荜澄茄
《本草图经》:荜澄茄
荜澄茄(图缺),生佛誓国,今广州亦有之。春夏生叶,青滑可爱;结实似梧桐子及蔓荆子,微大。
八月、九月采之。今医方脾胃药中多用。又治伤寒咳 ,日夜不定者。其方以荜澄茄三分,高良姜三分,二物捣罗为散,每服二钱,水六分,煎十余沸,入少许醋,搅匀,和滓,如茶热呷。
《本草择要纲目》:荜澄茄
(生南海诸国.向阴者为澄茄.向阳者为胡椒.凡采得去柄及皱皮子用.酒浸蒸之从巳至酉.杵细晒干.入药用.)
【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下气消食.去皮肤风.心腹间气胀.令人能食.疗鬼气.能染发及香身.治一切冷气痰癖.并霍乱吐泻肚腹痛.肾气膀胱冷.暖脾胃.止呕吐哕逆.
《本经逢原》:荜澄茄
辛温无毒。
发明 时珍曰,荜澄茄海南诸番皆有之,与胡椒一类两种,正如大腹之与槟榔耳。
日向阴生者为澄茄,向阳生者为胡椒。主治与胡椒相类,而热性稍逊。治反胃吐出黑汁,诸药不效,用此一味为丸,姜汤服之。痘疮入目,为末以少许吹鼻中三五次效。鼻塞不通,用此半两,同薄荷叶三钱、荆芥穗二钱半蜜丸,芡实大,时时含咽之。但阴虚血分有热、发热咳嗽禁用。
《海药本草》:荜澄茄
谨按《广志》云∶生诸海,嫩胡椒也。青时就树采摘造之,有柄粗而蒂圆是也。
其味辛、苦,微温,无毒。主心腹卒痛,霍乱吐泻,痰癖冷气。古方偏用染发,不用治病也。(《大观》卷九页49,《政和》页235,《纲目》页1321)
《饮膳正要》:荜澄茄
味辛,温,无毒。消食下气,去心腹胀,令人能食。
《玉楸药解》:荜澄茄
味辛,气温,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温燥脾胃,消纳水谷,能止胀痛,善除呕吐。
澄茄温燥之性,甚宜脾胃寒湿,下气降浊,进食消谷,治霍乱吐泄,反胃噎膈之病。
酒浸,炒用。形似胡椒。
《证类本草》:荜澄茄
(荜澄茄_图缺)
味辛,温,无毒。主下气消食,皮肤风,心腹间气胀,令人能食,疗鬼气。能染发及香身。生佛誓国。似梧桐子及蔓荆子微大,亦名毗陵茄子。(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治一切气并霍乱泻,肚腹痛,肾气膀胱冷。
图经曰∶荜澄茄,生佛誓国,今广州亦有之。春夏生叶,青滑可爱,结实似梧桐子及蔓荆子微大。八月、九月采之。今医方脾胃药中多用。又治伤寒咳 ,日夜不定者,其方以荜澄茄三分,高良姜三分,二物捣罗为散,每服二钱,水六分煎十余沸,入少许醋,搅匀和滓,如茶热呷。
海药云∶谨按《广志》云∶生诸海。嫩胡椒也。青时就树采摘造之,有柄粗而蒂圆是也。
其味辛、苦,微温,无毒。主心腹卒痛,霍乱吐泻,痰癖冷气。古方偏用染发,不用治病也。雷公云∶凡使,采得后去柄及皱皮了,用酒浸蒸,从巳至酉出,细杵,任用也。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