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麻子
《本草蒙筌》:火麻子
味甘,气平。无毒。乡落俱有,平地沿栽。根实花茎,依时收采。各有用度,并无麻骨可作炬心,麻皮堪绩布疋。麻子入药,修制宜精。始用帛包浸沸汤,待冷检出;井内,隔水勿沾。务过一宵,方取曝日。候干燥置平地面,压重板揩净壳皮。择起细仁,随宜索效。或搀粳米煮粥,或佐血药为丸。经入阳明大肠及足太阴脾脏。恶茯苓一大肠风热,结涩便难。止消渴而小水能行,破积血而血脉可腹。胎逆横生易顺,产后余疾总除。和菖蒲鬼臼为丸,吞服即见鬼魅。(要见鬼者,用各等分,杵,丸弹大。每朝向日服一丸,满百日即见鬼魅。)合豆子头发着井,祝敕能辟瘟魔。
(除夜四更,取麻子、豆子各二七粒,家人头发少许,着头发滋润。久服肥健,不老仙。重压取油,亦能油物。麻花味苦性热,堪调经水不通。驱恶风黑色遍身,散诸风瘙痒难抵。麻根煮服,更通石淋。除难产带下崩中,逐 折挝打瘀血。
麻叶捣汁,又杀蛔虫。或被蝎伤,敷之即效。麻沸汤专主虚热,渍麻汁善解渴消。
《冯氏锦囊秘录》:火麻子
即大麻仁,禀土气以生,味甘平无毒,性最滑利,甘能补中,入手足阳明,足太阴经,主胃热便难滑利下行,破积血复益血脉,利小便,复润大肠,益血补阴,缓脾润燥。故仲景脾约丸用之,然多食损血脉滑精气,痿阳事,妇人多食发带疾,以其滑利走而不守也。产后汗多,大便秘结,惟麻子粥最稳,不惟产妇。凡老人诸虚风秘皆妙,用大麻子仁,紫苏子各二合,洗净研细再以水研取汁,一盏,分二次煮粥啜之。麻麻子仁粥,治风水腹大,腰膝重痛,不可转动,用冬麻子半升研碎,水滤取汁入粳米二合,煮稀粥,下葱椒盐鼓,空心食。《夏子益奇疾方》∶截肠怪病,大肠头出寸余,痛苦,干则自落,又出,名为截肠病,若肠尽则不治,但初觉截时用器盛脂麻油坐浸之,饮大麻子汁,数升即愈。
火麻子,骨可作炬心,皮堪缝布疋,子取入药,修制,宜精,益气补中,催生下乳,去中风汗出,皮肤顽痹,润大肠风热。结涩便难,止消渴,而小水能行,破积血而血脉可复,胎逆横生宜顺,产后余疾总除,和葛蒲鬼白为丸,吞服百日,能见神鬼,合豆子头发,着井祝,敕能辟瘟魔,入脾与大肠二经,功专益阴润燥。
《医学入门》:火麻子
火麻子甘无毒平,润肠能破积血凝,治痹宽膨止消渴,催产下乳救脉停,花性大同却有毒,食久令人见鬼精。
又名麻子仁,四棱,处处有之,皮可为布及履。东海者大如莲实,北地者大如豆,南地者子小。入足太阴、手阳明经。主大肠风热结燥,小便淋闭。破积血,治皮肤顽痹,风癞骨髓疼痛,风水腹大,脐腰重痛。止消渴。
治妊娠心痛腹疼、逆生倒产、产后恶露不尽、腹胀。古方脉代用之者,以其能复血脉而益中气也。兼治小儿赤白痢。长肌肉,益毛发,但多食反损血脉,滑精,痿阳,发带病。凡使,以布包沸汤中浸,汤冷取出,垂井中一夜,勿令着水,次日晒干,新瓦上挪去壳用。花名麻贲,又名麻勃,即麻花上勃勃者。主利五脏,下血破积,止痹散脓。久食,令人见鬼狂走。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