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蒿
《本草纲目》:白蒿
「释名」由胡、蒌蒿、蘩。
「气味」(苗、根)甘、平、无毒。
「主治」风寒湿痹、恶疮癞疾、夏月暴痢等。能杀河豚鱼毒。
《本草经集注》:白蒿
味甘,平,无毒。主治五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治心悬,少食常饥。久服轻身,耳目聪明,不老。生中山川泽。二月采。
蒿类甚多,而世中不闻呼白蒿者,方药家既不用,皆无复识之,所主治既殊佳。应更加研访。服食七禽散云∶白兔食之,仙。与前 子同法尔。(《大观》卷六,《政和》一六六页)
《本草图经》:白蒿
白蒿(图缺),蓬蒿也。生中山川泽,今所在有之。春初最先诸草而生,似青蒿而叶粗,上有白毛错涩,从初生至枯,白于众蒿,颇似细艾。二月采。此《尔雅》所谓蘩(音烦)皤(音婆)蒿是也。疏云∶蓬蒿,可以为菹。故《诗笺》云∶以豆荐蘩菹。陆机云∶凡艾白色为皤蒿。今白蒿春始生,及秋香美,可生食,又可蒸。一名游胡,北海人谓之旁勃。故《大戴礼夏小正》云∶繁,游胡。游胡,旁勃也。此草古人以为菹。唐·孟诜亦云∶生 醋食。今人但食蒌蒿,不复食此。或疑此蒿即蒌蒿。而孟诜又别着蒌蒿条,所说不同,明是二物,乃知古今食品之异也。又今阶州以白蒿为茵陈蒿,苗叶亦相似,然以入药,恐不可用也。按蒿类亦多。《尔雅》云∶蘩之丑,秋蒿。言春时各有种名,至秋老成,皆通呼为蒿也。中品有马先蒿,云生南阳川泽,叶如益母草,花红白。八、九月有实,俗谓之虎麻,亦名马新蒿。《诗·小雅》所谓匪莪伊芳蔚是也。陆机云∶蔚,牡蒿。牡蒿,牡 (愆刃切)也。三月始生,七月华,似胡麻花而谓无子者。而陆云有子,二说小异。今当用有子者为正。下品又有角蒿,云叶似白蒿,花如瞿麦,红赤可爱,子似王不留行,黑色作角。七、八月采。又有茵陈蒿、草蒿,下自有条。白蒿、马新蒿,古方治癞疾多用之。《深师方》云∶取白艾蒿十束如升大,煮取汁,以曲及米一如酿酒法,候熟稍稍饮之。但是恶疾遍体,面目有疮者,皆可饮之。又取马新蒿捣末,服方寸匕,日三。如更赤起,服之一年,都差平复。角蒿医方鲜有用者。
《名医别录》:白蒿
无毒.生中山,二月采.
《本经》原文∶白蒿,味甘,平.主五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县
《千金翼方》:白蒿
味甘,平,无毒。主五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
久服轻身,耳目聪明不老。
《医学入门》:白蒿
生川泽。所在有之。春初最先诸草而生,似青蒿而叶粗,上有白毛。及秋香美可生食,俗名蓬蒿也。
味甘,平,无毒。主五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老。
《神农本草经》:白蒿
味甘平。
主五脏邪气,风寒温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久服,轻身,耳目聪明,不老。生川泽。
《名医》曰:生中山,二月采。
案《说文》云:蘩,白蒿也,艾,冰台也;《广雅》云:蘩,母,蒡葧也;《尔雅》云:艾,冰台;郭璞云:今艾,白蒿;《夏小正》云:二月采蘩;《传》云:蘩,由胡,由胡者,繁母也,繁母者,旁勃也;《尔雅》云:蘩,皤蒿;郭璞云:白蒿,又蘩,由胡;郭璞云:未详;《毛诗》云:于以采蘩,《传》云蘩,皤蒿也,又采蘩祁祁;《传》云:蘩,白蒿也;陆玑云:凡艾,白色者为皤蒿;《楚词》王逸注云:艾,白蒿也,按皤白,音义皆相近,艾,是药名,《本草经》无者,即白蒿是也,《名医》别出艾条,非。
《新修本草》:白蒿
味甘,平,无毒。主五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
久服轻身,耳目聪明不老。
生中山川泽,二月采。
蒿类甚多,而俗中不闻呼白蒿者,方药家既不用,皆无复识之,所主疗既殊佳,应更加研访。服食七禽散云∶白兔食之,仙。与前 子同法耳。
〔谨案〕《尔雅》∶蘩(音烦),皤(音婆)蒿,即白蒿也。此蒿叶粗于青蒿,从初生至枯,白于众蒿,欲似细艾者,所在有之也。
《证类本草》:白蒿
(白蒿_图缺)
味甘,平,无毒。主五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久服轻身,耳目聪明,不老。生中山川泽。二月采。
陶隐居云∶蒿类甚多,而俗中不闻呼白蒿者,方药家既不用,皆无复识之,所主疗既殊佳,应更加研访。服食七禽散云∶白兔食之,仙。与前庵 子同法尔。唐本注云∶《尔雅》∶蘩(音烦),皤(音婆)蒿。即白蒿也。此蒿叶粗于青蒿,从初生至枯,白于众蒿,欲似细艾者,所在有之也。今按别本注云∶叶似艾,叶上有白毛粗涩,俗呼为蓬蒿。臣禹锡等谨按尔雅疏云∶蓬蒿可以为菹,故《诗笺》云∶以豆荐蘩菹。陆机云∶凡艾,白色为皤蒿。今白蒿,春始生,及秋香美。可生食又可蒸。一名游胡,北海人谓之旁勃,故《大戴礼·夏小正传》曰∶蘩,游胡。游胡,旁勃也。孟诜云∶白蒿,寒。春初此蒿前诸草生。捣汁去热黄及心痛。其叶生挪,醋淹之为菹,甚益人。又,叶干为末,夏日暴水痢,以米饮和一匙,空腹服之。子,主鬼气,末和酒服之良。又,烧淋灰煎,治淋沥疾。
图经曰∶白蒿,蓬蒿也。生中山川泽,今所在有之。春初最先诸草而生,似青蒿而叶粗,上有白毛错涩,从初生至枯,白于众蒿,颇似细艾。二月采。此《尔雅》所谓蘩(音烦),皤(音婆)蒿是也。疏云∶蓬蒿,可以为菹。故《诗笺》云∶以豆荐蘩菹。陆机云∶凡艾,白色为皤蒿。今白蒿,春始生,及秋香美,可生食,又可蒸。一名游胡,北海人谓之旁勃,故《大戴礼·夏小正》云∶蘩,游胡。游胡,旁勃也。此草古人以为菹。唐·孟诜亦云∶生挪醋食。今人但食蒌蒿,不复食此。或疑此蒿即蒌蒿。而孟诜又别着蒌蒿条,所说不同,明是二物,乃知古今食品之异也。又今阶州以白蒿为茵陈蒿,苗、叶亦相似,然以入药,恐不可用也。按蒿类亦多。《尔雅》云∶蘩之丑,秋蒿。言春时各有种名,至秋老成,皆通呼为蒿也。中品有马先蒿,云生南阳川泽,叶如益母草,花红白,八、九月有实,谷谓之虎麻,亦名马新蒿。《诗·小雅》所谓匪莪伊芳蔚是也。陆机云∶蔚,牡蒿。牡蒿,牡 (愆刃切)也。三月始生,七月华,似胡麻花而紫赤,八月为角,角似小豆角,锐而长,一名马新蒿。郭璞注《尔雅》∶蔚,牡 。谓无子者。而陆云有子,二说小异。今当用有子者为正。下品又有角蒿,云叶似白蒿,花如瞿麦,红赤可爱,子似王不留行,黑色作角,七、八月采。又有茵陈蒿、草蒿,下自有条。白蒿、马新蒿,古方治癞疾多用之。《深师方∶》云∶取白艾蒿十束如升大,煮取汁,以曲及米一如酿酒法,候熟,稍稍饮之但是恶疾遍体,面目有疮者,皆可饮之。又取马新蒿捣末,服方寸匕,日三。如更赤起,服之一年,都瘥平复。角蒿,医方鲜有用者。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