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际疮
《外科大成》:发际疮
发际疮为生于发际间也.其形如粟如芡实.头白肉赤.痛痒相兼.甚则状如葡萄而更痛.由风热上壅所致.宜绀珠丹发之.或酒制防风通圣散解之.
生发内.顶平而痒.结黄蜡痂者.梅疮也.生脑后窝中.发痒流汁浸淫者.名燕窝疮.治同 疮.
绀珠丹(见首卷) 酒制防风通圣散(见秃疮门)
《外科心法要诀》:发际疮
发际疮生发际边,形如黍豆痒疼坚,顶白肉赤初易治,胖人肌浓最缠绵。
发际疮图(图缺)
【注】此证生项后发际,形如黍豆,顶白肉赤坚硬,痛如锥刺,痒如火燎,破津脓水,亦有浸淫发内者,此由内郁湿热,外兼受风相搏而成也,初宜绀珠丹汗之,次有酒制防风通圣散清解之,外搽黄连膏效。惟胖人项后发际,肉浓而多折纹,其发反刺疮内,因循日久不瘥,又兼受风寒凝结,形如卧瓜,破烂津水,时破时敛,俗名谓之肉龟。经年不愈,亦无伤害,常用琥珀膏贴之,可稍轻也。
琥珀膏
定粉(一两) 血余(八钱) 轻粉(四钱) 银朱(七钱) 花椒(十四粒) 黄蜡(四两)琥珀(末,五分) 麻油(十二两)
将血余、花椒、麻油炸焦,捞去渣,下黄蜡溶化尽,用夏布滤净,倾入瓷碗内,预将定粉、银朱、轻粉、琥珀四味,各研极细,共合一处,徐徐下入油内,用柳枝不时搅之,以冷为度。绵燕脂摊贴,红绵纸摊贴亦可。
【方歌】琥珀膏能治诸疮,活瘀解毒化腐良,定血轻朱椒蜡珀,麻油熬膏亦疗疡。
绀珠丹(即万灵丹,见肿疡门)
防风通圣散(见前秃疮)
黄连膏(见鼻部鼻疮)
《医宗金鉴》:发际疮
【方歌】发际疮生发际边,形如黍豆痒疼坚,顶白肉赤初易治,胖入肌厚最缠绵。
【注】此证生项后发际,形如黍豆,项白肉赤坚硬,痛如锥刺,痒如火燎,破津脓水,亦有浸淫发内者,此内郁湿热,外兼受风相搏而成也。初宜绀珠丹汗之,次用酒制防通圣散清解之,外搽黄连膏效。惟胖人项后发际,肉厚而多折纹,其发反刺疮内,因循日久,不瘥,又兼受风寒凝结,形如卧瓜,破烂津水,时破时敛,俗名谓之肉龟。经年不愈,亦无伤害,常用琥珀膏贴之,可稍轻也。
方剂:琥珀膏
组成:定粉(一两)血余(八钱)
轻粉(四钱)银朱(七钱)
花椒(十四粒)黄蜡(四两)
琥珀(末,五分)麻油(十二两)
将血余、花椒、麻油炸焦,捞去渣,下黄蜡溶化尽,用夏布滤净,倾入磁盆内,预将定粉、银朱、轻粉、琥珀四味,各研极细,共合一处,徐徐下入油内,用柳枝不时搅之,以冷为度。绵燕脂摊贴,红绵纸摊贴亦可。
【方歌】琥珀膏能治诸疮,活瘀解毒化腐良,定血轻朱椒蜡珀,麻油熬膏亦疗疡。
又方:绀珠丹(即万灵丹,见肿疡门)
防风通圣散(见前秃疮)
黄连膏(见鼻部鼻疮)
《证治准绳·疡医》:发际疮
《鬼遗》云∶左右发际起如粟米,头白肉赤,热痛如锥刺,此疾妇人患多,丈夫患少,始因风湿上攻发际,亦宜出脓无伤。或问∶发际生疮何如?曰∶此名发际疮也。状如芡实,漫肿寒热,或痛或痒者,发际疽也,此由风热上壅所致。宜服防风通圣散、紫金丹、夺命丹汗之。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