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风痢

风毒乘脾黄褐色,看来其痢与惊同,但闻不臭斯为异,独泻脾经自有功。


《针经》云∶春伤于风,夏生后泄肠 。注家谓春令伤乎风邪,风木内干,损其胃气,则上升清阳之气,反内陷而为飧泄,久则传太阴而为肠 ,此分明因风而致,故谓之风痢也。夫风痢之证,先作泄而后作痢,脉象每见沉小而弦,腹微痛而有后重,似肠风而下清血,此由春令之伏气,至夏而发,是属木胜,土亏之候。


如体素寒者,宜用培中泻木法加木香、苍术治之;体素热者,宜本法去吴萸、炮姜,加芩、连、煨葛治之;


如胸闷溺赤者,必夹湿也,宜佐赤苓、泽泻治之;吞酸嗳腐者,必夹食也,宜佐山楂、浓朴治之。


或问曰∶古云∶先泻后痢,为脾传肾。今风痢亦先泻后痢,究竟系脾传肾否?曰∶否也。昔贤谓先泻后痢,为土克水之证。此言先泻后痢者,由风木克胃,胃传脾之证,自是两途,当辨治之。又问曰∶尝见痢疾发于秋令者多,夏令者少。今言至夏而发,得无谬乎?曰∶诸痢多发于秋令,或发于夏秋之交,惟风痢独发于夏,盖由春时之伏气,从内而发。经曰∶春伤于风、夏生后泄肠 ,此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