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僵蚕
- 《本草乘雅半偈》:白僵蚕
- 《本草崇原》:白僵蚕
- 《本草从新》:白僵蚕
- 《本草撮要》:白僵蚕
- 《本草经集注》:白僵蚕
- 《本草蒙筌》:白僵蚕
- 《本草思辨录》:白僵蚕
- 《本草衍义》:白僵蚕
- 《本经逢原》:白僵蚕
- 《得配本草》:白僵蚕
- 《顾松园医镜》:白僵蚕
- 《冯氏锦囊秘录》:白僵蚕
- 《雷公炮制药性解》:白僵蚕
- 《雷公炮炙论》:白僵蚕
- 《名医别录》:白僵蚕
- 《千金翼方》:白僵蚕
- 《神农本草经》:白僵蚕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白僵蚕
- 《新修本草》:白僵蚕
- 《药性切用》:白僵蚕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白僵蚕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白僵蚕
- 《证类本草》:白僵蚕
《本草乘雅半偈》:白僵蚕
(本经中品)
【气味】咸辛平,无毒。
【主治】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灭黑黯,令人面好,男子阴痒病。
【核】曰∶白僵蚕,蚕病风死,其色自白,死且不朽也。今市肆多用中温死蚕,以锻石淹拌令白,服之为害最深。若痘疹必燥裂黑陷,若疮毒必黑烂内攻,不可不慎也。修治,用糯米泔浸一日,俟桑涎吐出,浮水上者,即掠去之,洗净漉起,微火焙干,净布拭去黄肉、毛,并黑口甲,捣筛如粉。
【 】曰∶蚕,昆虫也。见明则食,食而不饮,三十日乃化。有引日多与少者,此寒温饥饱之为修短耳。三眠三起,起如卫气之出行阳道,眠如卫气之入行阴道,三十日大眠,则卫道已周,周则变而化,吐丝为经矣。不化者,风白为僵,故象形从治,内逆而为惊痫夜啼,伏匿而为三虫鬼疰,外显黑黯而不明,囊壳欲蜕而作痒者,此皆不能从蒸及变,顺之使出以从化也。淮南子云∶蝉饮不食,蚕食不饮,饮滋经气,食益经隧,咸从任督,四布经络,变化相同,功能亦一也。
《本草崇原》:白僵蚕
气味咸辛平,无毒。主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灭黑 ,令人面色好,男子阴痒病。
(蚕处处可育,而江浙尤多,蚕病风死,其色不变,故名白僵,僵者死而不朽之谓。
《乘雅》云∶今市肆多用中温死蚕,以锻石淹拌,令白服之,为害最深。若痘疹,必燥裂黑不可不慎也。)
僵蚕色白体坚,气味咸辛,禀金水之精也。东方肝木,其病发惊骇,金能平木,故主治小天运环转,则昼开夜合,故止小儿夜啼。金主肃杀,故去三虫。水气主灭黑 而令人面色好。金能制风,咸能杀痒,故治男子阴痒之病蝉蜕、僵蚕,皆禀金水之精,故《本经》主治大体相同。但蝉饮而不食,溺而不粪。蚕食而不饮,粪而不溺,何以相同。《经》云∶饮入于胃,上归于肺。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是饮是食虽殊,皆由肺气之通调;则溺粪虽异,皆禀肺气以传化矣。又,凡色白而禀金气之品,皆不宜火炒。僵蚕具坚金之体,故能祛风攻毒。若以火炒,则金体消败,何能奏功。后人不体物理,不察物性,而妄加炮制者,不独一僵蚕已也。如桑皮炒黄,麻黄炒黑,杏仁、蒺藜皆用火炒。诸如此类,不能尽述,皆由不知药性之原,狃于习俗之所致耳。
《本草从新》:白僵蚕
轻、宣、去风化痰.
咸辛平.僵而不腐.得清化之气.故能治风化痰.散结行经.(蚕病风则僵、故因以治风、能散相火逆结之痰.)其气味俱薄.轻浮而升.入肺肝胃三经.治中风失音.头风齿痛.喉痹咽肿.(炒为末、姜汤调下一钱、当吐出顽痰.)丹毒瘙痒.(皆风热为病.)瘰 结核.痰疟血病.崩中带下.(风热乘肝.)小儿惊疳.肤如鳞甲.(由气血虚、亦名胎垢、煎汤浴之.)下乳汁.灭瘢痕.诸证由于血虚.而无风寒客邪者.勿用.以头蚕色白条直者良.糯米泔浸一日.待桑涎浮出.焙干、去丝及黑口.捣用.恶萆 、桔梗、茯苓、桑螵蛸.(一切风痰、白直僵蚕七个、细研、姜汤调灌之、酒后咳嗽、蜜调末、服一钱.)
蚕蛹、炒食.治风及劳瘦.为末饮服.治小儿疳瘦.长肌肉.退热除蛔虫.煎汁饮.止消渴.研敷 疮恶疮.(吴瑞曰∶缲丝后蛹子、今人食之、呼小蜂儿、孙思邈曰∶ 犬咬者、终身忌食、发则难免.)蚕茧、甘温.能泻膀胱相火.引清气上朝于口.止消渴.(蚕与马、并属午、为离主心、作茧退藏之际、故缲丝汤饮之、能抑心火而治消渴.)痈疽无头者.烧灰酒服.(服一枚、出一头、二枚出二头.)
《本草撮要》:白僵蚕
味辛咸.入手足厥阴阳明经.功专疗风痰.得白马通治症瘕.得冰片硼砂牙硝治诸喉风.煎汤浴治小儿肤如鳞甲.以蚕七个研细.姜汤调灌.吐一切风痰.无风寒客邪者勿服.恶萆 桔梗茯苓桑螵蛸.蚕蛹炒食.治风及劳瘦.蚕茧甘温.泻膀胱相火.引清气上升止渴.痈疽无头.烧灰酒服一枚即出头.黄丝绢得白芨能接断肠.得丹皮白芨治产妇脬损.得棕榈贯仲京墨荷叶四灰.治妇人血崩.裤裆烧灰.治阴阳易.女用男.男用女.
《本草经集注》:白僵蚕
味咸、辛,平,无毒。主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灭黑 。令人面色好,治男子阴疡病。女子崩中赤白,产后余痛,灭诸疮瘢痕。生颖川平泽。四月取自死者,勿令中湿,湿有毒,不可用。
人家养蚕时,有合箔皆僵者,即曝燥都不坏。今见小白色,似有盐度者为好。末以涂马齿,即不能食草,以桑叶拭去乃还食,此明蚕即马类也。(《大观》卷二十一,《政和》四三○?
《本草蒙筌》:白僵蚕
味咸、辛,气平。升也,阴中阳也。属火,有土与木,得金气僵而不化。无毒。一说∶性温,有小毒。在人家蚕箔中,取僵直自死者。勿令中湿,犯则弃之。(中湿有毒故勿用。)务择白色成条,炒去丝绵及子。恶茯苓、萆 ,暨桔梗、桑蛸(桑螵蛸。)逐风湿殊功,口噤失音者必用;拔疔毒极效,肿突几危者急敷。(为末敷之。)主小儿惊痫夜啼,治妇人崩中赤白。止阴痒,去三虫。灭黑 及诸疮瘢痕,面色令好;散风痰并结滞痰块,喉痹使用。(丹溪云∶治喉痹取其火中清化之气,以从治相火散浊逆结滞之痰耳。)驱分娩罢余疼,解伤寒后阴易。 茧内变化,名原蚕蛾。气温味咸,略有小毒。盖原释再字,乃重养晚蚕。入药务择雄蛾,以其敏于生育。折去翅足,微火炒黄。合散为丸,随宜使用。强阴道(阴痿必用。)交接不倦,益精气禁固难来。敷诸疮灭瘢,止尿血暖肾。 蚕沙即屎,其性亦湿。
治湿痹瘾疹瘫风,主肠鸣热中消渴。 又有蚕退,用宜烧灰。多治血风,甚益女妇。
止带漏崩中,赤白痢疾;除肠风下血,吐衄鼻洪。疔肿取灰敷,牙疳加麝贴。牙宣灰擦龈上,口疮灰敷患间。又治邪祟风癫,灰调酒下立愈。《本经》又曰∶近世医家多用蚕退纸,(是初出蚕壳在纸上者。)东方诸医惟用蚕蜕皮。(此蚕欲老眠,起所蜕皮也。)二用较之,东人为正。须微炒过,堪入散丸。蚕茧烧研酒调,立使肿痈透孔。一茧一孔,功同茅针。若煎汤液服之,杀虫止泻立效。缫丝汤瓮贮,埋土内年深。消渴病来,急宜取饮。引清气上朝口舌,降相火下泄膀胱,因属火有金之用故也。
《本草思辨录》:白僵蚕
蚕者食桑之虫,桑能去风,蚕性故近之;且感风而僵,更于感风之病为宜,味辛气温而性燥,故治湿胜之风痰,而不治燥热之风痰。朱丹溪谓从治相火,散浊逆结滞之痰者正合。
汪庵删去从治字,而以为散相火逆结之痰,则其视僵蚕为何如药矣。
小儿惊痫夜啼,是肝热生风,又为痰湿所痼而阳不得伸,是以入夜弥甚。僵蚕劫痰湿而散肝风,故主之。至男子阴疡、女子崩中赤白产后余痛,无非厥阴之风湿为患,无他奥义。
邹氏谓蚕食桑而有津液留于中,又解之为释泥淖塞漏卮,不特于僵蚕燥湿去风之义背,据其所言,亦不免自相矛盾。
《本草衍义》:白僵蚕
然蚕有两三番,惟头番僵蚕最佳,大而无蛆。治小儿惊风,白僵蚕、蝎梢等分,天雄尖、附子尖共一钱,微炮过,为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以生姜温水调,灌之。其蚕蛾则第二番者,以其敏于生育。
《本经逢原》:白僵蚕
咸平无毒。色白者良,入药惟取直者,为雄,去黑口及丝,炒用。
《本经》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灭黑 ,令人面色好,男子阴痒病。
发明 僵蚕,蚕之病风者也。功专祛风化痰,得乎桑之力也。《本经》治惊痫,取其散风痰之力也。去三虫,灭黑 ,男子阴痒,取其涤除浸淫之湿,三虫亦湿热之蠹也。凡咽喉肿痛及喉痹用此,下咽立愈。其治风痰,结核,头风,皮肤风疹,丹毒作痒,疳蚀,金疮疔肿,风疾,皆取散结化痰之义。
《得配本草》:白僵蚕
恶桔梗、茯苓、茯神、萆 、桑螵蛸。
咸、辛、微温。有小毒。入手太阴、足厥阴经。平相火逆结之毒痰,治风热乘肝之恶疟,祛皮肤风若虫行,疗风温痰结口噤,治小儿惊疳,止妇人崩带。得生矾、枯矾、姜汁,治喉风。得姜汁,治一切风痰。
得葱、茶,治头风。得冰、硼,治喉痹。(加牙硝更好。)配乌梅,治肠风下血。合蛇蜕,浴小儿肤如鳞甲。浸白马尿,治腹内生龟。调皂角水,擦牙虫。取僵直者为雄蚕,折断腹内黑而光亮者真。糯米泔浸去涎,漉起焙干,拭净黄白毛口甲,炒研用。酒净炒亦可。
无风邪者禁用。
蚕茧
已出蚕蛾者
甘,温。烧灰酒服,出痈疽头,疗二便血。煮汁服,除蛔虫,疗反胃。
蚕退纸
甘,平。疗痘疹,祛目翳。入麝香,蜜和,敷疔毒口疮,疗热淋如血。酒水调服,治邪祟,止崩带,除痢疾,祛肠风。
炒炭存性。
雄蚕蛾
咸,温。有小毒。气热。固精强阳。止尿血,敷诸疮。
去头、足、翅,制法同僵蚕。肾火盛者禁用。
蚕沙
制 砂、焰硝、粉霜。甘、辛,温。去风湿,熨痈缓。得醇酒,熨风痹。(酒三斗,蚕沙五斗,蒸熟,铺席上令患者就卧,浓覆之取汗,令头面露出,以防昏闷。如不愈,间日再如法治之,至愈而止。)合独活,治支节不遂。调麻油,敷烂弦风眼。
淘净晒干用。去风湿,酒拌炒用。
《顾松园医镜》:白僵蚕
〔辛咸微温,入肺、肝二经。洗净焙。去丝及黑口研。〕治中风失音,〔祛风化痰之功。〕祛皮肤风痒。〔风邪客于皮肤,故痒如虫行,辛能入肺散邪故也。〕能疗男子阴疮,〔风湿侵淫,则生阴疮痒痛。散风而又能燥湿,故主之。〕可理小儿惊痫,〔惊痫夜啼,因风热乘肝所致者宜之。
〕瘰 能消。〔散结化痰故也。〕雀斑可灭。〔以风邪客于皮肤,故面生黑斑诸疮,斑痕并用之。〕长于祛风化痰。小儿惊痫夜啼,由心虚神魂不宁,血虚经络劲急所致,及类中失音,非因外邪者均忌。。
《冯氏锦囊秘录》:白僵蚕
夫蚕属阳,其僵者又兼金水之化,故味咸、辛、气微温、无毒,入足厥阴,手太阴。少阳经。辛能祛散风寒,温能通行血脉,辛温复能散风燥湿,所以入脏而疗痛中阴痒,风痰结滞喉痹,口噤中风痰壅。惊痫夜啼,在皮肤而疗疔肿诸疮,黑 ,瘢痕,面色令好,内而痰结,外而皮肤,为血为痰为风为湿为热,一切诸症也。一蚕蜕,如蝉蜕、蛇蜕之类各因其本质以为用,且得蚕气之余,故能治血风诸病,血热则生风,妇人以血为主,故尤益妇人也。近世以之疗痘疹,去目中翳障,其义犹蝉蜕也。原蚕砂,即晚蚕所出屎也。味辛甘、气温、无毒。肠鸣者,水火相触也,甘以和之,消渴者,中气燥热也,辛以润之,蚕属火,食而不饮,故其性燥,燥能胜湿祛风,故用以炒黄,袋盛浸酒,去风缓不随,皮肤顽痹,腹内宿冷瘀血,腰脚冷痛,炒热熨偏风筋骨瘫痪等症。原蚕蛾,乃是晚蚕第一番出者,其子再复出者,为二蚕,此二蚕之种,其蛾性最淫,出茧便媾,味咸,气温热。故能强阴益精,令交接不倦也。《日华子》,主壮阳事,止泄精尿血,暖水脏,盖取其性淫,助阳,咸温,入肾之功耳。故《千金方》治丈夫阴痿不起,未连蚕蛾二升,去头翅足,炒为细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夜服二丸,可御十女,须以菖蒲酒止之。
白僵蚕,逐风温殊功,口噤失音必用,拔疔毒极效,肿突几危急敷,中风痰壅,四肢搐搦,皮肤风痒。瘰 诸疮,小儿惊痫夜啼,妇人崩中赤白,止阴痒,灭黑 诸疮瘢痕,面色令好,散风痰,结滞痰块,托痘疮喉痹使开,驱分娩罢余痛,解伤寒后阴易。
原蚕蛾系二蚕者,其性最淫,出茧便媾,取未交雄者佳,入药微火炒黄,任合丸散,强阴痿,交接不倦,益精气禁固难来,健于媾精,敏于生育,敷诸疮灭瘢,止尿血暖肾。
蚕砂,即屎。治湿痹瘾疹瘫风,主肠鸣热中消渴,炒黄浸酒,治风湿为疾,麻油调敷,治烂弦风眼,蚕退,用宜烧灰,多治血风,甚益女妇,止带漏崩中,赤白痢疾,除肠风下血,吐衄鼻洪疔胀,取灰敷牙疳,加麝贴牙宣,灰擦齿上口疮,灰敷患间,又治邪崇风癫,灰调酒下立愈。蚕茧,烧灰酒下,立使肿痈透孔,一茧一孔,功同茅针,若煎汤液服之,杀虫止泻并效。缫丝汤,瓮埋土内年深,消渴病来急宜取饮,引清气上朝口舌,降相火下泄膀胱。
主治(痘疹合参) 白僵蚕,属火,有土与木,得金气僵而不化,须白色成条,酒净炒用。治凉风痰热,四肢搐搦,除风热,解毒发痘,和血贯浆定疡,拔疔毒极效。
《雷公炮制药性解》:白僵蚕
味咸辛,性微温,有小毒,入心肝脾肺四经。主风温口噤失音,疔毒风痰结滞,皮肤风动如虫行,小儿惊痫夜啼,女子崩中赤白,止阴痒,去三虫,灭黑点。米泔水浸去涎,炒去丝用。恶茯苓、茯神、萆?、桑螵蛸、桔梗、雄蚕蛾,性热,主固精强阳,交接不倦。
按∶丹溪云∶白僵蚕属火而有土与金水,心肝脾肺之所由入也。凡使须头番者力倍,蚕蛾亦然。
雷公云∶凡使先须以糯米泔浸一日,待蚕桑涎出如蜗牛涎浮水面上,然后漉出微火焙干,以
《雷公炮炙论》:白僵蚕
雷公云∶凡使,先须以糯米泔浸一日,待蚕桑涎出,如蜗牛涎,浮于水面上,然后漉出,微火焙干,以布净拭蚕上黄肉毛,并黑口甲了,单捣,筛如粉用也。
《名医别录》:白僵蚕
味辛,平,无毒.主治女子崩中赤白,产后余痛,灭诸疮瘢痕.生颖川.四月取自勿令中湿,湿有毒,不可用.又,末之,封丁肿,根当自出,极效.
《本经》原文∶白僵蚕,味咸.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灭黑 ,令人面色好,男子阴疡病.生平泽.
《千金翼方》:白僵蚕
味咸辛,平,无毒。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灭黑 。令人面色好,男子阴疡病,女子崩中赤白。产后余病,灭诸疮瘢痕。生 川平泽,四月取自死者,勿令中湿,中湿有毒,不可用。
《神农本草经》:白僵蚕
味咸。
主小儿惊痫夜蹄,去三虫,减黑皯,令人面色好,男子阴疡病。生平泽。
《名医》曰:生颍川,四月取自死者。
案《说文》云:蚕任丝也。《淮南子》说林训云:蚕食而不饮,二十二日而化。
《博物志》云:蚕三化,先孕而后交,不交者亦生子,子后为,皆无眉目,易伤,收采亦薄,玉篇作僵蚕,正当为僵,旧作殭,非。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白僵蚕
味咸。主小儿惊痫夜啼,风痰之病。去三虫,风气所生之虫。灭黑 ,令人面色好,能去皮肤之风斑,令润泽。男子阴疡病。下体风湿。
蚕,食桑之虫也。桑能治风养血,故其性亦相近。僵蚕感风而僵,凡风气之疾,皆能治之,盖借其气以相感也。僵蚕因风以僵,而反能治风者,何也?盖邪之中人也,有气而无形,穿经透络,愈久愈深,以气类相反之药投之,则拒而不入,必得与之同类者,和入诸药,使为乡道,则药力至于病所,而邪与药相从,药性渐发,邪或从毛空出,或从二便出,不能复留矣,此即从治之法也。风寒暑湿,莫不皆然,此神而明之之道,不专恃正治奏功也。
《新修本草》:白僵蚕
味咸、辛,平,无毒。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灭黑 ,令人面色好,疗男子阴疡病。
女子崩中赤白,产后余痛,灭诸疮瘢痕。生颖川平泽。四月取自死者,勿令中湿,湿有毒,不可用。人家养蚕时,有合箔皆僵者,即曝燥都不坏。今见小白色,似有盐度者为好。
末以涂马齿,即不能食草,以桑叶拭去乃还食,此明蚕即马类也。
〔谨案〕《别录》云∶末之,封疔肿,此白僵死蚕,皆白色,陶云似有盐度,此误矣。
《药性切用》:白僵蚕
即僵蚕。咸辛性平,入肺、肝、胃而祛风化痰,散结行经。为中风失音、痧疹不透炒去丝用。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白僵蚕
味咸辛,平,无毒。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灭黑 ,令人面色好,男子阴疡病,女子崩中赤白,产后余痛。《药性论》云∶有小毒。治口噤,发汗。日华子云∶治中风失音,一切风疾,小儿客忤。蚕蛹子∶治风及劳瘦。恶∶桑螵蛸、桔梗、茯苓、茯神、萆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白僵蚕
白僵蚕,味咸辛平,性微温无毒。升也,阴中之阳也。其用有二∶去皮肤风动如虫行;主面部 生如漆点。
《证类本草》:白僵蚕
(白僵蚕_图缺)
味咸、辛,平,无毒。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灭黑 ,令人面色好,男子阴疡(音亦)病,女子崩中赤白,产后余痛,灭诸疮瘢痕。生颖川平泽。四月取自死者,勿令中湿陶隐居云∶人家养蚕时,有合箔皆僵者,即暴燥都不坏。今见小白色,似有盐度者为好。
末以涂马齿,即不能食草,以桑叶拭去乃还食,此明蚕即马类也。唐本注云∶《别录》云,末之,封疔肿,根当自出,极效。此白僵死蚕,皆白色,陶云似有盐度,此误矣。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用僵死白色者,再生一生俱用,今所在有之。药性论云∶白僵蚕,恶桑螵蛸、桔梗、茯苓、茯神、萆 ,有小毒。治口噤发汗,主妇人崩中,下血不止。与衣中白鱼、鹰屎白等分,治疮灭瘢。日华子云∶僵蚕,治中风失音,并一切风疾,小儿客忤,男子阴痒痛,女子带下。入药除绵丝并子尽,匀炒用。又云∶蚕蛹子,食,治风及劳瘦。又研,敷蚕,恶疮等。
图经曰∶白僵蚕,生颖川平泽,今所在养蚕处皆有之。用自僵死白色而条直者为佳。四月取,勿令中湿,湿则有毒,不可用。用时仍去绵丝及子,炒过。今医家用治中风急喉痹欲死者,捣筛细末,生姜自然汁调灌之,下喉立愈。又合衣鱼、鹰屎白等分为末,面膏和涂疮瘢疵,便灭。
雷公云∶凡使,先须以糯米泔浸一日,待蚕桑涎出如蜗牛涎浮于水面上,然后漉出,微火焙干,水服五分匕。日三,十日瘥。千金方∶治大风半身不遂。蚕沙两硕,熟蒸,作直袋三只,各受七斗,热盛一袋着患处,如冷即取余袋一根据前法数数换,一日不禁,瘥。又,须羊肚酿粳米、葱白、姜、豉、椒等烂煮热吃,日食一枚,十日即止。肘后方∶治背疮弥验。以针挑四畔,白僵蚕为散,水和敷之,即拔出根。经验后方∶下奶药∶白僵蚕末两钱,酒调下,少顷,以脂麻茶一钱热投之,梳头数十遍,奶汁如泉。斗门方治卒头痛。白僵蚕碾为末去丝。以熟水下二钱匕,立瘥。博济方∶治喉闭。如圣散子∶白僵蚕、天南星刮皮等分,并生为末。每服一字,以生姜小可,只敷唇上,立瘥。胜金方∶治风痰。白僵蚕七个,直者细研。以姜汁一茶脚,温水调灌之。又方∶治风痔忽生,痔头肿痛,又忽自消,发歇不定者是也。白僵蚕二两,洗锉,令微黄为末,乌梅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姜蜜汤下五丸,空心服之。杨氏产乳∶疗野火丹,从背上焙令黄色,细研为末。用酒服之,立瘥。又方∶主偏、正头疼并夹脑风,连两太阳穴疼痛。
以白僵蚕细研为末,用葱茶调服方寸匕。小儿宫气方∶主小儿口疮通白者,及风疳疮蚀透者。
以白者。以白僵蚕二枚为末,用蜜和敷于小儿唇口内,即瘥。斗门方∶主黑 ,令人面色好。用白僵一切金疮。以白僵蚕不以多少,炒令黄色,细研为末,敷之立愈。又方∶治中风急喉痹欲死者。
用白僵血不止。以衣中白鱼、僵蚕等分,为末。以井花水服之,日三服,瘥。又方∶主中风失音并一切风疾,及小儿客忤,男子阴痒痛,女子带下。以白僵蚕七枚为末,用酒调方寸匕,立效。
衍义曰∶白僵蚕,然蚕有两、三番,唯头番僵蚕最佳,大而无蛆。治小儿惊风,白僵蚕、蝎梢其蚕蛾,则第二番者,以其敏于生育。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