇产后四肢浮肿,寒热往来,盖因败血流入经络,渗入四肢,气喘咳嗽,胸膈不利,口吐酸水,两胁疼痛,遂用旋复花汤,微汗渐解,频服小调经散,用泽兰根煎汤调下,肿气渐消。
大调经散 治产后肿满,喘急烦渴,小便不利。
方见前往来寒热。
小调经散 治败血乘虚停积,流入经络,四肢浮肿。
没药 琥珀 桂心 芍药 当归(各一钱) 细辛 麝香(各五分)
上为细末,每服五分,姜汁温酒各少许调服。
经验方 治产后遍身青肿疼痛,及产后血水疾。(青肿者,血瘀也,以血化为水,故用此,乃简便良法)
干漆 大麦芽(各等分)
上各为细末,以新瓦罐子中铺一重麦 ,一重干漆,如此填满,用盐泥固济,火 通赤,放冷,研为散,但是产后诸疾,热酒调下二钱。
白术汤 治心腹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名曰气分。(此仲景方也,易老变而为丸)
枳实(一两半) 白术(三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腹中软,即当散也。
正脾散 治产后通身浮肿,及治妇人大病后脾气虚弱,中满腹胀等症。(此行气法,谓之正脾者,气行而脾得运也)
蓬莪术 香附子(童便浸) 茴香 甘草(炙) 陈皮(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灯心草木通汤下。
小调中汤 治产后一切浮肿,但用此药,无不效者。(补脾胃,行瘀血,妙在调服法)
茯苓 当归 白芍药 陈皮(各一钱) 白术(一钱半)
上切作一剂,煎汤调后药未∶没药 琥珀 桂心(各一钱) 细辛 麝香(各五分)
橘皮酒 治产后肌浮,以此行气。
橘皮为末,每服二钱,酒调服。
丹溪方 妇人产后浮肿,小便少,口渴,恶寒无力,脉皆沉,此体虚而有湿热之积,必上焦满闷,宜补中导水行气可也。
白术(二两半) 陈皮(一两) 川芎(半两) 木通(六钱) 茯苓(三钱)
上用水煎,下与点丸二十五丸。(黄芩为末糊丸,名与点丸,亦名清金丸。此方以白术为君,陈皮为佐,川芎调血,通苓利水,与点丸清金)
夺魂散 治产后虚肿满促,利小便则愈。(此方甚奇,大概中宫有湿痰留积,致小便不利者宜之,犹服二陈汤,能使大便润而小便长也)
生姜(三两,取汁) 白面(三两) 大半夏(七枚)
上以生姜汁溲面,裹半夏为七饼子,煨焦熟为末,水调一盏,小便利为效。
张氏方 治产后血虚,风肿水肿。
泽兰叶 防己(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不饮者醋汤调亦可,(泽兰之性,能通瘀血,利水道,同防己则又为利水绝药矣)
汉防己散 治产后风虚气壅,上攻头面浮肿。(此药虚人戒服,泻肺利水之急剂也)
汉防己 猪苓 枳壳 桑白皮(各一两) 商陆 甘草(各七钱半)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生姜三片,水煎,空心温服。
七圣丸 治产后风气壅盛,面目四肢浮肿,涕唾稠粘,咽干口燥,心胁胀满,大便秘,小便赤,睡卧不安。(此方为实热者设)
肉桂(去皮) 川芎 大黄(酒蒸) 槟榔 木香(各半两) 羌活 郁李仁(去皮,各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
食后温汤下。山岚瘴地最宜服,量虚实加减。如浮肿,又头痛昏冒,加羌活川芎,谓风多也,如只浮肿,止用本方。
加味吴茱萸汤 治妇人脏气本虚,宿挟风冷,胸膈满痛,腹胁绞刺,呕吐恶心,饮食减少,身面虚浮,恶寒战栗,或泄泻不止,少气羸困,及因生产脏气暴虚,邪冷内胜,宿疾转增。
(此治风寒之剂。本虚便是寒气,故用温剂)
吴茱萸(一两半) 干姜 桂心 防风 细辛 当归 牡丹皮 赤茯苓 半夏 桔梗 麦门冬甘草(各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煎,食前热服。
加味八物汤 治产后遍身浮肿,气急潮热。
人参 白茯苓 熟地黄 小茴香(各三钱) 白术 川芎(各四钱) 当归 白芍 香附子(各五钱)
柴胡 黄芩 甘草(各一钱)
上锉散,分作六七服,每服加生姜三片,水煎,空心热服,尽此药,方服调经丸。若肚痛,加玄胡索、干漆、枳壳各三钱;若呕吐恶心,加良姜、砂仁各二钱;若手足麻痹,加肉桂一钱半;若咳嗽,加五味子、款冬花、杏仁。
加减金匮肾气丸 治肺肾虚,腰重脚肿,小便不利,或肚腹肿胀,四肢浮肿,或喘急痰盛,已成蛊证,其效如神,此证多因脾胃虚弱,治失其宜,元气复伤而变证者,非此药不能救。(夫土为防水之堤,肾为置水之器,肾为胃之关,而开窍于二阴,土恶湿,肾恶燥,而命门之气藏于肾,为生土之母,主化津液以利膀胱,故肾气盛则土旺而水有所堤,自无泛溢之患,若火衰则气不化而水溢,溢则湿土卑滥而妄行矣,故有水胀之病。此方既能益火以生土,又能化气以利水,此其所以为治肿之圣药也,若于热胀,又非所宜)
熟地黄(四两,酒拌,捣膏) 白茯苓(三两) 山药 山茱萸 泽泻 牡丹皮 牛膝 车前子官桂(各一两) 附子(半两)
上为末,和地黄,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白汤下。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浮肿
小儿浮肿因风湿,久疟脾虚亦有之。上身主风下主湿,养脾一法少人知。
遍身着浮肿,胃苓丸里求。避风行浴法,切莫用牵牛。
肚大有青筋,灯火叉处烧(22),内服集圣丸,胃苓宜相兼。
(22)叉处烧: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叉处焠"。校注者注:叉处即"虎口"。
《续名医类案》:浮肿
薛立斋治一产妇,饮食少思,服消导之剂,四肢浮肿。薛谓中气不足,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六君子汤而愈。后因怒腹胀,误服沉香化气丸,吐泻不止,饮食不进,小便不利,肚腹四肢浮肿,用《金匮》加减肾气丸而愈。
一产妇泄泻,四肢面目浮肿,喘促恶寒,此脾气虚寒,用六君子加姜而泄泻愈。又用补中益气而脾胃健。
杜壬治一妇,产后,忽患浮肿,众作水气治不效。曰∶水气必咳嗽,小便不利,今便利而不作嗽,独手足寒,乃血脏虚寒,气塞不通,故生浮肿也。治宜益和血气,后服丹皮散愈。
张子和治曹典史妻,产后,忧恚抱气,浑身肿,绕阴器皆肿,(肝经所络。)大小便如常,其脉浮而大,此风水肿也。先以齑水潦其痰,以火助之发汗。次以舟车丸、浚川散泻数行。后四五日,方用苦剂涌讫,用舟车丸、通经散行十余行。又六日,舟车、浚川复下之。末后用水煮桃红丸四十余丸,不一月如故。前后涌者二,泻凡四,约百余行。当时议者以为倒布袋法耳,病再来则必死,不知此乃《内经》治郁之玄旨,但愈后慎房室等事。
况风水不同水,无复来之理。
《医述》:浮肿
产后浮肿,多属气血两亏,脾胃薄弱,营卫不能营运所致。
若云发汗利小便,是重竭其津液而益虚其虚矣。岂产后之肿,竟作外邪有余治乎?(萧慎斋)
前证若因寒水侮土者,宜养脾肺;因气虚者,宜益脾胃;因水气者,宜补中气。又有产后浮肿而兼喘咳,脉沉细无力者,此命门火衰,脾土虚寒也,八味丸主之。(薛立斋)
《证治准绳·幼科》:浮肿
《惠济论》小儿痢瘥后遍身肿候歌 冷痢日久失医治,遍身浮肿却如吹,脉洪是气化为水,沉实还因积有之,顺气肿消为上法,气平两日定多尿,莫交食饱还忧滞,此疾元因积损脾。
《惠济论》塌气散
香 白牵牛 甘草(各炒) 木香(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半钱,紫苏汤下。
止渴圣效散 治小儿因吐利,气虚津液减耗,生疳烦渴,饮水不休,面肿脚浮,腹大头细,小便利白,全不吃食。
干葛 白芷(各二两,一两炒黄,一两生用) 细墨(二两,一两火 过,一两生用) 黄丹(二两,一两炒紫色,一两生用)
上,同为细末。每服半钱,倒流水调下。
《竹林女科证治》:浮肿
产后浮肿有败血停积,以致营卫阻滞,营运失度,面目四肢浮肿者,宜芎归汤加血余炭、荆芥、牛膝、瞿麦,血行则肿自消,有气血大虚,肢体浮肿者,不可利水,宜八珍汤。若水气浮肿必发嗽,小便必数,治当利水,宜宣气汤。
芎归汤
当归 川芎(各五钱)
水煎服。
八珍汤
人参 白术(蜜炙) 当归 熟地黄 川芎 茯苓 白芍 炙甘草(各一钱) 姜(三片) 枣(二枚)
水煎服。
宣气汤
白术(蜜炙) 郁李仁 葶苈子 桑白皮 炙甘草 赤茯苓 陈皮 川芎 当归 白芍 生地黄 水煎服。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