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
- 《本草纲目》:败酱
- 《本草便读》:败酱
- 《本草乘雅半偈》:败酱
- 《本草崇原》:败酱
- 《本草从新》:败酱
- 《本草分经》:败酱
- 《本草分经》:败酱
- 《本草撮要》:败酱
- 《本草经集注》:败酱
- 《本草蒙筌》:败酱
- 《本草图经》:败酱
- 《本草择要纲目》:败酱
- 《得配本草》:败酱
- 《长沙药解》:败酱
- 《冯氏锦囊秘录》:败酱
- 《雷公炮炙论》:败酱
- 《名医别录》:败酱
- 《千金翼方》:败酱
- 《医学入门》:败酱
- 《神农本草经》:败酱
- 《吴普本草》:败酱
- 《新修本草》:败酱
- 《药性切用》:败酱
- 《药征续编》:败酱
- 《证类本草》:败酱
《本草纲目》:败酱
「释名」苦菜、泽败、鹿肠、鹿首、马草。
「气味」(根)苦、平、无毒。
「主治」
1、腹痈有脓。用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共捣为末。每取一匙,加水二升,煎成一升,一次服下。
2、产后恶露。用败酱、当归各六分,续断、芍药八分,芎穷、竹茹各四分,生地黄(炒)十二分,加水二升煮成八合,空心服下。
3、产后腹痛。用败酱五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每服二合,一天服三次。
4、蠼螋尿疮。用败酱煎汁涂搽,有效。
《本草便读》:败酱
排脓消肿.肠痈藉辛苦之功.达胃行肝.瘀热仗咸寒之力.(败酱辛苦咸微寒.一名苦菜.叶如芥.其色青紫.能入血分.散血中瘀留结热.入手足阳明厥阴.金匮用之治肠痈.亦取其排脓破血之意.)
《本草乘雅半偈》:败酱
(本经中品)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
【核】曰∶败酱,一名苦菜。又名苦蕺,苦蕺同酸酱名,酸酱叶则高硕也。亦与苦贾、龙葵同名,种类则迥别矣。生江夏川谷,所在溪涧近水处亦有之。春初嫩苗塌地,似松菜叶,略狭长,面深背浅,有锯齿。采作菜蔬,漂去苦味,有陈酱气。三月茎渐高,数寸一节,节间生叶,各起小枝,四散如伞,高三四尺。入夏白花成簇,根白紫,八月采取,曝干用。
【 】曰∶诠名败酱,烹之色臭相似,形脏腹肠之所需也。气平味苦,盖炎上作苦,苦性走下苦肃肤腠,苦浓肠胃,平则无过不及矣。因名苦菜,月令小满,苦菜秀,白花整密敷布如盖。夏三月,此谓蕃秀,若所爱在外,犹夏日在肤,泛泛乎,若万物之有余也。盖夏火主时,金遇庚伏,而乃白花金布,抑秉制为用,制则化生欤。故从治暴热,火疮赤气,焦烁肺金肤皮形脏,而为疥瘙疽痔,马鞍热气者。热解则清而愈,此即点火成金,不烦另觅种子矣。仲景先生用治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大热,脉数,此为腹内有痈脓。不独焦烁肺金之形脏,并毁败腑配之大肠。金至斯坚,将来者进,成功者退,理势然也。
《本草崇原》:败酱
气味苦平,无毒。主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
(败酱俗名苦菜,处处原野皆有。春初生苗,深冬始凋,野人多食之。)
败酱味苦性寒,故主治暴热火疮赤气,而疥瘙疽痔,马鞍热气,皆为火热之病。马者,火之畜也。《金匮》方有薏苡附子败酱散,亦主肠痈而消热毒。
《本草从新》:败酱
通、破血解毒.
苦平.解毒排脓.治痈肿.破凝血.疗产后诸病.(时珍曰∶败酱乃手足阳明、厥阴药也、善排脓破血、故仲景治痈、及古方妇人科、产后腰痛腹痛等证多用之、后人不知用、盖未遇识者尔.)一名苦菜.用根苗.(杨氏疗乳方、治蠼 尿疮绕腰者、败酱煎汁、涂之甚良.)
《本草分经》:败酱
即苦菜,苦咸微寒,入心包肾,主暴热火疮疥痔,除痈肿结热风痹,为治肠痈之上药。
《本草分经》:败酱
见心包寒。
《本草撮要》:败酱
味苦.入手足阳明厥阴经.功专破血排脓.得四物治恶露不止.得当归、川芎、桂心治产后腰痛.一名苦菜.用根苗.
《本草经集注》:败酱
味苦、咸,平、微寒,无毒。主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除痈肿,浮肿,结热,风痹,不足,产后腹痛。一名鹿肠,一名鹿首,一名马草,一名泽败。生江夏川谷。八月采根,曝干。
出近道,叶似 ,根形似茈胡,气如败豆酱,故以为名。(《大观》卷八,《政和》二一○页)
《本草蒙筌》:败酱
味苦、咸,气平,微寒。无毒。俗呼苦 菜,多生深谷中。入剂用之,夏初收采。因似败豆酱气,故以败酱为名。入足少阴肾经,及手厥阴包络。除肿痈排脓散血,破痈结催产落胎。去疽痔疥瘙,却毒风痿痹。鼻洪吐血能止,腹痛疑血可推。
《本草图经》:败酱
败酱(图缺),生江夏川谷,今江东亦有之,多生岗岭间。叶似水茛及薇衔,丛生;花黄,根紫色,似柴胡,作陈败豆酱气,故以为名。八月采根,曝干用。张仲景治腹痈,腹有脓者,薏苡仁附子败酱汤。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三物捣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取一升,顿服之,小盒饭下,愈。
《本草择要纲目》:败酱
(一名苦菜.根苗同.)
【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除痈肿浮肿结热风 痹.破多年凝血.能化脓为水.产后诸病.止腹痛余疹烦渴.治血气心腹痛.破症结.催生落胞.血运鼻衄吐血.赤白带下.赤眼障膜 肉. 耳疮疖疥癣丹毒.排脓补 .败酱乃手足阳明厥阴药也.善排脓破血.故仲景治痈及古方妇人科皆用之.乃易得之物.而后人不知用.盖未遇识者耳.
《得配本草》:败酱
即苦菜
苦,平。入足厥阴,兼入足阳明经。破血排脓。去疽痔,除痈肿。配米仁、附子,下腹痈。
入四物,治恶露不止。
《长沙药解》:败酱
【本经】味苦平。主暴热火创,赤气,疥搔,疸痔,马鞍,热气。一名鹿肠。生川谷。
味苦,微寒,入足厥阴肝经。善破瘀血,最排痈脓。
《金匮》薏苡附子败酱散方在薏苡。用之治肠痈脉数,以其排积脓而行瘀血也。
败酱苦寒通利,善破瘀血而消痈肿,排脓秽而化癥瘕。其诸主治,止心痛,疗腹疼,住吐衄,破癥瘕,催生产,落胎孕,收带下,平疥癣,除翳膜,去努肉。败酱即苦菜也。
《冯氏锦囊秘录》:败酱
败酱,因似败豆酱气故名。除肿痈败脓散血,破痈结催产安胎,去蛆痔疥搔,却毒气痿痹鼻红,吐血能止,腹痛凝血可推。
《雷公炮炙论》:败酱
雷公云∶凡使,收得后,便粗杵。入甘草叶相拌对蒸,从巳至未,出,焙干,去甘草叶,取用。
《名医别录》:败酱
味咸,微寒,无毒.主除痈肿,浮肿,结热,风痹,不足,产后疾痛.一名鹿首,名马草,一名泽败.生江夏.八月采根,曝干.
《本经》原文∶败酱,味苦,平.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一名鹿肠.生川谷.
《千金翼方》:败酱
味苦咸,平,无毒。主曝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除痈肿,浮肿,结热,风痹不足,产后腹痛。一名鹿肠,一名鹿首,一名马草,一名泽败。生江夏川谷,八月采根,曝干。
《医学入门》:败酱
败酱苦咸化脓水,肠痈痔 能消补,逐瘀破 祛痹风,最益妇人陈良甫。
出近道。叶似 ,丛生,花黄,根似柴胡,色紫,作陈败豆酱气。微寒,无毒。能化脓为水。消肠痈,补痔 ,一切疮痍疥癣,丹毒暴热,火疮赤气,马鞍热气,除痈肿、浮肿、结热,破多年凝血,消 结,治风毒、痿痹。陈良甫云∶即苦荠菜,最益妇人。治血气心痛,赤白带下,催生落胎,产后血晕,烦渴腹痛,胎前后诸病,皆治之。兼治赤眼,障目 肉, 耳,鼻洪吐血。八月采根,干,日锉碎,和甘草叶相拌,蒸半日,去甘草晒用。
《神农本草经》:败酱
味苦平。
主暴热火创,赤气,疥搔,疸痔,马鞍,热气。一名鹿肠。生川谷。
《名医》曰:“一名鹿首,一名马草,一名泽败,生江夏,八月采根曝干。
案《范子计然》云:败酱出三辅。陶宏景云:气如败酱。故以为名。
《吴普本草》:败酱
《纲目》卷十六
其根似桔梗。
《新修本草》:败酱
味苦、咸,平、微寒,无毒。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除痈肿,浮肿,结疾痛。一名鹿肠,一名鹿首,一名马草,一名泽败。生江夏川谷。八月采根,曝干。
出近道,叶似 ,根形似柴胡,气如败豆酱,故以为名。
〔谨案〕此药不出近道,多生岗岭间。叶似水莨及薇衔,丛生,花黄,根紫,作陈酱色,其叶殊不似 也。
《药性切用》:败酱
一名苦菜。性味苦寒,泻热解毒,破血排脓,为外科专药。取根、苗用。
《药征续编》:败酱
薏苡附子败酱散。
上一方。
【品考】
败酱,后世或以白花者为真物。然今以黄花者试之有效,故我门不取白花者。
《证类本草》:败酱
(败酱_图缺)
味苦、咸,平、微寒,无毒。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除痈肿,浮肿,结热,风痹不足,产后疾痛。一名鹿肠,一名鹿首,一名马草,一名泽败。生江夏川谷。八月采根,曝干。
陶隐居云∶出近道,叶似 ,根形似茈胡,气如败豆酱,故以为名。唐本注云∶此药不出近道,多生岗岭间。叶似水莨及薇衔,丛生,花黄根紫,作陈酱色,其叶殊不似 也。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鹿酱,臣,败酱是也。味辛、苦,微寒。治毒风 痹,主破多年凝血,能化脓为水及产后诸病,止腹痛,余疹烦渴。日华子云∶味酸。治赤眼障膜, 肉, 耳,血气心腹痛,破症结,产前后诸疾,催生落胞,血晕,排脓,补 ,鼻洪,吐血,赤白带下,疮痍疥癣,丹毒。又名酸益。七、八、十月采。
图经曰∶败酱,生江夏川谷,今江东亦有之,多生岗岭间。叶似水莨及薇衔,丛生,花黄根紫色,似柴胡,作陈败豆酱气,故以为名。八月采根,曝干用。张仲景治腹痈,腹有脓者。薏苡仁附子败酱汤∶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三物捣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取一升,顿服之。小盒饭下,愈。
雷公云∶凡使,收得后便粗杵,入甘草叶相拌对蒸,从巳至未,出,焙干,去甘草叶,取用。杨氏产乳∶治蠼 尿绕腰者。煎败酱汁涂之,瘥。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