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性鼻炎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肥厚性鼻炎
赵某某,女,35岁
【初诊】
自述患鼻炎五年余,经某医院五官科检查诊断为肥厚性鼻炎。终日鼻塞,浊涕长流,张口呼吸。脉象滑数,舌红苔黄,热在肺胃,先用清宣方法。
辛荑花10克,苍耳子10克,白芷6克,黄芩6克,前胡6克,苏叶子各10克,浙贝母10克,杏仁10克,枇杷叶10克,焦三仙各10克,茅芦根各10克,七付
【二诊】
近日感冒,鼻塞流涕,咳嗽痰多,脉仍滑数,舌红苔黄,热郁于内,仍用宣肺化痰,清热止浊方法。
苏叶子各10克,前胡6克,牛蒡子10克,白前6克,百部6克,辛荑花10克,苍耳子10克,黄芩6克,白芷6克,焦三仙各10克,七付
【三诊】
药后咳嗽已愈,咯痰大减,惟鼻塞流涕尚在,热郁未清,仍用前法进退。
辛荑花10克,苍耳子10克,白芷6克,黄芩10克,川楝子6克,前胡6克,白前6克,牛蒡子10克,七付
【四诊】
鼻塞较前减轻,大部时间用鼻呼吸不感困难,时有如物堵塞之感,药已见效,前法增损。
辛荑花10克,苍耳子10克,白芷6克,防风6克,黄芩6克,茅芦根各10克,沙参10克,七付。
【五诊】
鼻塞已通,时有浊涕流出。肺家郁热尚未全清,脉象滑数,舌红苔黄,仍用宣肺涤浊方法。
辛荑花10克,苍耳子10克,白芷6克,荆芥6克,牛蒡子10克,冬瓜子10克,苏叶10克,芦根10克,桔梗10克,七付
患者依上方续服一个月,鼻塞流涕皆愈。半年后患者前来医治他病,询之鼻炎未复发。
【按】:肺开窍于鼻,故鼻之病多从肺治。鼻塞浊涕者多为肺热;鼻塞清涕者多为肺寒。本案鼻塞浊涕黄稠,脉象滑数,舌红苔黄,显然肺热之象。肺热宜清,然不可寒凉直清,因寒则涩而不流,恐闭塞气机,致郁热反难散出。故治宜宣清结合。本案前后五诊,方中皆用辛荑花、苍耳、白芷,此三味辛香通气上达,升清气于头面,亦清阳出上窍之意;又用前胡、杏仁、枇杷叶等开宣肺气,肺气开Ⅲ4郁热易散}又用苏子、浙贝母、冬瓜子等化痰涤浊,使热无依附之邪则易祛;其余苏叶、防风、牛蒡子、桔梗、白前、百部、焦三仙、茅芦根、黄芩等各对症选用,加减出入。无非宣通肺气,祛除有形浊邪,则热自易散。不专以清热立论,此赵师辨治鼻病之大法也。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