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痉
《女科证治准绳》:风痉
(痫)
〔大〕妊娠体虚,受风而伤太阳之经络,后复遇风寒相搏,发则口噤背强,名之曰痉。
又云∶ ,其候冒闷不识人,须臾自醒,良久复作,谓之风痉。一名子痫,亦名子冒,甚则反张。
〔薛〕前证若心肝风热,用钓藤汤。(胎动)肝脾血虚,加味逍遥散。(调经)肝脾郁怒,加味归脾汤。(杂病健忘。)气逆痰滞,紫苏饮。肝火风热,钓藤散。(眩晕。)脾郁痰滞,二陈、姜汁、竹沥。若兼证相杂,当参照子烦门。
羚羊角散 治妊娠冒闷,角弓反张,名曰子痫风痉。
羚羊角(镑) 独活 酸枣仁(炒) 五加皮 薏苡仁(炒) 防风 当归(酒浸)川芎 茯苓(去木) 杏仁(去皮尖,各五分) 木香 甘草(炙,各二分)
上姜水煎服。
《短剧》疗妊娠忽闷,眼不识人,须臾醒复发,亦有不醒者,名为 病,亦名子痫,亦名子冒,宜葛根汤。若竹近可速办者,当先作沥汁,次办汤也。其竹远不可即办者,当先办汤。此二疗会得其一种,竹沥偏疗诸痉绝起死也。非但偏疗妊娠产妇绝死者有效,小儿或痫 ,金疮发 ,疗之亦验。
葛根汤方 治妊娠临月,因发风痉,闷愦不识人,吐逆眩倒,小醒复发,名曰子痫。
葛根 贝母(去心) 牡丹皮 木防己 防风 当归 川芎 白茯苓 桂心(熬)泽泻 甘草(各二两) 独活 石膏(碎) 人参(各三两)
上细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贝母令人易产,若未临月者,以升麻代之。忌海藻、菘菜、酢物。
按∶此方犯桂与牡丹,不如羚羊角散之妥。
羌活酒 治妊娠中风痉,口噤,四肢强直,角弓反张。
羌活(去芦,一两半) 防风(去芦,一两) 黑豆(一合,炒,去皮)
上二味为 咀,好酒五升,浸一宿,每服用黑豆一合,炒令熟,投入药酒一大盏,候沸即住,去滓,分两服灌之。
〔丹〕治一妇人怀妊六月,发痫,手足扬直,面紫黑色,合眼涎出,昏愦不醒人事,半时而醒。医与震灵丹五十余帖,其疾时作时止,无减证,直至临产方自愈。产一女,蓐中子母皆安。次年其夫疑丹毒必作,求治之。
诊其脉,浮取弦,重取涩,按至骨则沉实带数。时正二月因未见其痫发正状,未敢与药,意其旧年痫发时乃五月,欲待其时,度此疾必作,当审谛施治。至五月半,其疾果作,皆是午巳两时,遂教以自制防风通圣散,用生甘草加桃仁多,红花少,或服或吐,至四五剂,疾渐疏而轻,后发为疥而愈。
《普济方·针灸》:风痉
治风痉。 穴颅囟治风痉口噤牙疼。颊肿恶寒。舌强不能言。 穴大迎治寒热风痉。脊强反折。螈 。 穴哑门治癫疾风痉。牙龈肿。善惊。 穴天冲治热痉引骨痛。 穴脾俞 膀胱俞治螈 沫出。寒热。痉引骨痛。 穴上关治寒热痉反折。 穴肾俞 中膂俞 长强治筋寒热痉。筋急手相引。 穴肝俞治痉上气失音不能言。 穴鱼际治反折。 穴腰俞治角弓反张。 穴百会治脊强反折。 穴上 腰俞
《圣济总录》:风痉
论曰风痉者。以风伤太阳之经。复遇寒湿故也。其状口噤不开。腰背强直如发痫。盖风邪内薄于经。则营卫凝泣。筋脉紧急。故令口噤不开。卒然倒仆。不知所以。凡发极则复苏。
苏治风痉身如板直。遍身硬强。天麻汤方
天麻(半两) 羌活(去芦头) 人参 桂(去粗皮) 白术 麻黄(去节先煎掠去沫焙干)
上八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生姜一枣大拍碎。同煎至一盏。去滓入酒半盏。再煎一沸热服。服后以生姜稀粥投之取汗。日二。
治风痉口噤不开。身背强直。发如痫状。续命汤方
麻黄(去根节先煮掠去沫焙) 独活(去芦头各一两半) 升麻 葛根(锉各半两) 羚羊角
上八味。 咀。每服六钱匕。水二盏。浸一宿。明旦煎取一盏。去滓温服。衣复避外风。每年春分后。常服二三剂。即不患天行伤寒及诸风邪等疾。
治风痉口噤不语。肢体强直。神识不明。甘草汤方
甘草(炙锉) 羌活(去芦头各一两一分) 人参(半两) 防风(去叉一两) 附子(炮裂
上五味。锉如麻豆。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入地黄汁一合。先同煎至八分去滓。次入荆沥竹沥各半合。同煎三沸温服。日夜各一服。
治风痉口噤不语。身体强直。附子汤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一枚) 羌活(去芦头) 防风(去叉) 桂(去粗皮各二两)
上四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入竹沥一合。更煎三沸。去滓温服。空心食前日二服。
治风痉身体强直。口噤不知人事。麻黄汤方
麻黄(去节先煎掠去沫焙干二两) 甘草(炙锉) 当归(焙) 黄芩(去黑心各一分)石膏十枚) 附子
上一十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入荆沥半合。更同煎三五沸。温服日二夜一。
《证治准绳·女科》:风痉
(痫)
〔大〕妊娠体虚,受风而伤太阳之经络,后复遇风寒相搏,发则口噤背强,名之曰痉。
又云∶ ,其候冒闷不识人,须臾自醒,良久复作,谓之风痉。一名子痫,亦名子冒,甚则反张。
〔薛〕前证若心肝风热,用钓藤汤。(胎动)肝脾血虚,加味逍遥散。(调经)肝脾郁怒,加味归脾汤。(杂病健忘。)气逆痰滞,紫苏饮。肝火风热,钓藤散。(眩晕。)脾郁痰滞,二陈、姜汁、竹沥。若兼证相杂,当参照子烦门。
羚羊角散 治妊娠冒闷,角弓反张,名曰子痫风痉。
羚羊角(镑) 独活 酸枣仁(炒) 五加皮 薏苡仁(炒) 防风 当归(酒浸)
川芎 茯苓(去木) 杏仁(去皮尖,各五分) 木香 甘草(炙,各二分)
上姜水煎服。
《短剧》疗妊娠忽闷,眼不识人,须臾醒复发,亦有不醒者,名为 病,亦名子痫,亦名子冒,宜葛根汤。若竹近可速办者,当先作沥汁,次办汤也。其竹远不可即办者,当先办汤。此二疗会得其一种,竹沥偏疗诸痉绝起死也。非但偏疗妊娠产妇绝死者有效,小儿或痫 ,金疮发 ,疗之亦验。
葛根汤方 治妊娠临月,因发风痉,闷愦不识人,吐逆眩倒,小醒复发,名曰子痫。
葛根 贝母(去心) 牡丹皮 木防己 防风 当归 川芎 白茯苓 桂心(熬)
泽泻 甘草(各二两) 独活 石膏(碎) 人参(各三两)
上细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贝母令人易产,若未临月者,以升麻代之。忌海藻、菘菜、酢物。
按∶此方犯桂与牡丹,不如羚羊角散之妥。
羌活酒 治妊娠中风痉,口噤,四肢强直,角弓反张。
羌活(去芦,一两半) 防风(去芦,一两) 黑豆(一合,炒,去皮)
上二味为 咀,好酒五升,浸一宿,每服用黑豆一合,炒令熟,投入药酒一大盏,候沸即住,去滓,分两服灌之。
〔丹〕治一妇人怀妊六月,发痫,手足扬直,面紫黑色,合眼涎出,昏愦不醒人事,半时而醒。医与震灵丹五十余帖,其疾时作时止,无减证,直至临产方自愈。产一女,蓐中子母皆安。次年其夫疑丹毒必作,求治之。
诊其脉,浮取弦,重取涩,按至骨则沉实带数。时正二月因未见其痫发正状,未敢与药,意其旧年痫发时乃五月,欲待其时,度此疾必作,当审谛施治。至五月半,其疾果作,皆是午巳两时,遂教以自制防风通圣散,用生甘草加桃仁多,红花少,或服或吐,至四五剂,疾渐疏而轻,后发为疥而愈。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