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风湿


论曰∶若身体疼,心烦口燥,欲得水而不能饮,额上微汗,背强,欲得覆被向火,其脉浮虚,或日晡发热,或身重汗出,而脉但浮,或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极短气,或身微肿或发热面黄而喘,鼻塞而烦,脉大自能饮食,此由汗出当风,或因冒湿冷,复遇风邪之气闭固腠理,病名风湿,麻黄加术汤主之。日晡发热者,薏苡仁汤主之。掣痛不得屈伸者,草附子汤主之。鼻窒塞气不通者,瓜蒂散主之。恶风身体重者,防己汤主之。


麻黄加术汤


麻黄(去根节,三两) 桂心(二两) 甘草(炙,一两) 杏仁(汤洗,去皮尖,半两) 白术(四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薏苡仁汤


麻黄(去根节,三两) 杏仁(去皮尖,半两) 甘草(炙) 薏苡仁(各一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甘草附子汤


甘草(炙,二两) 附子(炮,去皮脐,一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瓜蒂散


瓜蒂 细辛(去苗) 藜芦(去苗,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用半字许,内鼻中,以气通为度。


防己汤


防己(四两) 黄 (四两) 甘草(炙,二两) 苍术(去皮,三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二片,枣一个,擘破,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风湿浮兮额汗微.肿疼发热毒重衣.桂枝附子专能治.甘附汤中悉可医.风湿者.先伤湿而后伤风也.其脉浮虚而涩.其症肢体重痛.不能转侧.额上微汗.怯寒而不欲去衣.大便难.小便利.宜以桂枝附子汤及甘草附子汤治之.凡风湿不可发汗.若发汗则风去湿在.非徒无益.而反害之.


汤××,女,37岁。成都市棕垫生产组工人。


【病史】1964年自觉经常头晕,乏力,周身关节疼痛。1965年10月30日晚,突觉肢体沉重疼痛,不能转侧,手不能握物,足不能移步,衣食往行均需他人料理。次日急送××医院,诊断为“风湿”。经针灸治疗十余日,效果不显,遂来求诊。按太阳证论治,三个月基本治愈。


【初诊】由两人搀扶前来就诊。全身关节剧痛似鸡啄,游串不定。头晕,耳鸣,四肢不温,畏寒恶风,口干少津,不欲饮。舌质偏淡,舌体胖大,边缘有齿痕,苔薄白。寸关脉浮虚,尺微沉。此为太阳证,风寒湿邪郁久成痹,法宜温经逐寒,除湿止痛,以甘草附子汤加味主之。


处方


炙甘草30克 制附片60克(久煎)  白术12克 桂枝18克 生姜30克 二剂


附片先煎一个半小时,再加其它味药同煎约半小时(以下汤剂中,凡有附片者,均以此法煎煮);日三服,忌食生冷。


【辨证】此证风寒湿邪兼而有之,蕴积已久,郁阻成痹。虽有畏寒恶风脉浮之表证,但不可单用发表;虽有头晕耳鸣,四肢不温,口干不欲饮,舌质偏淡而尺脉沉之里证,又不宜径投回逆。参之舌脉诸证,乃为风寒湿相搏,属太阳类似证。


《伤寒论》曰:“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甘草附子汤主之。”此方用治本例风寒湿痹,颇相吻合。甘草益气和中,附子温经散寒止痛,白术燥湿健脾,桂枝祛风固卫,通阳化气,加生姜以助温散之力。


【复诊】上方服两剂后,关节疼痛减轻,稍可转侧行动。上方加麻黄、辽细辛,以增强驱风散寒、开闭止痛之效,续进五剂。


【再诊】自拄拐杖前来就诊。关节疼痛及全身串痛著减。头晕,耳鸣,畏寒,恶风亦明显好转。上方加茯苓以渗湿,续服五剂。


【又诊】全身活动已较自如,精神好转,但腰腿尚觉疼痛、重着。今虽见初效,毕竟一时难收全功。须培补脾肾,通窍除湿,以清余邪,拟理中丸加味续服。


处方


潞党参60克 干姜片120克 炒白术60克 炙甘草60克 制附片120克 云苓60克 上肉桂30克 川桂枝15克 宁枸杞60克 真琥珀60克 五剂


共研细末,水打丸,如黄豆大。日服二次,每次3克 。


连服三个月,基本痊愈,恢复正常工作。1979年追访,十余年来,虽关节偶有轻微疼痛,但行动自如,一切较好。


【按语】甘草附子汤之“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与桂枝附子汤之“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皆为风寒湿相搏之太阳证;其疼痛不能自已者,均为筋胀之故,病理相同。所异者,本例甘草附子证,风湿留于关节,邪深入里;而桂附证,风寒湿留着肌肉,有表无里。故汤证不同。


上述两方原义,桂附证因属风湿,留着肌表,当以速去为宜,故附子用量较大;而甘草附子证,已病久入里,减其附子用量者意在缓行。但本例虽属久病入里,又暴发于一旦,且脉沉而细;故兼采两方之义,加大附子并生姜,既速去标,又开筋骨之痹也。


风湿之病,其证头痛、发热,微汗、恶风,骨节烦疼,体重微肿,小便欠利,脉来浮缓是也。罗谦甫云∶春夏之交,人病如伤寒,为风湿证也,宜用五苓散自愈。由是观之,风湿之邪,多伤于太阳者,不待言矣!宜用两解太阳法疏其膀胱之经,复利其膀胱之腑也。如风胜者,多用羌、防;湿胜者,多加苓、泽;阴虚之体,脉中兼数,宜加黄柏、车前;阳虚之体,脉内兼迟,宜入戟天、附片。医者总宜分其风胜湿胜,辨其阴虚阳虚,庶无贻误。


喻嘉言曰∶风湿之中人也,风则上先受之,湿则下先受之,俱从太阳膀胱而入。风伤其卫,湿留关节,风邪从阳而亲上,湿邪从阴而亲下,风邪无形而居外,湿邪有形而居内,上下内外之间,邪相搏击,故显汗出、恶风、短气、发热、头痛、骨节烦疼、身重微肿等证,此固宜从汗解。第汗法与常法不同,贵徐不贵骤,骤则风去湿存,徐则风湿俱去也。


丰按∶论风湿,惟嘉言先生为白眉,明出上下表里,可谓批却导窍矣,更妙论汗之法,贵徐不贵骤,此五字诚为治风湿之金针,学人不可以其近而忽之也。


风湿者.先伤于湿.而后伤于风也.其症一身尽痛.比之伤寒身痛.殆有甚焉.因知其为风湿也.风从上受.湿从下受.殆至两相抟聚.注经络.流关节.渗骨体躯壳之间.无处不到.是以无处不痛也.其症有轻有重.轻者脉浮弦细.浑身酸软无力.宜用加减柴葛汤.风在外而湿在内.不可大汗.恐风去而湿仍存.惟此轻解之剂.内外之邪俱去.若汗出短气.恶风不欲去衣.脉沉细缓无力者.宜用桂枝白术汤.助阳以驱湿.不易之法也.重者周身大痛.脉浮洪数.亦用加减柴葛汤.若头面目赤.身热足寒阳气不能下通于阴者.宜用柴陈汤加枳壳大黄以下之.如发散之后.上体已愈.下体疼痛不止者.宜用柴苓二妙汤.


加减柴葛汤


柴胡 黄芩 半夏 甘草 干葛 赤芍 紫苏 川芎 山栀 苍术 续断 枳壳 木瓜治风湿之法.固宜散风行湿.而清热利气之药.亦不可少.盖以湿邪在经.气滞不行.郁而成火故也.


桂枝白术汤


桂枝 白芍 甘草 白术 木瓜 续断 陈皮


加减柴陈汤


柴胡 黄芩 半夏 甘草 陈皮 白茯 枳壳 大黄


柴苓二妙汤


柴胡 黄芩 半夏 甘草 赤茯 赤芍 泽泻 苍术 黄柏 木瓜 续断 牛膝 杜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