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荽
- 《本草纲目》:胡荽
- 《本草备要》:胡荽
- 《本草从新》:胡荽
- 《本草分经》:胡荽
- 《本草撮要》:胡荽
- 《本草蒙筌》:胡荽
- 《本草求真》:胡荽
- 《本经逢原》:胡荽
- 《冯氏锦囊秘录》:胡荽
- 《雷公炮制药性解》:胡荽
- 《医学入门》:胡荽
- 《药性切用》:胡荽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胡荽
- 《证类本草》:胡荽
《本草纲目》:胡荽
「释名」香荽、胡菜、荽。
「气味」(根、叶)辛、温、微毒。(子)辛、酸、平、无毒。
「主治」
1、痘疹不快。和胡荽二两,切碎,放入两碗酒中煎沸,盖严勿令漏气。待冷定后,去渣,含酒轻喷病孩颈背直至两足,勿喷头面。用命名痘疹发出。
2、孩子丹。用胡荽捣汁涂搽。
3、产后无乳。用干胡荽煎汤饮服。
4、小便不通。用胡荽二两、葵根一把加水二升煎成一升,再加滑石末一两,分三、四次服下。
5、肛门脱出。用胡荽一升切碎,烧烟熏患处即入。
6、蛇虫螫伤。用胡荽苗、合口椒等分,捣烂涂搽。
7、痢及泻血。用胡荽子一合,炒过,捣为末。每服二钱。赤痢以砂糖水送下,白痢以姜汤送下,泻血以开水送下。一天服药二次。
8、痔痛。以胡荽了炒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服,温酒送下。数服见效。
9、牙齿疼痛。用胡荽子五升,加水五升煮取一升,含漱。
《本草备要》:胡荽
宣,发痘疹,辟恶气
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辟一切不正之气,痧疹、痘疮不出。煎酒喷之(心脾之气,得芳香而营运,含喷遍身,勿 头面。痘疹家悬挂,辟邪恶,胡荽久食,令人多忘,病患不宜食胡荽、黄花菜)。
《本草从新》:胡荽
宣、发痘疮、辟恶气.
辛温.微毒.主消谷.止头痛,通小腹气及心窍,利大小肠.其香窜.辟一切不正之气.
痧疹痘疮不出.煎酒喷之.(痘疹不出、用酒煎沸、勿令泄气、候冷、去滓、微微从项以下、喷身令遍、除头面勿喷、盖覆令暖、即出.)久食损人精神.令人多忘.病患食之脚软.(孩子赤丹、胡荽汁涂之、面上黑子、胡荽煎汤、日日洗之.)
《本草分经》:胡荽
辛温香窜,辟一切不正之气,发痘疮疗沙疹止头痛,通小腹气及心窍,消谷利肠。胡荽菜久食损精神,令人多忘,发腋臭。
《本草撮要》:胡荽
味辛温微毒.入足太阴阳明经.功专消谷.止头痛.通小腹气及心窍.利大小肠.其香窜辟一切不正之气.痧疹痘疮不出.煎酒喷之.除头面勿喷.盖覆令暖即出.并取汁涂赤丹.煎汤洗面上黑子.久食损神.令人多忘.病患食之脚软.一名 荽.
《本草蒙筌》:胡荽
味辛,气温。微毒。此系熏菜,常种冬时。厌酒点茶,生啖最妙。善通气小腹,能拔热四肢。开心窍,上止头疼;散沙疹,内消谷食。利五脏,顺二肠。豌豆疮出不齐,用之煎酒可喷。多食发香港脚腋臭,久食损精神健忘。食同邪蒿,令人汗臭。根食之发痼疾,子煎油敷秃疮。
《本草求真》:胡荽
(荤辛)通心脾达小腹辟恶发痘
胡荽(专入心脾)。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小腹。外行腠理。达四肢。散风寒。及除一切不正之气。是以发热头痛能除。谷食停滞俱消。痘疮不齐。煎酒喷之即出。(时珍曰。诸疮皆属心火。营血内摄于脾。心脾之气。得芳香则营运。得臭恶则壅滞耳。直指方云。痘疹不快。宜用胡荽酒喷之以辟恶气。床帐上下左右。皆宜挂之以御汗气胡臭天癸淫佚之气。一应秽恶所不可无。若儿虚弱及天时阴寒。宜用此。)目翳不退。塞之鼻中即祛。然多食久食。损人精神。令人多忘。能发液臭。非同补药可以常服。
《本经逢原》:胡荽
一名芫荽
辛温微毒。服白术、牡丹皮者忌食。
发明 胡荽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能辟一切不正之气,酒后煎汤漱洗则绝无酒气。痘疮出不快者,捣 衣被发之,如春夏阳气发越时用之,反助热毒,恐变黑陷,不可不慎。华佗云,患狐臭人勿食,口气 齿人食之加剧。服云母,钟乳人勿食,为其辛温能解诸药之力也。
《冯氏锦囊秘录》:胡荽
禀金气,多火气少,故味辛香,气温,微毒。以辛香气温走窜之功,故内通心脾达少腹,除一切不正之气,外行腠理,达四肢,散风寒及秽气之侵,所以发热头痛能除,谷食停滞俱消,痧疹痘疮皆出矣。但辛香发散,气虚人不宜食之,久食多食损人精神,令人多忘,能发腋臭香港脚痼疾,及服一切补药,内有白术牡丹者咸忌之,其子亦能发痘疹,杀鱼腥毒。
胡荽,善通气小腹,能拔毒四肢,开心窍,上止头痛,散痧疹,内消谷食,利五脏,顺二肠,痘疮不齐,煎酒可喷。塞之鼻中,能去目翳。但多食发香港脚、腋臭,久食损精神、健忘,食同邪蒿,令人汗臭。
主治(痘疹合参) 凡痧疹痘疮难出,用胡荽一二两,切碎酒煎,除去头面,从项以下遍身俱用喷之,避风立出,又可喷痘家床帐衣服,避恶除秽。
《雷公炮制药性解》:胡荽
味辛,性温微毒,入肺脾二经。主通小腹气,除四肢热,止头痛,消谷食,散痧疹,齐痘疮。其子煎油,可敷秃疮。忌斜蒿同食,令人汗死。
按∶胡荽味辛,肺所药也。性温,脾所快也,故皆入之。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所以理痧痘等证。多食损精神,发痼疾,令人健忘。香港脚狐臭者,食之愈甚。
《医学入门》:胡荽
胡荽辛温微有毒,善止头疼热四肢,消谷更通心腹气,喷痘酒煎不用医。
胡,狐也;荽,臊也,久食令人腋气如狐臊也。止头疼,拔四肢热,消谷,通心窍,通大小肠,通小腹气。小儿痘疮不出,用酒煎沸,以物盖定,候冷去渣,微微从项以下遍身喷之,除面不喷,其痘速出。久食损人精神、多忘,发胡臭、香港脚、痼疾。子,主肠风五痔,蛊毒,及食肉中毒,下血不止,顿痞黄者,煮冷汁服之。齿痛,煎汤含之。小儿秃,油煎敷之。入药炒用。
又石胡荽,俗名鹅不食草,气寒,无毒。通鼻气,利九窍,吐风痰,不任食。又熟挪内鼻中,去翳膜。
《药性切用》:胡荽
辛温香窜,发痘疹,辟恶气。服食损人,煎汤熏洗。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胡荽
味辛,温,微毒。消谷,治五脏,补不足,利大小肠,通小腹气,止头痛,疗沙疹,豆疮不出,主蛊毒,五痔。《食疗》云∶平。利五脏,补筋脉,主消谷。
《证类本草》:胡荽
味辛,温一云微寒,微毒。消谷,治五脏,补不足,利大小肠,通小腹气,拔四肢热,止头痛,疗沙疹,豌豆疮不出,作酒喷之,立出,通心窍。久食人多忘,发腋臭,香港脚,根发痼疾。
子 主小儿秃疮,油煎敷之。亦主蛊,五痔及食肉中毒下血。煮,冷取汁服。并州人呼为香荽,入药炒用。
陈藏器∶胡荽,防风注苏云∶防风子似胡荽,味辛,温。消谷,久食令人多忘,发腋臭,根发痼疾。子主小儿秃疮,油煎敷之。亦主蛊毒,五野鸡病及食肉中毒下血。煮令子拆,服汁。
香荽也。食疗平。利五脏,补筋脉。主消谷能食。若食多则令人多忘。又,食着诸毒肉,吐、下血不止,顿痞黄者,取净胡荽子一升,煮食腹破,取汁停冷,服半升,一日一夜二服即止。又,狐臭, 齿病患不可食。疾更加。久冷人食之,脚弱。患气,弥不得食。又,不得与斜蒿同食。食之令人汗臭,难瘥。不得久食,此是薰菜,损人精神。秋冬捣子,醋煮熨肠头出,甚效。可和生菜食,治肠风。热饼裹食甚良。外台秘要∶主齿疼。胡 子五升,应是胡荽子也。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含之。经验后方∶治小儿胗豆,两切,以酒二大盏煎令沸沃胡荽,便以物合定,不令泄气。候冷去滓身令遍,除面不喷。孙真人∶食之令人多忘,发痼疾,胡臭, 齿,口气臭,金疮。兵部手集∶治孩子赤丹不止,以汁敷之瘥。谭氏方∶同。必效方∶治蛊毒神之,立下。又治热气结 ,经年数发。以半斤,五月五日采,阴干,水七去滓分服。未瘥更服,春夏叶、秋冬茎、根并用,亦可预备之。子母秘录∶治肛带出。切一升烧,以烟熏肛,即入。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