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石
- 《本草备要》:花蕊石
- 《本草便读》:花蕊石
- 《本草从新》:花蕊石
- 《本草撮要》:花蕊石
- 《本草蒙筌》:花蕊石
- 《本草求真》:花蕊石
- 《本草图经》:花蕊石
- 《顾松园医镜》:花蕊石
- 《冯氏锦囊秘录》:花蕊石
- 《雷公炮制药性解》:花蕊石
- 《医学入门》:花蕊石
- 《药笼小品》:花蕊石
- 《药性切用》:花蕊石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花蕊石
《本草备要》:花蕊石
涩,止血
酸涩气平。专入肝经血分。能化瘀血为水,止金疮出血(刮末敷之即合,仍不作脓。《局方》治损伤诸血,胎产恶血、血晕,有花蕊石散),下死胎胞衣(恶血化则胞胎无阻)。出陕华代地。体坚色黄。 研,水飞用。
《本草便读》:花蕊石
花蕊石(图缺)
酸可入肝.消瘀化水.温能治外.敛口生肌.(花蕊石此石性能敛血.而又能使血化为水.一如兵家攻寇之法.欲劫之而先聚之之意.金疮出血.刮末掺之即合者.亦此意也.)
《本草从新》:花蕊石
一名花乳石.涩、止金疮血、化瘀.
酸涩气平.颛入肝经血分.能化瘀血为水.止金疮出血.(刮末敷之、即合、仍不作脓、局方治损伤诸血、胎产恶血血晕、有花乳石散.)下死胎胞衣.(恶血化、则胞胎无阻.)大损阴血.出陕华代地.体坚色黄. 研水飞.
《本草撮要》:花蕊石
味酸涩气平.入足厥阴经.功专化血为水.止金疮出血.下死胎胞衣.及胎产恶血血晕等症.有花蕊石散.多服损阴血. 研水飞用.一名花乳石.
《本草蒙筌》:花蕊石
极大坚重,出自陕州。颜色仿佛硫黄,黄中间有白点。因名花蕊,最难求真。得之研粉霜,治诸血证神效。男子以童便搀半酒和,女人以童便搀半醋调。多服体即疏通,瘀血渐化黄水。诚为劫药,果乃捷方。金疮血流,敷即合口。产后血晕,舐下立安。
《本草求真》:花蕊石
(石)通瘀止血
花蕊石(专入肝)。虽产硫黄山中。号为性温。然究味酸而涩。其气亦平。故有化血之功耳。是以损伤诸血。胎产恶血血晕。并子死腹中。胞衣不下。服之体即疏通。瘀血化为黄水。金疮血流。敷即合口。诚奇方也。(颂曰。近世以合硫黄同 。研末敷金疮。其效如神。人有仓卒金刃。不及 治者。但刮末敷之亦效。)但此原属劫药。(时珍曰。花蕊石尝试其味酸涩。其功专于止血。能使血化为水。酸以收之也。东垣所谓胞衣不出。涩剂可以下之。盖赤石脂亦能下胞胎。与此义同。)下后止后。须以独参汤救补。则得之矣。若使过服。则于肌血有损。不可不谨。以罐固济。顶火 过。出火毒。研细水飞。晒干用。
《本草图经》:花蕊石
花蕊石(图缺),出陕州阌乡县。体至坚重,色如硫黄,形块有极大者,人用琢器,古方未有用者。
近世以合硫黄同 ,研末,敷金疮,其效如神。又人仓猝中金刃,不及 合,但刮石上,取细末敷之,亦效。采无时。
《顾松园医镜》:花蕊石
〔酸辛温, 研如粉。〕消瘀血如神,〔一切瘀血,童便调服三、五钱,能使化为黄水。
〕敷金疮至效。〔酸能敛血,复能化瘀,敷之即合,仍不作脓。〕无瘀血停留者勿用。。
《冯氏锦囊秘录》:花蕊石
又名花乳石。《本经》无气味详其所主,应凡味酸、辛,气温之药,其功专于止血,能使血化为水。妇人血晕恶血上升也,消化恶血则晕自止也。以酸敛之气,复能化瘀血,故敷一切金疮,及打扑伤损。狗咬至死者,急锉为末,掺处其血化为黄水即治,更不疼痛。如内损血入脏腑,热童便入酒少许,热调钱余立效。敷则生用,服则 之。
花蕊石,治血症神效。凡五内崩损,喷血出非斗者,用以 存性,研极细末,食后调服三钱,甚者五钱。男子以童便掺半酒。女子以童便掺半醋,多服体即疏通,瘀血化为黄水,诚为劫药,止后随以浓独参汤,或童便参汤补之。金疮血流,敷即合口,产后血晕,舐下即安。过用损血,不可不谨。
《雷公炮制药性解》:花蕊石
味性经络,诸书不载。主金疮止血,产妇血晕,火?用。
按∶花蕊之功,专主血证,能化瘀血为黄水,服之令人大虚,不宜轻用。若多用,服后当以
《医学入门》:花蕊石
花蕊石黄白点见,止血生肌须 炼,卒中金疮刮末敷,产中血晕斯为善。
出陕华诸郡,形大小方圆无定,色似硫黄中有淡白点如花之蕊。东垣云∶治金疮,血行则却。合和硫黄同炼服之,或只用火 亦好。仓卒不及 炼者,但刮末敷之即合,仍不作脓溃,其效如神。又疗产后血晕、恶血,另研极细。
《药笼小品》:花蕊石
入肝血分。
能化瘀血为水,下死胎胞衣。
大损阴血。
煅研水飞。
《药性切用》:花蕊石
一名花乳石。酸涩性平,入肝经血分,化瘀血为水,止疮出血。 研水飞用。苟非瘀逆,不可轻投。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花蕊石
味涩,平。主金疮,止血,又疗产妇血晕恶血。出陕华诸郡,色正黄,形之大小方定。欲服者当以大火烧之,金疮止血正尔,刮末敷之即合,仍不作脓溃。古方未用,近合硫黄同 研末,敷金疮其效如神。又仓猝中金刃,不及 合,但刮石上,取细末敷之,亦效。采无时。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