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胡芦巴

「释名」亦名苦豆。


「主治」


1、小肠气痛。用胡芦巴炒过,研细。每服二钱,茴香酒送下。


2、肾脏虚冷,腹胁胀满。用胡芦巴(炒)二两,熟附子、硫磺各七钱五分,共研为末,加酒煎曲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四十丸,盐汤送下。


3、疝瘕。用胡芦巴(酒浸,晒)四两、荞麦面(炒)四两、小茴香一两,共研为末,加酒、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盐酒或盐汤送下。服至两月后,大便出血脓,表示病根已经除去。


4、偏坠或小肠疝气。用沉香、木香各半两,胡芦巴(酒浸,炒)、小茴香(炒)各二两,共研为末,加酒、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盐酒送下。此方名“沉香内消丸”。


5、寒湿脚气(腿膝疼痛,行走无力)。用胡芦巴(酒浸一夜后焙干)、破故纸(炒香)各四两,共研为末;另取木瓜一个,切顶去瓤,放药入瓜内填满,将顶合上,蒸至极熟,然后捣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


6、小腹有可动硬块,痛不可忍。用胡芦巴八钱,茴香六钱,巴戟(去心)、川乌头(炮,去皮)各二钱,楝实(去核)四钱,吴茱萸五钱,一起炒成细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小儿五丸,盐酒送下。


味苦大温.入足阳明少阴经.功专暖丹田.得桃仁治膀胱气.得茴香川楝治奔豚偏坠.得荞麦、茴香治冷气疝瘕.得补骨脂、木瓜治寒湿香港脚.得附子、硫黄治阳气不能归元.酒浸曝.或蒸或炒用.


(隰草)逐冷除疝


胡芦巴(专入命门)。苦温纯阳。亦能入肾补命。故书载暖丹田。壮元阳。治肾脏虚冷。并疝瘕冷气。小肠偏坠。寒湿香港脚。(时珍曰。胡芦巴。右肾命门药也。元阳不足。冷气潜伏。不能归元者宜之。宋惠民和剂局方有胡芦巴丸。治大人小儿小肠奔豚偏坠。及小腹有形如卵。上下走痛不可忍者。用胡芦巴八钱。茴香六钱。巴戟去心。川乌头炮去皮各二钱。楝实去核四钱。吴茱萸五钱。并炒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盐酒下。)功与仙茅附子硫黄恍惚相似。然其力则终逊于附子硫黄。故仍须兼以附硫茴香吴茱萸等药同投。方能有效。系海外胡萝子。四声音相近故名。酒浸曝干炒用。


胡芦巴(图缺),生广州,或云种出海南诸蕃,盖其国芦菔子也。舶客将种莳于岭外亦生,然不及蕃中来者真好。春生苗,夏结子,作荚,至秋采之。今医方治元脏虚冷气为最要。然《本经》不着,唐以前方亦不见者,盖是出甚近也。与附子、茴香、硫黄、桃仁尤相宜,兼治膀胱冷气。


苦大温,无毒。


发明 胡芦巴乃海外胡萝卜子,声音相近之讹耳。右肾命门药也。元阳不足,冷气潜伏不得归元者宜之,小肠奔豚偏坠及小腹有形如卵,上下走痛不可忍者,用胡芦巴丸。肾气不归,上热下寒,厥逆呕吐者,用黑锡丹。皆与金铃子一寒一热同用,其导火归元之功可知。


出岭南者佳。


苦温纯阳,入右肾命门。


同茴香、巴戟、川乌、川楝子、吴茱萸,治疝瘕冷气,寒湿脚气。


酒炒。


味苦、辛,气温,入足阳明胃、足少阴肾经,泻湿驱寒,破瘕消疝。


胡芦巴苦温下行,治水土湿寒,腹肋满胀、寒疝冷瘕、囊坠脚肿之症。


主元脏虚冷气。得∶附子,硫黄,治肾虚冷、腹胁胀满、面色青黑。得∶ 香子、治膀胱气甚效。出∶广州并黔州。春生苗,夏结子,子作细荚,至秋采。今人多用岭南治元脏冷气为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